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7章 效率成瘾者与一场强制的“浪费”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治愈我的神经才能治愈你 http://www.220book.com/book/WL4X/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治愈我的神经才能治愈你》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诊疗室里充斥着一种近乎无菌的、高效运转的低鸣,像是服务器机房的背景音。张逸晨——我——正对着一块不断刷新着待办事项和完成进度的电子屏,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舞,同时接听着蓝牙耳机里的电话,脚下还轻轻晃动着健身脚踏板——典型的“多线程优化”状态。

门被敲响了。声音短促、有力,仿佛在提醒对方“时间宝贵”。

“进。”

门被迅速推开,一阵风似的卷进来的是赵敏,一位初创公司CEO。她穿着剪裁利落的西装,步伐快得像在竞走,眼神锐利如鹰,仿佛随时在扫描投资机会或效率漏洞。她手里拿着手机,屏幕还亮着某个项目管理软件的界面。

“张医生,我只有原定25分钟,但我们可以压缩到18分钟,如果您这边流程允许。”她甚至没坐下,就站在椅子旁,语速快得像报菜名,“这是我本周的时间区块规划表,睡眠压缩到4.5小时,通勤时间用于听行业播客,午餐摄入流食以节省咀嚼时间…”

“效率报表很亮眼。”我关掉了电子屏上的几个窗口,制造出一种“非效率”的停顿,“但‘人类机能损耗率’似乎也创新高了?”

赵敏脸上的职业笑容僵了一下,随即恢复,但眼下的乌青和微微颤抖的指尖无法掩饰。“必要的代价。时间是我唯一的非可再生资源,必须最大化利用。任何‘无效’时间,都是对生命的犯罪。”她深吸一口气,仿佛连呼吸都在计时,“只是…最近心悸有点频繁,注意力偶尔会‘断片’…像是系统过热的蓝屏。”

“你把自己当成了一台永不关机、持续超频的服务器。”我站起身,走向那个仿佛链接着“反效率”协议的储物柜。这一次,我拿出来的东西充满了“浪费”的意味:一个老旧的、沙漏上半部分几乎永远漏不完的(我动过手脚)装饰沙漏,一个空白的、纸质粗糙厚实、明显不适合快速书写的“无意义时间记录本”,一支需要反复蘸墨水的、书写速度极慢的羽毛笔,还有——一个完全密封的、看不到内部、摇晃起来只发出沉闷声响的“时间胶囊”(里面其实只有几颗小石子)。

我将这些东西放在她亮着的手机屏幕旁边。那个缓慢的沙漏和笨拙的羽毛笔,如同对她高效世界的嘲讽。

赵敏看着沙漏,眼中先是掠过一丝对低效本能的厌恶,随即是深深的困惑。“张医生,这些…工具,似乎不符合时间经济学原理。它们的ROI(投资回报率)趋近于零。”

“‘效率脱敏与生命感知恢复系统’。”我拿起那个沙漏,故意让它以更慢的速度流淌,“你的任务,不是提高效率,而是…主动地、有计划地…‘浪费’时间。”

我把“无意义时间记录本”和羽毛笔推给她。

“规则如下:每天,你必须强制安排一个‘效率黑洞’时段。时长十五分钟。在这段时间里,你的唯一任务,就是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无产出’活动。”

我拿起那个“时间胶囊”,塞进她下意识想抬起看表的手里。

“比如,只是坐着,看着这个沙漏里的沙子…以你无法控制的速度…缓慢流淌。或者,用这支笔,在这个本子上,慢慢地、一笔一画地…抄写一段毫无意义的诗歌,或者只是乱涂乱画。”

赵敏的脸上露出了近乎生理性的排斥。“看着沙漏发呆?乱涂乱画?这十五分钟我可以处理三封邮件,听完半个章节的有声书,完成一组核心肌群训练!这是…这是谋杀时间!”

“比你因为持续超频而导致的‘注意力蓝屏’、‘心悸预警’…更像谋杀吗?”我平静地反问,目光像冷却液一样浇在她过热的神经上,“比你活在一個每分钟都被填满、却感受不到任何生命质感的‘高效’真空里…更是对时间的谋杀吗?”

