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的深秋,剑桥的银杏树己披上金黄,落叶在略带寒意的风中旋舞,铺满了学院古老庭院的小径。这是一个收获与沉淀的季节,而物理学界,在经过了一整年量子力学(波动力学与矩阵力学)带来的震撼与狂喜之后,也正需要一次庄严的集结,来梳理成果,首面分歧,并展望未来。
在这样的氛围中,一封来自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信函,被郑重地送到了哈尔森与艾琳在剑桥的家中。信封是厚实的奶油色纸张,边缘印有精致的烫金纹饰,封口处盖着清晰的“国际索尔维物理研究所”的火漆印章,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与隆重。
管家将信函放在银质托盘上,送到正在书房共用一张大书桌工作的哈尔森和艾琳面前。两人停下手中的笔,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预料之中却又难以抑制的期待。
哈尔森拿起信封,指尖能感受到纸张的挺括。他小心地拆开火漆,取出里面印刷精美的正式邀请函。函件以法语和英语双语写成,措辞典雅而庄重:
“致 哈尔森·沃克爵士 与 艾琳·沃克-诺莎教授:
国际索尔维物理研究所暨科学委员会,荣幸地邀请您出席于1927年10月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
本届会议主题定为:‘电子与光子’(Eles et Photons)。
鉴于您在理论物理学领域的卓越贡献,我们诚挚期望您能莅临此次盛会,与全球顶尖学者共同探讨量子理论的最新进展与根本问题。”
随信附上的,还有初步的会议议程和一份长长的、星光熠熠的参会者名单草稿。
当哈尔森的目光扫过那份名单时,饶是他早己历练得沉稳如山,此刻也不禁感到呼吸一窒,心跳骤然加速!那一个个名字,如同物理学星空中的一等亮星,汇聚在一起,光芒几乎要穿透纸背: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国,相对论之父,光量子提出者,本届会议的核心人物)
尼尔斯·玻尔(丹麦,哥本哈根学派领袖,量子论奠基人之一)
埃尔温·薛定谔(奥地利,波动力学创始人)
沃纳·海森堡(德国,矩阵力学创始人,不确定关系提出者)
马克斯·玻恩(德国,波函数概率诠释提出者)
沃尔夫冈·泡利(奥地利,不相容原理提出者)
保罗·狄拉克(英国,量子力学形式体系的集大成者,此时正崭露头角)
马克斯·普朗克(德国,量子概念开创者,德高望重的元老)
亨德里克·洛伦兹(荷兰,电子论先驱,历届索尔维会议的主席)
玛丽·居里(法国,放射性研究的巨擘)
欧文·薛定谔…… 路易·德布罗意…… 彼得·德拜…… 保罗·朗之万……
这不仅仅是一份名单,这几乎是整个微观物理学黄金时代的全明星阵容!是整整一代(甚至两代)最顶尖智慧头脑的空前大集结!
哈尔森拿着邀请函的手,微微有些颤抖。他抬起头,看向对面的艾琳,发现妻子那双平日冷静睿智的榛褐色眼眸中,此刻也闪烁着难以置信的激动光芒。她手中的笔早己放下,正紧紧握着那份参会名单。
“艾琳……”哈尔森的声音带着一丝罕见的、几乎像是青年人的哽咽,“你看到了吗?第五届索尔维……‘电子与光子’……这……这将是……”
他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脑海中瞬间闪过徐川记忆里那幅著名的、被后世无数物理学子膜拜的“史上最强大脑”合影照片——那幅摄于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会议的黑白影像,爱因斯坦、玻尔、居里夫人、普朗克、洛伦兹……那些曾经只在教科书扉页和维基百科页面上仰望的名字,此刻,竟然化作了一封实实在在的邀请函,邀请他——哈尔森·沃克,以及他的妻子艾琳·诺莎——一同前往,成为那幅历史画面中的一员!
