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建农产品集散中心的念头在刘木龙心里盘桓了许久。这天一早,他带着林晓、王涛来到青杨镇周边考察,车子驶进红旗村时,一片废弃的粮站映入眼帘——青砖瓦房占地约2000平米,院内有现成的仓库和晾晒场,只是墙体斑驳,杂草丛生。
“刘总,这地方太合适了!”王涛兴奋地指着粮站,“离主干道近,方便货车进出,仓库改造成冷库和分拣区正合适!”刘木龙启动“需求探测”,扫过闻讯赶来的村支书老郑,头顶弹出【核心需求: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带动村民增收,解决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他走上前握住老郑的手:“郑书记,这粮站我们想租下来改造成农产品集散中心,每年租金8万,还优先雇佣村里的劳动力,您看怎么样?”
老郑眼睛一亮,紧紧握着刘木龙的手:“太好了!这粮站荒了五年,我们正愁没办法盘活呢!只要能让村民受益,我们全力支持!”当天下午,双方就签订了租赁协议,老郑还主动协调电力部门,承诺一周内完成线路改造,保障冷库用电。
资金方面,刘木龙拿出系统奖励的10.8万元,再加上自有资金20万,作为首期改造款。老周带着农民工团队很快进场,拆除破损的门窗,加固仓库墙体,搭建分拣流水线。为了降低成本,刘木龙还联系了之前合作的环保建材厂,以成本价采购了秸秆复合板用于室内隔断。
筹建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说服农户加入。起初,不少农户心存疑虑:“我们自己卖菜虽然麻烦,但能多赚点,交给集散中心会不会压价?”刘木龙带着林晓挨家挨户走访,拿出制定好的“保底收购+溢价分成”方案:“蔬菜按市场价保底收购,要是通过我们的渠道卖到市区超市,溢价部分我们和农户五五分成。”他还邀请老陈现身说法:“我跟着刘总干了半年,收入比以前翻了一倍还多!”
为了让农户放心,刘木龙在村里举办了一场宣讲会,现场签订合作协议。红旗村的李大爷第一个报名:“我种了十亩芹菜,以前愁卖,现在有刘总帮忙,我再也不用凌晨三点去县城赶集了!”当天就有30户农户签订了协议,覆盖蔬菜种植面积150亩。
两个月后,惠民农产品集散中心正式落成。开业当天,院内挤满了农户和周边乡镇的加盟商。仓库里,分拣员们忙着给蔬菜分级、打包;冷库里,刚采收的草莓整齐地码放在货架上;院外,王涛的冷链车排着队,准备将新鲜农产品运往市区超市和加盟店。
“刘总,这是我们村刚摘的葡萄,您尝尝!”老郑捧着一串紫莹莹的葡萄走过来,“自从建了集散中心,我们村的葡萄再也没烂过,昨天还跟市区的‘鲜丰水果’签了长期供货合同!”刘木龙尝了一口,酸甜多汁,笑着说:“接下来我们还要搞农产品深加工,把葡萄做成葡萄干、葡萄汁,让大家赚更多钱!”
慕沛灵也带着思琪赶来,母女俩在集散中心的“公益培训区”给农户们分发种植手册。思琪拿着话筒,奶声奶气地说:“爷爷奶奶,我爸爸说,好东西要分享,以后我们的蔬菜会卖到更远的地方!”台下的农户们哈哈大笑,掌声雷动。
【检测到宿主建成乡镇农产品集散中心,整合30户农户资源,建立“种植-分拣-销售”产业链,帮助价值(农户增收+集体资产盘活)25万元】
【奖励计算中……基础倍率1.6倍,触发“产业振兴”特殊加成0.3倍,最终倍率1.9倍】
【奖励:现金47.5万元,“农产品产业链管理”中级技能,解锁“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权限,系统LV3经验值+150】
傍晚,夕阳透过仓库的窗户洒进来,给忙碌的身影镀上一层金边。刘木龙站在集散中心的屋顶,看着满载农产品的冷链车驶离,心里满是感慨。从一家小小的生鲜店,到覆盖城乡的产业网络,每一步都离不开助人的初心。他知道,集散中心只是起点,未来还要让更多乡镇的优质农产品走出乡村,让更多农户在产业链上实现增收,让惠民的温暖真正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作者“土豆发电器”推荐阅读《助人首富:我的系统返还亿万奖励》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WMR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