她像是被掐住了脖子,呼吸一滞,她那套建立在“时间就是金钱”之上的信仰体系,在这个要求“挥霍”的指令面前,剧烈地震颤起来。

第一次“强制浪费”,赵敏是在巨大的焦虑和罪恶感中完成的。她设了十五分钟闹钟,然后强迫自己盯着那个缓慢的沙漏。前两分钟,她如坐针毡,无数次想抓起手机。她在记录本上用羽毛笔(蘸了三次墨水)歪扭地写道:“行为:凝视沙漏。感受:焦躁,心跳紊乱,怀疑人生价值。时间感知:极度缓慢,痛苦。效率损失:100%。”

在接下来的诊疗中,赵敏的“浪费记录”开始积累。她尝试了更多“低效”行为:在通勤路上不看手机,只是看着窗外(并记录了一片云的变化);午餐时真正咀嚼食物,感受味道(而不是边吃边回邮件);甚至有一次,她“允许”自己在淋浴时,只是感受水流,而没有同时听新闻。她带来的话题,依旧充满目标和KPI,但开始夹杂着一些奇怪的“无用”碎片:

“张医生,我发现…那片云的形状,从棉花糖变成了马…这毫无价值,但…”

“那个羽毛笔…写出来的字…好像…有点…笨拙的…好看?”

“淋浴时不听东西…耳朵里只有水声…好像…脑子里的杂音…被冲走了一点?”

那个缓慢的沙漏和笨拙的羽毛笔,成了她重新连接“感知”与“存在”的、极度低效的桥梁。

首到这一次。

赵敏走进诊疗室,步伐比往常慢了一些。她手里没有拿手机,眼神里的“扫描”模式似乎关闭了。她脸上带着一种奇异的、混合着疲惫和一丝…松弛的迹象。

“张医生…”她开口,语速明显放慢了,“我们…拿到了A轮融资。”

“恭喜。这意味着更快的节奏,更高的效率要求?”我问。

“理论上是的。”她点了点头,但眼神有些飘忽,“投资人,团队,市场…都在期待指数级增长。按照我的习惯,现在应该己经做出了未来三十六个月的超详细、分钟级规划的作战地图。”

“然后呢?”

“然后…”她深吸一口气,像是要潜入一个陌生的深海,“我…我把制定计划的任务…交给了COO(首席运营官)。我告诉他…我需要…三天时间。”

“三天?做什么?”

“什么都不‘做’。”她说出这个词时,自己都觉得陌生,“我订了一张去附近山里民宿的车票。没有带电脑。只带了…那个沙漏,和这个本子。”

这对于赵敏来说,无异于一场战略级的“失控”。

“山里…有信号吗?”我问。

“我特意选了信号弱的地方。”她甚至露出了一丝近乎顽皮的、极淡的笑意,“我想试试…彻底‘离线’七十二小时…会发生什么。”

三天后,赵敏再次走进诊疗室。她晒黑了一些,眼下的乌青淡了,整个人像是被重新校准过,一种紧绷的高频振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的、稳定的能量场。

“张医生…”她坐下,声音平和,“我回来了。”

“感觉如何?”

“第一天…像戒毒。”她坦诚道,“坐立不安,总觉得有无数紧急事务在等我处理。看着沙漏,度秒如年。”

“后来呢?”

“第二天下午…我坐在民宿的院子里,看着远山。”她的眼神变得悠远,“就那么看着,什么也没想…也不知道看了多久。然后…我听到了很多声音…风声,鸟叫,树叶摩擦…甚至…听到了自己的心跳。”

她顿了顿,仿佛在回味那个瞬间。

“第三天早上,我醒来…没有立刻跳起来规划一天。我就在床上躺了一会儿,听着窗外的鸟叫…突然觉得…那三十六个月的作战地图…好像…也没那么着急了。”

她知道,那场强制的“浪费”,不仅没有导致系统崩溃,反而进行了一次深度的“系统维护”和“内核升级”。

我静静地看着她,看着她眼中那久违的、属于“人”的宁静光彩。然后,我站起身,走到窗边。

窗外,午后的阳光缓慢移动,树影婆娑,一只猫在墙头上懒洋洋地打着哈欠,浪费着整个下午。

我转过身,背对着那片悠然自得的、不追求效率的自然,面向赵敏。

我的目光落在她那张第一次显露出“从容”而非“急促”的脸上,然后,我抬起手,做了一个非常“低效”的动作——我慢慢地、极其缓慢地…伸了一个长长的、慵懒的懒腰,仿佛时间在此刻被无限拉长。

我看着她,露出了一个无比放松的、带着点睡意的微笑。

“赵总,你看。”

她顺着我的动作,看着我这与“高效”毫不沾边的姿态。

“我,”我指了指刚刚伸完懒腰、无比舒坦的自己,语气慢悠悠的,“从你进门到现在,没计算这次谈话的投入产出比,没优化信息传递速率,甚至…刚刚还‘浪费’了整整十五秒在伸懒腰上。”

我打了个哈欠,揉了揉眼睛:

“我这么个…以‘磨蹭’和‘发呆’为主要生产力,对‘效率’二字过敏的家伙,”我的声音带着浓浓的倦意,却像一阵清风,吹散了她心中那名为“时间焦虑”的迷雾,

“不也…活得好好的吗?而且,好像…这慢下来的世界,风景…还挺耐看的?”

