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的传闻,如同海平面下涌动的暗流,开始在教育圈内引发越来越明显的震荡。一些嗅觉敏锐的大型教培机构开始悄然调整业务线,缩减学科类广告投放,而更多中小机构则处于观望和焦虑之中。
钟益的工作室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咨询电话的数量有增无减,而且来电者的背景发生了微妙变化。除了依旧关注孩子个性化成长的家长外,开始出现一些小型投资机构的探询,以及个别面临转型困境的教培机构负责人,希望能“取经”或寻求合作。
钟益对此保持了高度的警惕。他深知,在政策明朗之前,任何盲动的合作都可能带来风险。他礼貌地回应所有咨询,但关于核心模式和未来规划,他守口如瓶。他的策略是“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
与重点中学的“城市印记”项目正式启动。钟益亲自为参与项目的学生和指导老师做了开题动员。他没有讲大道理,而是展示了大量国内外优秀的青少年项目案例,从保护地方方言到设计环保方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他引入的“设计思维”工作坊,让学生们脑洞大开,现场气氛热烈。校方领导观摩后,对钟益调动学生主动性的能力赞不绝口。这个项目,成了钟益在体制内埋下的一颗重要棋子。
与此同时,他对“启智科技”的推动达到了新的高度。他不仅追加了一笔投资,用于加快PBL家庭工具包的研发和生产,更关键的是,他凭借逐渐积累的人脉,为团队引荐了一位资深的产品运营专家。他要求团队不再将“奇趣星球”仅仅视为一个APP,而要将其定位为一个“线上项目式学习社区”,强化用户之间的分享、协作和展示功能。他甚至提出了一个初步的构想:未来可以举办线上的青少年项目成果博览会。
“政策的收紧,会释放出家庭端对高质量素质教育资源的巨大需求。”钟益在给李工团队的内部会议上分析道,“我们要做的,是提供‘弹药’和‘平台’,而不仅仅是内容。”
在资本层面,钟益的行动更加隐秘而迅速。他通过多个渠道,与三家他早己看好、但因政策预期而估值处于低位的机构进行了接触。一家是专注于青少年编程和机器人教育的“极客少年营”,拥有良好的口碑和独特的课程体系,但规模不大;一家是拥有在线艺术教育平台“彩翼网”的小公司,技术基础不错但运营乏力;第三家则是一个非常早期的团队,正在开发一款基于VR技术的虚拟科学实验室产品。
钟益没有选择控股式收购,而是倾向于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入股,保留原团队的核心创造力,同时注入他的理念、方法论和即将到来的渠道资源。谈判是艰苦的,但钟益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和对未来趋势的把握,往往能切中要害,打动那些有教育情怀的创始人。
张雪儿感受到了钟益日益增加的忙碌,但她发现,这种忙碌并没有让他变得焦躁,反而让他更加沉稳和内敛。他们偶尔的见面或线上交流,话题也更多地转向了对教育公平、技术等更深层次问题的探讨。张雪儿意识到,钟益的目光,早己超越了个人工作室的成功,投向了更深远的地方。这种认知,让她对钟益的欣赏中,又增添了几分敬佩。
田雨岚的生活则进入了另一种节奏。心理咨询和家庭关系的改善,让她逐渐找回了内心的平静。她开始尝试重新工作,在一家朋友的文化公司做项目协调,虽然收入远不如前,但忙碌于具体事务让她摆脱了以往全身心“鸡娃”的窒息感。她甚至会偶尔和颜鹏一起,参加钟益工作室组织的家长沙龙,虽然大多时候只是安静地听着,但那种开放、包容的氛围,对她而言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她看到钟益在台上从容分享,台下家长认真聆听的样子,再回想自己过去的种种,恍如隔世。
一天晚上,颜子悠在整理他的植物标本时,突然抬头对田雨岚说:“妈妈,钟老师说,下次可以带我去湿地公园观察水生植物。”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期待。
田雨岚愣了一下,心中百感交集,最后温柔地摸了摸儿子的头:“好,妈妈陪你去。”
风暴来临前,有人惶惶不可终日,有人加紧囤积居奇,而钟益,则在精心培育着那些能够抵御严寒、甚至能在新环境中茁壮成长的种子。他知道,当潮水退去,谁在裸泳将一目了然,而他己经准备好了扬帆的船。
---
(第十六章 结束)
时空旅者131416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WNO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