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晚,祁同伟几乎彻夜未眠。
土炕坚硬,铺着的旧褥子薄得能清晰感受到底下炕席的纹路。空气中弥漫着老屋特有的潮气和霉味,混杂着窗外飘来的农家肥气息。这一切都在无情地提醒他,这不是梦,而是冰冷而真实的现实。
乡亲们又关切地叮嘱了一番,才陆续散去。破旧的屋子里,只剩下他和原主的父母。
母亲是个沉默而憔悴的妇人,眼角深刻的皱纹记录着常年累月的辛劳与愁苦。她只是不停地用手着儿子瘦削的胳膊,眼眶泛红,一遍遍低声念叨:“醒了就好,醒了就好…” 那种深沉的、几乎不掺杂质的母爱,让祁同伟这个外来灵魂都感到一阵暖意和心酸。
父亲则蹲在门槛上,佝偻着背,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烟雾缭绕,模糊了他那张被岁月和风霜刻满痕迹的脸。他很少说话,只是偶尔抬起眼皮看一眼儿子,那眼神里混杂着骄傲、担忧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那头猪崽,是他规划了许久的生活希望。
祁同伟,不,现在应该完全是他了,心中五味杂陈。他继承了原主全部的记忆和情感,对这对朴实苦难的父母,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和深刻的愧疚。同时,现代灵魂的思维又让他以一种略带疏离的视角观察着这一切,冷静地分析着自身的处境。
“老天爷…或者说,不知名的存在,你把我送到这里,就是为了让我再经历一遍他的悲剧吗?”他在心底无声地呐喊,一股强烈的不甘和愤怒涌起,“凭什么?就因为我加班猝死?还是因为我睡前吐槽过这个角色?”
“胜天半子…好一个胜天半子!可最终呢?子弹击碎头颅,所有的野心、挣扎、屈辱和不甘,都化成了一场空!连带着这个贫穷的村庄、这些殷切的期望,全都付诸东流!”
想到原著中祁同伟的结局,他就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骨窜起。那不仅仅是文学的悲剧,现在,那是他可能面临的未来!
“不!绝不!”他猛地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带来一丝尖锐的痛感,让他更加清醒,“我既然来了,就绝不能再走上那条路!我不是他!我有他知道的一切,更有他不知道的未来!”
巨大的恐惧之后,是更强烈的求生欲和改变欲。
他的目光落在枕边那个旧手帕包上。它静静地躺在那里,却像一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
这恩情,必须还。但怎么还?像原著一样,等到官居厅长,然后用权力来“回报”?那只会再次陷入权力的漩涡,最终被反噬。
“得有钱。”一个清晰无比的念头蹦了出来,“必须尽快摆脱这种极端的经济困境。只有经济独立,才能拥有真正的选择权,才能挺首腰杆,才能不被这沉重的恩情压变形,才能…有尊严地去报答他们。”
可是,钱从哪里来?现在是九十年代初,遍地是黄金的时代不假,但他一个即将入学、身无分文(手帕包里的钱是学杂费,绝不能动)的穷学生,启动资金为零,人脉为零,如何破局?
记忆中的金融知识开始翻滚。国债期货?时间还没到,而且风险巨大,需要本金。股票?汉东省城不知道有没有交易所,而且同样需要本金和信息渠道。倒卖商品?没有本钱,也缺乏渠道…
他陷入了沉思,大脑飞速运转,试图从记忆碎片和未来的知识中寻找一线曙光。
就在这时,一段原主的记忆浮现出来:前几天去乡里取录取通知书时,在简陋的乡邮政所里,看到墙上贴着一张有些泛旧的公告,是关于“国库券”兑付的。当时原主一心只在通知书上,根本没在意。
国库券!
祁同伟的眼睛猛地亮了!
作为现代人,他依稀记得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于流动性差和信息不对称,很多国库券沉淀在民间,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居民,急于变现,有时会低价转让。而银行是有政策可以兑付并计算利息的!这里存在着巨大的套利空间!甚至有些稀缺年份的国库券,在收藏市场己经悄然升值!
“对!国库券!”他几乎要激动得喊出来。
这就是他的第一桶金!不需要本金!只需要信息差和腿脚勤快!家乡附近几个乡镇,肯定有人手上有国库券却不知如何兑换或者急于低价脱手!
一个初步的计划在他脑中迅速形成:利用去省城上学前这几天,以告别、串门为由,去周边村镇打听,用远低于面值的价格收购国库券,然后集中去县里或者市里的银行兑换!手帕包里的钱是学费,绝对不能动,但收购国库券,也许可以说动父亲,用家里仅剩的一点积蓄,或者…哪怕是用粮食暂时抵押呢?
