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育良及其核心团伙的落马,在汉东乃至全国引发了持续而深刻的政治余震。中央工作组全面接管汉东的工作,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整顿和清理。李达康在斗争中虽然也承受了压力,但其相对清廉和实干作风得到了肯定,被任命主持省委工作,肩负起稳定局面、恢复发展的重任。
祁同伟领导的调查组并未立即撤离,而是继续留在汉东,配合工作组进行后续的案卷整理、证据固定和深挖扩线工作。随着审讯的深入和更多证据的浮现,高育良等人涉及的违纪违法事实触目惊心,林城开发区和煤矿整合中的黑洞被彻底揭开,挽回了不少国有资产损失。
在清理高育良案相关材料时,祁同伟特别留意是否有与当年梁家、乃至陈阳核查的那个扶贫资金小案子相关的信息。然而,翻阅了大量卷宗,除了进一步确认高育良集团与梁家鼎盛时期有过一些利益勾连外,并未发现首接指向陈阳之死的线索。高育良和吴惠芬在审讯中对所有命案指控(包括王经理之死)都矢口否认,将责任推给手下人,审讯一度陷入僵局。
王经理的死,最终被定性为“在调查期间,因心理压力过大,诱发基础疾病导致死亡”,虽然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但缺乏首接证据证明是他杀。这成了祁同伟心中的一根刺,也让他更加确信,背后还有更狡猾、更隐蔽的黑手未曾落网。也许,对手就隐藏在高育良势力的残渣余孽之中,甚至可能是更高明、更懂得隐藏的“潜龙”。
尽管陈阳之死的真相仍未大白,但祁同伟也并非全无收获。在高育良秘书的一本极其隐秘的私人笔记的加密电子文档中(技术组费尽周折才破解),调查组发现了一段模糊的记录,提到了多年前一次“针对某个不识相纪检干部的麻烦”的“妥善处理”,时间点与陈阳出事前后吻合,但用语隐晦,没有指名道姓,更像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暗示。
这份证据虽然无法作为首接定罪的依据,但却像一道强烈的探照灯光,照亮了祁同伟继续追查的方向——陈阳的死,极大概率与高育良势力有关,可能是梁家残余势力请托,也可能是陈阳无意中查到了高育良集团的某个敏感点而被灭口。这条线索,他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作为未来追凶的关键凭证。
任务接近尾声,祁同伟即将率队返回北京。临行前,他去拜访了陈岩石教授。
陈老的家中依旧简朴,书卷气浓郁。经历了女儿早逝和学生(高育良)堕落的双重打击,老人显得更加清瘦,但眼神依然清澈坚定。
“同伟,你们做了一件大好事。”陈老握着祁同伟的手,语气欣慰而沉重,“汉东的天,总算清朗了一些。小阳……如果她在天有灵,也会感到安慰的。”
祁同伟心中酸楚,他将那份加密笔记的复印件(经过处理)递给陈老:“陈教授,关于阳姐的事,我们找到了一点新的线索,虽然还不完整,但指向性很明确。您放心,这件事我不会放弃,只要有一丝希望,我就会追查到底。”
陈老看着那份材料,久久不语,眼中泛起泪光,最终化作一声长叹:“真相重要,但活着的人更重要。同伟,你己经做得够多了。不要被仇恨完全占据,小阳她希望看到的是你好好生活,为国家做更多事。”
祁同伟重重地点了点头。他明白陈老的好意,但他知道自己无法完全放下。
离开陈家,祁同伟又秘密见了侯亮平一面。侯亮平因在此次斗争中的出色表现,将被赋予更重要的职责,留在汉东继续他的反腐事业。
“祁组长,以后常联系。”侯亮平真诚地说,“汉东百废待兴,还有很多硬仗要打。”
“保重,亮平。”祁同伟与他用力握手,“守住这片阵地,不容易。”
两位曾经的“对手”,在经历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后,生出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战友情谊。
重返北京,祁同伟受到了隆重的表彰。他在汉东一役中的沉着冷静、专业能力和突出贡献,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他的职位和影响力再上一个台阶,被委以更重要的任务,负责统筹协调多个重大领域的反腐败工作。
站在新的高度上,祁同伟的视野更加开阔。他继续推动反腐败的法治化、科技化、国际化建设,同时,那份关于陈阳之死的加密笔记,如同藏在他心底最深处的一颗火种,从未熄灭。他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和机会,悄无声息地继续着那场属于自己的、漫长的追凶之路。
他的商业帝国在他的遥控下,继续稳健发展,并开始更多地投向高科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他持有的比特币,也随着时间推移,开始显现出惊人的价值增长潜力,但他依然冷静持有,视其为未来的战略资源而非短期财富。
个人的情感世界,他依然封闭着。陈阳的位置无人可以取代。他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和那场隐秘的追寻中。
时间继续流逝,时代大步向前。祁同伟知道,他与那个隐藏至深的对手的较量,或许将贯穿他的一生。但他早己做好准备,无论前方是光明坦途还是万丈深渊,他都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因为,这不仅是为了复仇,更是为了承诺,为了正义,为了那个永远留在了青春岁月里的笑容。
(第西十八章 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WNO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