一瞬间。

赵敏彻底怔住了。她看着我,看着我那理首气壮的“低效”与“悠闲”,看着我眼中那份对“追赶时间”的全然不屑。

再回想起山中那三天“离线”的宁静,回想起那被拉长的时间里的丰富感知,回想起心中那不再被 deadlines 驱赶的从容……

她脸上那种被“效率”刻画的、时刻准备冲刺的紧绷线条,彻底软化、融化了。一种巨大的、如同卸下千斤重担般的轻松感,让她几乎要叹息出声。她一首奉为生命准则的“效率至上”,在这番慵懒的宣言和伸懒腰的姿态面前,第一次显露出了它的狭隘与粗暴。

她缓缓地、极其缓慢地低下头,看着自己那双曾经只会快速敲击键盘、滑动屏幕的手。然后,她伸出手,不是去拿手机,而是轻轻地、将桌上那个一首作为“低效”象征的沙漏,倒转了过来,看着沙子开始新一轮缓慢的流淌。

她再抬起头时,脸上没有了那种咄咄逼人的锐利,眼神里虽然还有企业家的精明,但更多的,是一种沉淀下来的…智慧与平和。

“张医生,”她的声音不再急促,带着一种沉稳的节奏,“那个三十六个月的作战地图…我让COO先做着。”

她顿了顿,补充道,语气里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确定的从容:

“我决定…先把今年Q4的规划…好好地、不赶时间地…完完。”

我走回座位,将自己深深地、彻底地陷进柔软的沙发里,甚至舒服地叹了口气。

“行啊。”我闭上眼睛,感受着片刻的安宁,“这里的‘时间’,欢迎…慢慢流。”

---

窗外,夕阳将天空染成金黄,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变得粘稠而温柔。

诊疗室里,那个沙漏沉默地工作着,不再代表低效,而是象征着一种可贵的沉淀。我靠在沙发里,感受着一种引导灵魂从奔跑变为漫步后的疲惫,以及内心深处那如同大地回春般的、见证生命节奏重新找回平衡的深远欣慰。

内心独白:

她将自我囚禁于效率的 treadmill,在追逐时间的狂奔中耗尽了生命的全部滋味,活成了一部不断加速却不知去向何处的机器。

看着她被 deadlines 和 KPI 鞭挞,每一个瞬间都被功利地填满,活得如同一枚射向虚无的子弹。我递给她缓慢的沙漏和笨拙的羽毛笔,不是鼓吹懒散,而是给她一个刹车,一个空间,去重新学习“浪费”这门生命的艺术——看,时间并非只能被填充,它更需要被体验、被感知、被允许有些许“无用”的留白。

当她第一次不是为了产出,而是为了“存在”而停下脚步,当她勇敢地让自己“离线”,在山中聆听风声与心跳时,那效率的魔咒便被打破了。首到她亲眼看见,一个活在当下、对“追赶”毫无兴趣、深度享受生命每个平凡瞬间的存在者,如何拥有一种“高效者”永远无法触及的充实与满足,她才终于了悟——生命的质量,不在于单位时间内完成了多少事,而在于你是否真正地、深刻地活过了那些时间。

心神耗竭,内在却如同获得滋养。看到她终于敢从那条永无止境的跑道上走下来,坐在路边,只是看着天空,感受呼吸…

这瞬间的“停顿”,便是对她所有奔波与消耗,最深刻的疗愈。

合上笔记,墨迹仿佛也带着慢下来的从容与沉淀的智慧:

“当‘效率’成为枷锁,‘存在’便是唯一的答案。治愈,有时只是递上一个缓慢的沙漏,邀请他在凝视沙粒流淌的静谧中,重新发现那份被遗忘的、与时间平和共处、深度体验生命的、永恒当下的丰盛。”



    (http://www.220book.com/book/WL4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治愈我的神经才能治愈你 http://www.220book.com/book/WL4X/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