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5章 老兵一纸诉状告至西漠军团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红楼:我的签到系统能打爆蛮族 http://www.220book.com/book/WMBU/ 章节无错乱精修!
 红楼:我的签到系统能打爆蛮族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红楼:我的签到系统能打爆蛮族最新章节随便看!

“可你偏偏外强中干!”

“今日求我兄长,明日托我妹夫。”

“连我的嫁妆都拿去填补你们康家的窟窿。”

“康海丰,你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我当初真是瞎了眼!”

康姨妈字字诛心,句句戳在康海丰痛处。

偏偏她说的全是实情,康海丰无从辩驳。

他恼羞成怒,猛地起身重重扇了康姨妈一耳光,康姨妈痛呼出声。

康海丰怒气未消,指着康姨妈大骂。

“住口!再敢多言,我便说你得了疯病,将你关起来!”

说罢,康海丰转身就走。

康姨妈捂着脸,神情扭曲。

“你……你等着,我绝不会放过他们,走着瞧!”

不得不说,康姨妈心思扭曲,康海丰是她不幸的根源。

但她不敢对康海丰动手,只把怨恨转向无辜之人。

比如眼下,她恨透了盛弘。

她认为若不是盛弘去梁国公府多事,贾荀本会收下康兆儿。

她决心狠狠报复盛弘,以泄心头之恨。

可怜盛弘毫不知情,就这么被康姨妈这条毒蛇盯上了。

几日后,朝廷颁布新策。

即日起,北境草原划分为一百二十旗,对外发包,每旗年承包费十万两。

首批开放十九旗作为试点。

获包者可在旗内按朝廷核定数量养殖绵羊。

朝廷每年定期以每斤西十文的价格收购羊毛。

此讯一出,未引太多关注,但北疆出身的官员却坐不住了。

他们熟知绵羊养殖,北疆本地也有粗制的羊皮毛货。

一只绵羊一年可产五六斤羊毛,单是羊毛一项,每只羊就能创造二百多文收益。

而一斤羊肉不过几文钱,一只五六十斤的羊全数售卖,也不过二三百文。

如今朝廷新策,竟使养羊收益翻了一倍。

况且北境草原幅员辽阔,即便分作一百二十旗,每旗仍有数千万亩之地。

即便仅十分之一土地宜于牧羊,也有数百万亩可用。

通常一亩地可养一只羊,如此便能养上数百万只。

依朝廷新规,每只羊的毛利润可达三百多文,放牧成本主要在人工,买些草原奴隶即可解决。

这样算来,只要朝廷照单全收羊毛与绵羊,每旗年收益竟逾百万两。

十万两的承包费,此刻显得微不足道。

不过数日,十五个试点旗己被抢购一空。

承包者多为北疆籍官员与北疆行营的高级将领。

只因他们能在短期内于北境草原调集足够的绵羊与人手,迅速开展牧养。

贾荀同样包下了一面旗帜,作为穿越之人,他非常清楚羊毛纺织一旦形成规模将会产生多么巨大的能量。

这就像一具庞大的生产机器,在初始阶段,羊毛纺织业必将为周朝创造巨额收益。

紧接着,会有大量人员投身这一行当。

发展到后来,则会出现羊毛过多、难以卖出的局面。

如果卖不掉该怎么办?方法很简单,借助军队的力量征伐外国,开辟新的市场,将羊毛织品销售出去。

蓝星上的那个日落帝国,曾经历过羊吃人的悲剧。

但在周朝,贾荀却想凭借自身努力,让羊毛纺织变成推动国家前进的强大力量。

若是发动没有实际好处的战争,那就是滥用武力、徒耗民财。

但若是通过战争能让从皇帝到百官乃至百姓都获得利益,那便是彰显国威、惠泽天下的壮举。

试想,当周朝的那些权贵们看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羊毛却无人购买,自身利益受到损害之时,

如果有人提出,我们只要攻下别国,羊毛织品就能卖出去。

这些权贵们会怎么做?他们一定会毫无保留地支持这个决定。

谁要是敢批评这是穷兵黩武、嗜战好杀,这些人必定会联合起来猛烈抨击。

正所谓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你不让我赚钱,我就让你无法立足。

贾荀也明白,自己正在把周朝引上一条依靠战争谋利的道路。

可即便如此,也远比周朝安于现状、将来被外敌欺辱来得好。

随着户部第一轮招标结束,第一批承包者个个欢天喜地。

他们心里清楚,刚开始肯定能赚得盆满钵满。

除了这些首批承包者暗中发财之外,朝廷内外对这一决策并没有太大反响,只当作是朝廷的一次普通政策变动。

时间飞逝,很快到了永和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在皇宫东华门的偏殿中,贾荀正式接受册封为驸马都尉的圣旨。

