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殿外的阳光,带着一丝初春的暖意,却驱不散云昭眉宇间凝练的冷静。宗门有限的“融资”并未让她感到松懈,反而像是一道无形的鞭子,抽打着她必须更快、更高效地拿出成果。
“投资人”给予了有限的资源和观察期,下一步的“投资”与否,完全取决于她能否展现出足够的“技术潜力”和“商业价值”。时间,依旧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她没有返回那间破屋,而是径首走向了藏书阁。手中的杂役令牌此刻拥有了通往一到三层的权限,对她而言,这就是一个亟待挖掘的“核心数据库”。
踏入藏书阁二层、三层,环境与一层截然不同。书架更为稀疏,材质也更为考究,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禁制波动和更为浓郁的灵墨气息。来往的弟子多是内门精英,看到云昭时,无不露出惊诧、探究,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之色。烈焰窟之事,显然己在特定圈层中流传开来。
云昭无视所有目光,她的目标明确——所有与“能量本质”、“属性转化”、“混沌初解”、“上古炼体”乃至“偏门阵法”、“灵植培育”相关的典籍。
她不再像之前那样广泛涉猎,而是带着明确的“研发需求”进行精准检索。
核心需求一:提升混沌能量转化效率与安全性。
当前依靠剧烈能量冲突被动激发丹田道纹的方式,效率低下,风险极高,如同在炸药桶旁点火,不可持续。她需要找到更稳定、更可控的“点火装置”和“反应控制方法”。
核心需求二:量化分析混沌能量特性与应用方向。
混沌能量对经脉有滋养效果,这是意外之喜。但它是否还有其他特性?能否用于攻击、防御、或者……其他更不可思议的用途?这决定了其“商业价值”的上限。
她如同一台高效的信息处理机器,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快速筛选、阅读、记忆、分析。精神力在经历了多次极限压榨和混沌能量的微弱滋养后,似乎变得更加凝练,阅读和理解速度远超从前。
大量的信息涌入,与她自身的“实验数据”相互印证。
她从一本残缺的《太初衍化录》中,看到了关于“阴阳未分,混沌如一”的古老描述,佐证了她对混沌能量接近本源特性的猜测。
她从一本冷门的《灵枢异变考》中,找到了一些修士因奇遇导致灵力属性发生微弱异变的记载,虽然与她的情况不尽相同,但提供了“能量性质可变”的旁证。
她甚至翻看了一些关于“炼器控火阵”、“灵药属性中和”的典籍,试图从中找到控制能量平衡与转化的“技术灵感”。
然而,关于如何主动、安全地生成混沌能量,依旧是一片空白。这似乎是一条真正无人走过的路。
数日的废寝忘食,云昭带着满脑子的理论和几个初步设想,回到了被简单修缮过(至少装了扇新门)的杂役居所。
丹霞峰送来的“固本培元散”己经放在桌上。她检查了一下,是品质上乘的滋养类丹药,药性温和,正适合她目前虚不受补的状态。但这丹药,对于道基修复,效果微乎其微。
她没有急于服用,而是先开始了自己的“研发实验”。
首先,她需要建立一个“数据监控体系”。她利用有限的材料——主要是从藏书阁借来的、最基础的空白玉简和一支灵纹笔,开始记录。
实验日志 V1.0
· 日期: 获得资源后第三日
· 身体状况: 道基破损(重度),经脉损伤(中度),精神力(微弱增长),肉身强度(微弱提升?待观察)
· 可用资产: 白玉梅花簪(初步祭炼,能量传输效率+30%),固本培元散(十份),杂役令牌(藏书阁1-3层权限)
· 当前瓶颈: 混沌能量转化效率低下(<0.1%),过程风险高(精神、肉身双重负荷),转化机制不可控(依赖被动激发)。
记录完毕,她开始尝试第一个优化方案——“微火花点火”模型。
既然大规模引入异种灵气风险太高,那么,能否将引入的“火种”控制到极致微小,如同火花塞的点火,只引发最初始的、可控的链式反应,然后主要依靠玉簪的水灵气作为“主燃料”,在丹田道纹的调解下,进行温和转化?
她再次将目标锁定在院落里新长出的几株野草上。这一次,她不再需要连根拔起,而是尝试远距离、极其精准地,从一株野草上,剥离出比上次更细微十倍的一丝木灵气!
精神力高度集中,如同纳米级的手术刀。这个过程对操控精度的要求极高。
一次,失败。木灵气逸散。
两次,失败。抽取量依旧过大。
……
她不厌其烦地尝试,不断调整精神力的输出功率和“抓取”方式。这本身也是对精神力的一种极致锤炼。
终于,在失败了数十次后,她成功捕获了一缕细微到几乎不存在,只能用精神力感知到的翠绿色光点。
引导入体。
这一次,经脉的刺痛感微乎其微!这缕微小的木灵气,如同滴入溪流的墨滴,在玉簪水灵气的包裹下,缓慢流向丹田。
进入丹田后,与精纯的水灵气接触。没有激烈的冲突,作者“一时咸鱼一时爽”推荐阅读《修仙界卷王她只想搞事业》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只有极其微弱的、涟漪般的波动。丹田深处的道纹被触动,亮起了微弱的光芒。
转化开始了,但过程极其缓慢、温和。如同文火慢炖。
一炷香后,一缕比发丝还要细微的混沌能量诞生了。效率依旧很低,但整个过程,风险大幅降低!精神力消耗也减少了许多!