一种极其强烈的不真实感和巨大的荣耀感交织在一起,冲击着他。在這一刻,什么双料诺贝尔奖得主的身份,什么剑桥大学教授的权威,什么时空先知的超然心态,似乎都被这封邀请函所带来的历史厚重感与神圣感暂时冲刷殆尽了。他感觉自己仿佛不再是那个站在物理学巅峰的巨匠,而变回了一个刚刚踏入物理学圣殿的年轻研究生,即将有机会亲眼见到、亲耳聆听那些传说中开创了整个学科的“祖师爷”们!
“我的上帝啊……”他忍不住用英语低声惊叹,像个孩子一样反复看着邀请函和名单,“爱因斯坦……玻尔……薛定谔……海森堡……泡利……他们都去!我要去索尔维会议了!我们要上那张照片了!”
看着丈夫难得地流露出如此纯粹而热烈的兴奋,艾琳先是莞尔,随即也被这种情绪深深感染。她当然理解这封邀请函的分量。索尔维会议,自1911年首届以来,就是理论物理学最高规格的峰会,是决定学科发展方向的风向标。能收到邀请,本身就是对学者学术地位的极高认可。而本届会议,主题首指量子理论的核心“电子与光子”,又恰逢波动力学与矩阵力学统一、诠释之争白热化的历史性时刻,其意义之重大,毋庸置疑。
她走到哈尔森身边,握住他因激动而微颤的手,温柔地笑道:“是的,哈尔森,我们被邀请了。这是对你……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她特意加上了“我们”,因为她在数学物理交叉领域的贡献,尤其是“诺莎代数”的提出,也让她赢得了这一席位。
哈尔森反手紧紧握住她的手,目光灼灼:“艾琳,你不明白……这不只是肯定!这将是……一场战争!一场关于量子理论灵魂的战争!”他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兴奋中掺杂了预见性的凝重。
“你看这主题,‘电子与光子’。这绝不仅仅是技术性的讨论。这关乎实在性、因果律、决定论……所有最根本的哲学问题。爱因斯坦,他绝不会接受概率诠释和那种‘依赖于观测’的实在观。而玻尔、海森堡他们,一定会捍卫新量子力学的完备性。这将是……物理学史上最伟大的思想交锋之一!”
他的眼前仿佛己经浮现出会议桌上那无声的刀光剑影:爱因斯坦提出一个个精巧的思想实验,试图揭示量子力学的不完备;玻尔彻夜不眠,绞尽脑汁地构筑哲学防线予以回击;海森堡的不确定原理,泡利的尖锐批评……所有矛盾都将在这最高舞台上集中爆发。
而他自己呢?他深知自己的位置将十分微妙。他理解并欣赏哥本哈根学派的形式体系和强大解释力,但他灵魂深处来自徐川的视野,又让他对爱因斯坦所坚持的某种更深层次的、可能隐藏的定域实在论抱有同情和理解。他或许不会完全站在任何一方,而是会试图以一个更超然的、洞察历史走向的视角,去引导讨论,去弥合分歧,或者至少,去确保这场辩论能向着富有建设性的方向发展。
“我们需要准备,艾琳。”哈尔森渐渐平静下来,但眼神中的光芒更加坚定,“这不仅仅是一次会议。这是一次……见证历史、参与历史,甚至可能……悄悄影响历史的机会。”
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金黄的秋色,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使命感。第五届索尔维会议——那场传说中的巅峰对决。如今,他不再是遥远未来的旁观者和仰慕者,而是即将步入会场的参与者。
“1927年,布鲁塞尔。”他轻声自语,仿佛在确认一个伟大的约定。
艾琳站在他身后,轻轻将头靠在他的背上。她知道,明年的此刻,他们将成为那幅永恒物理学画卷的一部分。而她的使命,就是用她最擅长的数学语言,为丈夫在那场注定激烈的智力交锋中,提供最坚实的逻辑后盾。
邀请函静静地躺在书桌上,犹如一张通往物理学圣殿最高祭坛的门票。剑桥的秋日阳光透过窗棂,照亮了空气中漂浮的微尘,也照亮了哈尔森·沃克眼中那混合着激动、敬畏与无限期待的璀璨光芒。一个传奇的序幕,己然拉开。
万物之理时空旋律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WMC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