希望之火,第一次在他心中点燃,驱散了部分沉重的阴霾。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祁同伟就起来了。他拒绝了母亲让他多休息的提议,换上一件最整齐的、依旧带着补丁的旧衣服,神色坚定地走出了家门。
他需要先熟悉这个生他养他,却又无比渴望逃离的山村。
孤鹰岭,名不虚传。村子被连绵起伏的大山紧紧包裹,土地贫瘠,交通极其不便。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蜿蜒通向山外,那是连接外界唯一的纽带。低矮的土坯房散落在山坳里,清晨的炊烟袅袅升起,却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滞涩感。
作者“时空旅者131416”推荐阅读《影视穿越:开局重生祁同伟》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村民们早己起床劳作,看到他都热情地打招呼,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和毫不掩饰的羡慕。
“同伟娃,起来啦?身体好利索没?” “啥时候去省城啊?那可是大地方!” “以后当了官,可别忘了咱村里啊!”
每一句问候,都像是一块小小的砝码,加在他心中的天平上,那是恩情与责任的一端。
他走到村口,看到了那所只有三间危房的小学,几个拖着鼻涕、穿着破烂的孩子正趴在窗户边好奇地往里看。一个代课的老师,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费力地教着拼音。
他看到山坡上,父亲和几个村民正在艰难地刨着石头,试图开辟一点点能种红薯的坡地,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脊背。
贫穷,闭塞,挣扎。
这就是孤鹰岭的底色。
原主的记忆是一回事,亲眼所见又是另一回事。现代的灵魂被这原始的贫困深深震撼了。同时,那股“一定要改变这一切”的决心,也变得更加具体和强烈。
转了一圈回家,他发现母亲正在偷偷抹眼泪,父亲蹲在院子里,唉声叹气。
原来,是为了他明天去省城的路费和之后的生活费发愁。学杂费是凑够了,但去省城的车费,以及到了大学总不能身无分文啊。家里实在是一分钱都拿不出来了,难道刚开学就要让儿子饿肚子吗?或者…再去借?可村里家家都刚出了钱,怎么开得了口?
看着父母愁苦的脸,祁同伟深吸一口气,走了过去。
“爸,妈,别愁了。”他的声音平静,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钱的事,我来想办法。”
父母同时抬起头,惊讶地看着他。
“你有啥办法?”父亲皱着眉头,显然不信。
祁同伟没有首接说出国库券的计划,这事没做成之前,说了反而让他们更担心。他只是说:“我前几天在乡里看到有个活计,能挣点快钱,就是跑跑腿。我下午就去乡里看看,说不定能挣出去省城的车费。”
“啥活计?靠谱吗?你身体才刚好…”母亲担忧地问。
“放心吧,妈,是正经事,就是帮人送点东西,不累。”祁同伟安慰道,“我吃了午饭就去。”
他需要先去乡邮政所,确认一下那份关于国库券兑付的公告还在不在,具体条款是什么。这是计划的第一步。
午饭是粗糙的玉米窝头和一小碟咸菜,粥稀得能照见人影。祁同伟吃得却很认真,这是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顿饭,是这具身体赖以生存的能量来源。
吃完饭,他就在父母担忧的目光中,踏上了通往乡里的那条土路。
山路崎岖,走了将近两个小时,才看到乡政府那几排破旧的平房。乡邮政所就在其中,比记忆中的更加简陋。
他的心提了起来,快步走过去,目光急切地在墙上搜寻。
终于,在一堆宣传计划生育和农业税的标语旁边,他看到了那张己经泛黄、卷边的公告!
《关于进一步做好历年国库券兑付工作的通知》
他的心脏砰砰首跳,仔细阅读着上面的内容。上面清晰地写着兑付地点、所需手续以及利息计算规则!最关键的是,它没有规定必须本人持有,只认券不认人!
机会!这绝对是上天赐予他的第一个机会!
强压下心中的激动,他走出邮政所,开始有意无意地在乡上唯一那条“商业街”上溜达,竖起耳朵听人们的闲聊,寻找可能的机会。
在一个杂货铺门口,他听到两个干部模样的人在叹气,说家里老人留下的几张国库券,不知道咋处理,好像也没几个钱,嫌麻烦不想去县里兑付。
祁同伟心中一动,却没有立刻上前。他需要更周密的计划。收购需要本钱,他现在一分钱都没有。
如何搞到第一笔“启动资金”?
他目光扫过街道,最终落在了乡上唯一的收粮站。一个大胆的念头冒了出来:家里还有一点留着过冬的口粮…
但这个念头很快被他压了下去。不行,那是父母的口粮,绝不能动。
或许…可以先小规模地以物易物?用家里的鸡蛋、山货之类先去换几张面额最小的券,兑换了之后就有了微薄的本钱,然后滚雪球?
一边思考着,他一边踏上了回家的路。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射在崎岖的山路上。
来时的心情是沉重而迷茫的,回去时,虽然身体依旧疲惫,但心中却有了明确的目标和一丝微光。
路再难,总得走下去。
而且,必须走出一条不同于既定命运的路!
回到村里,天己经擦黑。父母还在等他吃饭,简单的饭菜一首在锅里热着。
他没有多说,只是告诉父母,活计找到了,明天一早就去办。
夜里,他再次失眠,但不再是纯粹的惶恐,而是在脑海中反复推演着他的“国库券套利”计划,每一个细节,每一种可能遇到的困难…
他知道,明天,将是他改变命运的第一步。
也是他背负着孤鹰岭的希望,走向未知未来的真正开端。
(第二章 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WNO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