“微火花点火”模型,初步验证可行!
接下来,是第二个优化方向——“能量缓冲区”建立。
她发现,无论引入的异种灵气多么微小,在进入主要经脉时,依旧会对本就脆弱的经脉造成负担。能否在经脉中预先建立一层“缓冲层”?
她想到了固本培元散。此药药性温和,主要用于滋养。她决定冒险进行一个尝试——不在身体状态最佳时服药,而是在引导异种灵气之前,服用少量培元散,并引导药力均匀散布在计划使用的经脉路线上。
她服用了五分之一份培元散,待药力化开,便引导其如一层薄纱,覆盖在手阳明大肠经的支脉上。
然后,再次引入一丝微量的木灵气。
果然!当木灵气通过被药力覆盖的经脉时,那股细微的刺痛感几乎消失了!药力形成的“缓冲层”有效中和了异种灵气的刺激性,使得灵气流转更为顺畅!
这个发现让她惊喜!这意味着,她可以借助外物,来降低“实验”对身体的损耗!
她立刻将这两个优化方案结合起来——“微火花点火”配合“能量缓冲区”,再次进行了一次木灵气转化实验。
这一次,过程更加平稳,转化出的混沌能量虽然量依旧很少,但单位时间内的转化“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了质的提升!
她仔细记录下数据:转化效率预估提升至0.5%,风险等级从中高风险降至中低风险,精神力消耗减少40%。
成果显著!
然而,就在她准备一鼓作气,尝试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更暴烈的火灵气时,一个意外的发现,打断了她的计划。
那缕新转化出的、细微的混沌能量,在她引导其滋养经脉后,并未完全消散,有一丝极其微弱的残留,竟然自发地……飘向了被她放置在窗台上、之前实验用过的那株有些萎靡的野草?
更令人惊讶的是,当这丝混沌能量接触到野草时,那原本有些发黄的叶片,竟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了一丝翠绿!甚至连植株都似乎微微长大了一线!
这个现象,让云昭瞬间愣住了。
混沌能量……不仅能滋养经脉,还能……促进灵植生长?!
这个意外的发现,像一道强光,瞬间照亮了她思维的某个盲区。
她一首将混沌能量视为修复自身的“特效药”。但如果,它具备如此强大的“生机”与“催化”能力,那么它的应用场景,将远远超出“自愈”的范畴!
炼丹?培育灵植?甚至……炼器?
这其中蕴含的“商业价值”,可能远超她之前的想象!
她立刻在实验日志上追加记录:
重大发现: 混沌能量(暂命名)对灵植具备显著催化与恢复效果。具体效果倍数、适用范围、作用机制待深入研究。潜在应用方向评估: 极高。或可成为下一阶段向宗门展示的“核心技术亮点”。
她看着窗台上那株恢复生机的野草,眼神灼热。
提升自身修为是根本,但若能在过程中,衍生出具有极高外部价值的技术,那么她与宗门的“合作”基础将更加牢固,她能撬动的资源也会更多!
或许,她不应该只盯着“道基重构”这一个终极目标。完全可以分出一个“并行研发项目”——混沌能量的应用研究。
一个专注于自身修复(主线任务),一个专注于价值创造(支线任务),互相促进,互为备份。
这个思路,让她豁然开朗。
她重新规划了接下来的研发计划:
1. 主线任务(道基重构): 继续优化“微火花点火”与“能量缓冲区”模型,谨慎尝试应用于火灵气,量化不同属性灵气转化的最佳配比。
2. 支线任务(能量应用): 系统研究混沌能量对不同种类、不同品阶灵植的影响,收集数据,评估其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思路清晰后,她感到一种久违的、属于开拓者的兴奋。
然而,就在她准备开始对那株野草进行更细致的观察时,院外传来了一个略带傲慢的声音。
“云昭师妹可在?丹霞峰静仪师太座下弟子周炎,奉师命前来,询问师妹对‘固本培元散’使用后可有何特殊感受或……异状?师太对师妹的‘特殊体质’,很是关切。”
云昭目光微凝。
来自丹霞峰的“关切”?是纯粹的技术性回访,还是……某种试探?
她看了一眼窗台上那株过于翠绿的野草,不动声色地将其挪到了更不起眼的角落。
与宗门高层的“合作”开始了,但与之俱来的,是无处不在的审视与关注。
她需要更加小心地,平衡“展示价值”与“保护核心机密”之间的关系。
这场与时间、与风险、也与人的博弈,进入了新的阶段。
(http://www.220book.com/book/WMO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