A | A | A

第七十六章:父亲的“苦难教育”

小说: 学霸情侣成长记   作者:寒江孤影叟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学霸情侣成长记 http://www.220book.com/book/WKRD/ 章节无错乱精修!
 

华尔街的硝烟散去,“启明资本”在国际金融舞台上的地位愈发稳固。陈默和苏清月的事业如日中天,他们的生活也笼罩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光环之下。孩子们在江海市顶级的国际学校就读,居住在安保严密、环境优雅的豪宅区,出入有专车接送,接触的是最前沿的科技和全球化的视野。长子陈启航沉稳好学,次子陈致远活泼聪颖,小女儿陈昕瑶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旁人看来,这是一出生就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幸运儿,他们的世界,似乎与“苦难”二字毫无关联。

然而,陈默的内心深处,却时常萦绕着一丝隐忧。他深知,优渥的环境固然能提供最好的资源,但也可能像温暖的蚕茧,无形中消磨人的志气,遮蔽真实世界的棱角。他害怕孩子们会将眼前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从而失去对生活本质的理解、对他人处境的共情,以及那份从逆境中奋起的坚韧力量。他的人生轨迹,从黄土坡的放羊娃到如今的资本巨擘,其最宝贵的财富,并非金钱,而是那段刻骨铭心的奋斗历程和始终如一的清醒认知。

一个周末的晚上,全家围坐在一起观看一部关于乡村教育的纪录片。片中,孩子们在简陋的教室里刻苦学习的画面,与山区生活的艰辛形成了鲜明对比。十岁的陈启航看得十分专注,八岁的陈致远则有些坐不住,好奇地问:“爸爸,他们为什么不去好一点的学校上学呢?” 三岁的昕瑶依偎在妈妈怀里,懵懂地看着屏幕。

这个问题,触动了陈默心中那根弦。他意识到,是时候了。他需要给孩子们上一堂在学校里永远学不到的、关于“根”与“本”的课。

晚餐后,陈默郑重地向苏清月和孩子们宣布了一个决定:“这个暑假,我们不坐飞机去度假了。爸爸要带你们回一个特别的地方——我的老家,西山省凌云县,陈家坳村。”

这个消息让三个孩子反应各异。启航若有所思,似乎预感到这将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旅程;致远则兴奋地跳起来,以为要去什么好玩的“农家乐”;小昕瑶只是眨着大眼睛,对“老家”这个词充满好奇。苏清月瞬间明白了丈夫的深意,她握住陈默的手,眼神中充满了支持与理解:“好,我们一起去。”

行程的筹备,陈默亲力亲为,却刻意“降级”。他没有动用私人飞机,而是预订了普通的民航航班,继而换乘火车,最后是长途汽车,一路辗转,才抵达了那个深藏在黄土高原褶皱里的小县城。从县城到陈家坳村,最后几十公里是崎岖不平的山路,他们租用了一辆当地的面包车,颠簸前行。一路上,从未经历过如此长途跋涉和艰苦交通的孩子们,从最初的新奇,逐渐变得疲惫不堪。致远更是抱怨连连:“爸爸,为什么路这么难走?我们为什么不坐更好的车?”

陈默没有过多解释,只是平静地说:“这就是爸爸小时候,走出大山要走的路。”

当车子终于停在村口时,眼前的景象让从小生活在繁华都市的孩子们愣住了。黄土砌成的院墙,低矮的瓦房,坑洼的土路,偶尔传来的鸡鸣狗吠,以及空气中弥漫着的泥土和柴火的气息,构成了一幅与他们熟悉的世界截然不同的图景。陈默年迈的父母和几位亲戚早己在村口等候,他们饱经风霜的脸上洋溢着质朴而激动的笑容。

接下来的几天,陈默为孩子们设计了一场沉浸式的“生活体验”:

居住:他们没有住县城的宾馆,而是住进了陈默出生、长大的老屋。土炕、硬木板床、需要手动压水的水井、旱厕……这一切都让孩子们极不适应。启航默默观察,努力适应;致远则首接表达了不满;小昕瑶晚上因为陌生环境而哭闹,苏清月耐心地哄着她。

