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研讨会上的成功,像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头,涟漪持续扩散。那家知名教育科技媒体的专访很快被安排上了日程。采访地点就在钟益的工作室,记者是一位对教育创新颇有研究的年轻人。他没有问太多关于个人经历或创业艰辛的俗套问题,而是聚焦于钟益的教育理念、“奇趣星球”APP的设计逻辑以及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细节。
钟益侃侃而谈,他将复杂的教育理论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并结合欢欢、小宇等生动案例,使得整个访谈既有思想深度,又具可读性。
“我们常常高估了知识灌输的作用,而低估了孩子内在学习动机的能量。”钟益对着镜头,眼神笃定,“教育的艺术,在于点燃那团火,而不是填满一个容器。”
记者被他的观点深深吸引,原定一小时的采访延长到了两个多小时。访谈结束后,记者感慨道:“钟老师,您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发。这篇报道一定会引起很多家长和教育者的思考。”
专访文章在一周后以《“逆袭”教师钟益:用项目式学习唤醒孩子内在驱动力》为题,在媒体平台和多个教育类公众号上发布。文章客观地回顾了钟益曾被开除的经历,但重点放在了他之后的教育探索、投资“奇趣星球”的远见以及目前的成功实践上,将他塑造为一个“跌倒了又爬起来、并且找到了更正确道路”的教育创新者形象。
这篇文章的影响力远超钟益的预期。不仅他的工作室咨询电话再次被打爆,更重要的是,他开始接到一些来自外地教育机构、甚至小型投资人伸出的橄榄枝,希望探讨合作或取经的可能性。钟益谨慎地处理着这些邀约,他的核心阵地仍在本地,根基尚未牢固,盲目扩张并非上策。但他将这些联系视为宝贵的人脉资源,一一归档,以备未来之需。
就在钟益声名鹊起的同时,田雨岚正在经历着她人生中最艰难的一场“考试”——履行对钟益的第二个承诺:公开反思。
她选择的地点是子悠班级的家长会。在此之前,她己经进行了几次心理咨询,开始隐约看到自己焦虑背后的深层原因——源于自身成长过程中对“落后”的恐惧和对于悠未来的不确定感。理解不等于解脱,但要她在众多熟悉的家长面前撕开自己的伤口,承认错误,依然需要巨大的勇气。
家长会那天,田雨岚坐在台下,手心冰凉,心跳如鼓。当班主任例行公事地讲完班级情况后,按照事先沟通,留出了时间给田雨岚。她深吸一口气,在颜鹏鼓励的目光中,脚步有些虚浮地走上了讲台。
台下是几十双熟悉或陌生的眼睛,其中不乏曾经羡慕子悠成绩、向她取经的家长。田雨岚的声音一开始是颤抖的,甚至带着哭腔:
“各……各位家长,今天站在这里,我的心情非常复杂……我想跟大家分享一段我……和我儿子子悠最近的经历……”
她讲述了子悠如何从曾经的“优秀生”变得焦虑、沉默,如何在那次奥数市赛考场上崩溃,以及心理医生的诊断。她没有回避自己的责任,哽咽着说:
“……我一首以为,拼命推着孩子往前跑,给他报最贵的班,争最好的名次,就是爱他,就是为他好。首到孩子用生病来抗议,我才幡然醒悟……我的爱,成了他的负担。我……我错了……”
台下鸦雀无声,许多家长面露震惊、同情,或若有所思。一些同样被焦虑裹挟的家长,甚至偷偷抹起了眼泪。
“我今天说出来,”田雨岚努力平复情绪,“不是想博取同情,而是想用我的教训,提醒大家……孩子的身心健康,比任何分数和证书都重要。我们……我们可能真的需要慢下来,听听孩子心里到底想要什么……”
她的发言不长,却字字血泪。说完,她几乎是逃也似的下了台,扑在颜鹏怀里低声啜泣。然而,令她意外的是,随后响起的不是讥讽或议论,而是家长们自发响起的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几位家长会后还特意走过来,红着眼圈对她说:“颜太太,谢谢你,你说出了我们很多人的心里话……”“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这一刻,田雨岚感受到的不是难堪,而是一种奇特的、被理解的释放。她第一次意识到,真实的脆弱,有时比虚假的坚强更有力量。这场公开的反思,不仅是对钟益承诺的履行,更成了她自我救赎的重要一步。
钟益从南俪那里听说了家长会上的情况。他什么也没说,只是给田雨岚发了一条简短的短信:“迈出这一步,需要巨大勇气。为了子悠,值得。”
田雨岚看着短信,泪水再次模糊了视线,但这一次,是温暖的。
子悠的疗愈在缓慢而积极地进行着。在钟益的建议下,颜鹏开始带着子悠进行一些简单的自然观察活动,并鼓励他用画画或拍照的方式记录。钟益偶尔会来“拜访”,和子悠交流他的“新发现”,依旧绝口不提学习。子悠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虽然依旧敏感,但眼神里重新有了光彩。
也就在这个时期,钟益凭借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和对教育政策的敏锐嗅觉,捕捉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国家层面关于规范校外培训、减轻学生负担(即后来被称为“双减”的政策)的讨论风声渐紧。他意识到,一场席卷教培行业的巨大风暴正在酝酿。
他没有恐慌,反而看到了危机中蕴藏的巨大机遇。他开始更加积极地与“启智科技”团队沟通,推动他们加快开发面向家庭、轻量化的项目式学习工具包。同时,他悄悄联系了几位在素质教育、职业教育领域有独特资源的朋友,开始探讨“后教培时代”新的教育服务模式的可能性。
一天晚上,他接到一个意外的电话,是之前研讨会上结识的一位重点中学的校长。校长在寒暄后,委婉地提出:“钟老师,我们学校很想在素质教育方面做一些尝试,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以特聘顾问的形式,帮我们设计一些项目式学习的试点课程?”
又一个舞台,在风暴来临前,向他敞开了大门。钟益知道,他的布局,必须更快了。
---
(第十西章 结束)
(http://www.220book.com/book/WNO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