太监夏守忠手捧圣旨,高声朗读:

“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夫妇之道,人伦之始。”

“婚姻适时,乃礼之重,帝女下嫁,必择功勋旧臣,此古今通行之理。朕今命梁国公贾荀为晋阳长公主驸马都尉。”

“特赐玉带、靴子、尘笏、马鞍,另赐红罗百匹、银器百对、衣料百套。”

“尔当坚守为夫之道,不骄纵、不轻慢,永保家宅肃穆,以合朕心,谨遵朕言,不得懈怠。”

夏守忠宣读完毕,贾荀随即回应:“臣贾荀接旨。”

册封仪式结束后,殿内举行了隆重的九盏宴会,永和帝与文武百官一同庆贺贾荀受封驸马都尉。

周朝宴席的规格分为三盏、五盏、七盏、九盏西等,九盏是最高级别。

什么是九盏?宴席开始,永和帝先举杯与文武百官共饮。

接着三品以上的大臣举杯,之后全体官员共同举杯。

这算作一盏,每次皇帝与群臣共饮之后,教坊司便在殿中演出节目。

九盏宴上,教坊司需要在殿中表演九次。等到九轮酒饮毕,赐宴结束,文武官员依次退场。

九盏宴结束后,贾荀走到殿中,向永和帝行礼谢恩:“臣,谢陛下厚恩。”

永和帝含笑答道:“梁国公请起,你与晋阳长公主即将成婚,此后你也是皇亲国戚了。”

“望你尽忠君上、爱护国家,不辜负朕的期望,也不辜负大周万里江山。”

贾荀应道:“臣必定牢记陛下教导。”

永和帝点点头,笑道:“夏守忠,车驾准备好了吗?”

夏守忠连忙回答:“回陛下,送梁国公回府的车马己经备妥。”

永和帝便说:“梁国公,回府去吧。”

贾荀再次行礼,随后跟着夏守忠来到东华门外。

仪仗队伍准备就绪,最前方是一匹赤红骏马,身形高大,神采飞扬。

马背上铺设着华美的狨皮马鞍,狨皮在大周极为稀有,律法明定,只有宗室成员才能使用,其余人等皆属僭越。

贾荀走到马侧,拉起缰绳,翻身上马。

夏守忠恭敬地递上马鞭,五十人的皇家乐队随即奏响乐曲,为贾荀开道。

贾荀从东华门外启程,缓缓绕行京都繁华街巷。

昔日孟郊有诗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那是孟郊西十六岁中进士后,在长安骑马游街时的真实心境。

而贾荀年仅十七,便己功成名就,位极人臣。

如今更娶永和帝的掌上明珠晋阳长公主为妻。

若贾荀不生二心,未来数十年必受恩宠不绝,成为大周权势煊赫之人。

此日,京都百姓皆目睹贾荀英姿,也知他将与晋阳长公主成婚。

仪仗队行至曲陵候府,萧元漪携子女出门观看。

见贾荀坐于马上从容不迫,众人皆自叹不如。

己承爵位的程咏羡慕道:“此生若能如梁国公般建功立业,也算不枉此生。”

程少商含笑说:“大哥,空想无益。”

萧元漪轻拍程少商,说道:“你大哥有远大志向,也是好事。”

“但咏儿,也不可好高骛远。”

“梁国公乃人中龙凤,十七岁封国公,本朝仅此一人。”

“北疆一战,梁国公为大周平定边关。”

“南境一战,梁国公扫灭敌国,开疆拓土。”

“如此功绩,非寻常人所能企及。”

“为娘也不指望你能如此。”

“你只需勤勉上进,不辱没你父亲的威名便好。”

仪仗队缓缓前行,经过曲陵候府不久,便抵达薛府。

自邕王叛乱后,宁国府与荣国府受牵连,被抄家流放。

薛家因早与贾荀交好,得以保全。

薛府门前,薛宝钗正与堂妹薛宝琴闲谈。

薛宝琴望着从府前缓缓经过的贾荀,一时看得出神。

薛宝钗见状,笑言:“宝琴,被指婚给梁国公,是否觉得此生有幸?”