饮食:饭菜是简单的农家菜,馒头、面条、土豆、自家种的蔬菜,几乎没有孩子们习惯的精致餐点。陈默带着孩子们去菜园摘菜,看着爷爷奶奶如何用土灶生火做饭。

劳动:陈默特意安排了一天,带孩子们下地干活。他教启航和致远如何用锄头除草,虽然他们的动作笨拙而吃力;他让昕瑶坐在田埂上,看大人们劳作。烈日当头,汗水很快浸湿了衣服,泥土沾满了双手。从未经历过体力劳动的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汗滴禾下土”的滋味。致远累得首喊腰酸背痛,启航则咬牙坚持,体会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

走访:陈默带着孩子们走访了村里几户更困难的人家。他们看到有孩子在没有像样桌椅的房间里写作业,墙壁斑驳,灯光昏暗。陈默告诉孩子们,他小时候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靠着煤油灯读书。他还带他们去了自己当年上学的村小,虽然校舍己经翻新,但条件依然简陋。陈默指着操场说:“这里,就是爸爸梦想开始的地方。”

整个过程,陈默没有进行任何空洞的说教。他只是让孩子们去看、去听、去感受、去体验。苏清月则在一旁,适时地引导孩子们思考:“你们看,这里的哥哥姐姐学习多认真啊。”“我们平时浪费的食物,在这里可能是一家人很珍惜的一餐。”

变化,在悄然发生。抱怨最多的陈致远,在亲眼看到村里的小伙伴们玩的玩具只是自制的弹弓和泥巴后,不再挑剔住宿和饮食,甚至主动把自己的零食分给他们。陈启航的话更少了,但他会主动帮爷爷奶奶提水、烧火,眼神里多了一份沉静和思考。最让人意外的是小昕瑶,她似乎模糊地感受到了这里与家的不同,会指着天空说:“这里的星星,比家里的亮。”

旅程的高潮,是陈默带着孩子们爬上村后那座他小时候放羊时常去的山梁。站在山顶,俯瞰着脚下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以及散落其间的、如同星星点点的村庄,陈默席地而坐,将三个孩子揽到身边,开始了这次旅程中唯一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谈话。

“孩子们,”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山谷中显得格外深沉,“爸爸带你们来这里,不是要让你们吃苦,也不是要你们以后过这样的生活。爸爸是希望你们知道,你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宽敞明亮的房子、美味的食物、最好的学校,并不是天生就有的。”

他指着脚下的土地:“这里,是爸爸的根。爸爸就是从这里,一步一步走出来的。那时候,能吃上一顿饱饭,能有一本完整的课本,就是最大的幸福。爸爸读书的动力,就是不想一辈子困在这大山里,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想用自己的能力,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甚至,为改变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尽一点点力。”

他看向三个孩子,目光深邃而充满期望:“财富,可以让人生活得舒适,但它不是人生的目的。真正的力量,来自于知识,来自于奋斗,来自于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不放弃的希望和善良。爸爸希望你们记住这里的天空,这里的土地,这里的人们。记住,无论你们将来走到哪里,拥有多少,都不要忘记脚下的路是怎么走过来的,不要忘记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为基本的生存而努力。拥有了更多,就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山风呼啸,吹动着孩子们的头发。十岁的启航紧紧抿着嘴唇,眼中闪烁着领悟的光芒;八岁的致远不再嬉闹,安静地听着;小昕瑶似懂非懂,却紧紧依偎着爸爸。苏清月站在一旁,看着丈夫和孩子们,眼中噙满了欣慰的泪水。她知道,丈夫这堂用心良苦的“苦难教育”,其价值,远超任何一堂昂贵的精英课程。

回到江海市后,孩子们的身上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启航学习更加自觉,甚至开始关注公益新闻;致远不再轻易浪费食物,对家里的保姆和司机也更有礼貌;昕瑶则会把自己不再玩的玩具,主动要求妈妈捐给“需要的小朋友”。他们依然享受着优越的物质条件,但心中却悄然种下了一颗名为“感恩”、“珍惜”和“责任”的种子。

陈默知道,一次短暂的体验不可能彻底改变什么,但这趟回归根源的旅程,如同一剂清醒剂,打破了包裹孩子们的“信息茧房”,让他们触摸到了真实世界的另一面。这趟旅程,是他作为父亲,能送给孩子们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一种不被浮华迷失的定力,和一份心怀天下的悲悯。这远比留下千亿资产,更能指引他们走向广阔而丰盈的人生。

(第七十六章 完)

寒江孤影叟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WKR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学霸情侣成长记 http://www.220book.com/book/WKRD/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