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啸天构筑的“营商环境”高墙看似稳固,但余年团队如同耐心的工匠,不再试图正面撞击,而是寻找着墙体深处的裂缝,准备进行一场釜底抽薪的破袭。
苏晴主导的舆论反击开始显现效果。那些在全国性专业媒体上发布的深度分析文章,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虽然未能立刻掀起滔天巨浪,却在特定的精英圈层和决策层面引发了深层次的思考。关于“何为真正健康的营商环境”、“资本边界与法治精神”的讨论,逐渐超越了东海一地,成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议题。
更关键的一步,是苏晴通过极其可靠的渠道,将一份内参送达了某个关注经济与法治协调发展的国家级智库。这份内参没有纠缠于楚啸天个人的具体罪行,而是宏观地剖析了“地方保护主义与资本不当勾连对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创新活力的窒息效应”,并以东海案例作为佐证。这份内参的视角和高度,使其具备了影响更高层面政策思考的潜力。
楚啸天试图将事件局限在“地方营商环境”框框内的策略,开始被动摇。舆论的战场,被余年团队巧妙地引向了更广阔、规则也更清晰的天地。
就在楚啸天阵营热衷于在商会和官场运作时,林晓和程日星带领的团队,已在基层扎下了意想不到的深根。他们处理的那些琐碎民事纠纷、提供的公益法律咨询,看似微不足道,却像毛细血管一样,将“公平”、“正义”的理念,无声地输送到城市肌体的最末端。
一天,几位曾得到中心帮助的小企业主和社区居民,自发组织起来,带着一面写有“明法析理,匡扶正义”的锦旗,敲响了中心的大门。这一幕被一位独立纪录片的导演偶然拍下,制作成了一则短小精悍、充满温情的短视频。
这则视频没有激烈的控诉,只有朴实的感谢和真诚的笑脸,却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的情感共鸣。“这才是法律应有的温度”、“支持真正为老百姓做事的机构”之类的评论刷满了屏幕。这种来自底层的、朴素而强大的支持力量,是任何资本运作和权力施压都无法轻易抹杀的。民心,成为了余年团队最坚固的盾牌。
而老周,则在虚拟世界中找到了撬动全局的那个支点。
通过对那条东南亚异常资金通道的持续监控和深度挖掘,他终于捕获了决定性证据——不仅仅是资金流水,还包括了几段被层层加密、但最终还是被老周破解的通讯记录。记录显示,楚啸天在取保候审期间,不仅涉嫌违反规定指令手下转移隐匿资产,更关键的是,其手下在通讯中明确提及,这些操作是为了“应对可能的不利判决”,并且暗示“上面还有人希望保住这条线”。
“余老师,拿到了!”老周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这是他在取保期间违反规定、意图转移资产并试图串供、以及暗示存在更高层级保护伞的直接证据!而且通讯时间就在上周,铁证如山!”
这份证据,如同一把淬毒的匕首,直刺楚啸天及其背后网络的心脏。它不仅能彻底推翻其“配合调查”、“无社会危险性”的取保理由,使其面临立即收监的可能,更将火烧向了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更深层的保护力量。
chapter_();
安全屋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余年身上。
余年看着老周屏幕上那冰冷的铁证,又看了看苏晴整理的舆论反响数据和林晓记录的基层支持情况,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是时候了。”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楚啸天想用规则困死我们,现在,我们就用规则,将他彻底钉死!”
“苏晴,准备好最终版的公开报告和新闻通稿,将我们掌握的所有核心证据链条、对方破坏规则打压异己的行径、以及基层民众的真实声音,进行全面整合。一旦行动开始,同步向所有合作媒体和公众发布!”
“林晓,立即整理这份新证据,以最快速度提交给检察院和法院,申请撤销楚啸天的取保候审,立即予以逮捕!同时,就我们中心受到的不正当打压,正式向有关监督部门提出控告!”
“老周,确保证据传输安全,并做好防御对方狗急跳墙、进行网络反扑的准备。”
“日星,团队和中心的安全级别提到最高,防止对方最后的疯狂。”
指令清晰,如同总攻前最后的部署。积蓄已久的力量,终于到了爆发的时刻。
余年走到窗边,东方天际,已隐隐泛起一丝鱼肚白。漫长的黑夜似乎即将过去,但他知道,黎明前的那一刻,往往最为黑暗,也最为危险。
楚啸天及其背后的势力,绝不会坐以待毙。这最后一击,必将引来最凶猛的反扑。然而,箭已上弦,不得不发。
釜底抽薪,胜负在此一举。
(http://www.220book.com/book/WNP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