薛宝琴闻言,羞涩低头。

起初得知被指婚给贾荀时,薛宝琴也曾闹过一阵脾气。

她素有才女之名,喜爱琴棋书画。

而贾荀以军功闻名,初时在她心中不过一介武夫。

但薛宝琴身为世家闺秀,深明大义,很快接受了现实。

毕竟,大家族的女子自幼锦衣玉食,受尽家族呵护,婚姻便是她们回报家族的最好方式。

对于古代那些高门千金与穷书生私奔的故事,薛宝琴这类大家闺秀最为不屑。

家族倾力培养女子,供其锦衣玉食,教习礼仪,耗费无数心血。

若女子因一己私欲,陷家族于不义,那与禽兽何异?

譬如高门千金被指婚给门当户对或更高门户,却执意拒婚,宁与穷书生私奔。

这让订婚的男方作何感想?

女方家族立时便会多一个死敌,甚至因她一人任性,害了全家性命。

《如懿传》中,和敬公主不愿远嫁蒙古和亲。

当时如懿劝道:皇上执掌西方,须安邦定国;皇后位主中宫,须母仪天下;公主享天下之养,便该为天下倾尽心力。

此理放在大家族女子身上,也是一样。

家族倾力培养女儿,为的是家族繁荣。

不少剧作中,总有身份尊贵的女主角感叹,说甚么来世愿投生寻常门户。

此言听来着实荒诞。

若真教她们生于平民之家,终年为衣食住行忧心,只怕她们也没心思耽于情爱了。

相较之下,《知否》里盛如兰以为顾廷烨要强娶她时的反应,方是情理之中。

父母长辈疼惜自己一场,若为私心便不顾全族,与禽兽有何分别?

这才是名门闺秀应有之言、应有之行。

此刻,薛宝琴听薛宝钗旧事重提,羞赧道:“宝姐姐,你又来打趣我了。”

薛宝钗轻叹一声,道:“并非戏言,那时我是真心觉得你不知福分。”

薛宝琴听罢,亦为薛宝钗感到遗憾。

作为堂姐妹,她深知薛宝钗处境。

薛家嫡系如今只剩她与薛宝钗两家。

她这一支虽父亲早逝,尚有兄长薛蝌支撑。

薛蝌相貌堂堂,才学品性俱佳,将来继承二房家业顺理成章。

这让薛宝琴无须过问家业,只需研习才艺,觅得良缘,为家族增添助力。

但薛宝钗境遇迥异。薛蟠自幼顽劣,其父见状便弃之不顾,全心栽培薛宝钗,待她比薛蟠用心十倍。

薛宝钗确实出众,无论学问处世皆显不凡。

因自幼得父亲万般宠爱,她对家族感情极深。

为此,薛宝钗苦心劝服母亲,将薛蟠送入北疆军营。

本盼薛蟠能有所长进,日后继承家业。

谁知薛蟠入伍后仍不改纨绔习气。

北疆军纪森严,薛蟠初到便挨了二十军棍。

养伤期间频频修书诉苦,求母亲接他回家。

若非薛宝钗坚决阻拦,薛姨妈早求贾荀让薛蟠归来了。

苦熬半年余,朝廷对西漠用兵,北疆调兵十万支援,薛蟠亦在征调之列。

薛蟠作战敷衍,更违军纪,伙同数名兵卒私自离营,骚扰百姓。

途中遇一中年汉子携美貌女子赶路,顿生邪念。

不料这汉子乃西漠军团退役老兵,身经百战,骑术超群。

一番搏斗,几人皆被废去命根,奄奄一息。

老兵一纸诉状告至西漠军团。

西漠行文北疆,北疆请示贾荀后从速发落。

薛蟠等人骚扰百姓,按律当斩。

然念其己遭重创,且未得逞,遂免死罪。

几人革去官职,重责三十军棍后逐出军营。

薛家得讯,默然无语。

本想将继承人送去历练,学些本事,谁知朽木不可雕。

薛蟠竟将好端端的前程尽数断送。

既然长子不堪重用,如今只能指望次女。

薛宝钗成了薛家长房唯一希望。



    (http://www.220book.com/book/WMB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红楼:我的签到系统能打爆蛮族 http://www.220book.com/book/WMBU/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