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学子入学那日,商盟学院门口挂满了彩旗。沈清鸢亲自迎接,看着眼前这些金发碧眼、身着汉服的年轻人,笑着说:“欢迎各位来到天朝,来到商盟学院。希望你们在这里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感受到天朝的文化魅力。”
为首的葡萄牙学子安东尼奥躬身行礼,汉语虽有些生硬却十分流利:“沈夫人,我们早就听闻天朝文化博大精深,能来这里学习,是我们的荣幸。”
这些西洋学子大多精通数学、航海与机械,入学后很快就融入了学院生活。他们不仅跟着中国学子学习汉语、儒学与商道,还主动开设了“西洋技艺课”,教大家制作望远镜、改良水车。
沈清鸢常去听课,一次看到安东尼奥在演示蒸汽原理,不由眼前一亮:“这蒸汽之力若能用于纺织或造船,岂不是能大幅提高效率?”安东尼奥眼睛一亮:“沈夫人说得对!只是目前还需解决锅炉密封的问题,我正在尝试改进。”
沈清鸢当即决定拨款支持他的研究,还从江南作坊调来了最好的铁匠。看着两人凑在图纸前讨论的模样,约翰感慨道:“夫人,您这是真正做到了‘兼容并蓄’啊。”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入秋时,江南突然传来急报——沈家村试种的高产粮种出现了大面积枯萎,周边几个粮庄也受到了影响。沈清鸢接到消息时,正在与西洋学者探讨天文历法,她立刻放下手中的典籍,带着农技人员赶往江南。
抵达沈家村时,田间景象触目惊心。原本金黄的稻田一片枯黄,稻穗干瘪,村民们蹲在田埂上唉声叹气。李伯的儿子见沈清鸢来了,红着眼眶说:“夫人,这粮种前几个月还长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就枯了?要是收成没了,我们今年可怎么活啊!”
沈清鸢蹲下身,仔细查看稻苗的根系,又拨开土壤闻了闻,眉头紧锁:“这不是普通的病虫害,像是土壤里有有害物质。你们最近有没有用什么新的肥料,或是附近有什么工厂排污?”
村民们面面相觑,一位老农突然说:“上个月,邻村开了家西洋人的染料厂,听说废水都排进了河里,我们的灌溉水就是从那条河引的!”
沈清鸢立刻带人前往邻村的染料厂。厂门口挂着“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牌子,刺鼻的污水正从管道里源源不断地排入河道,河水泛着诡异的蓝绿色。她找到厂长——一个名叫彼得的荷兰人,质问道:“你们的废水未经处理就排放,污染了农田,必须立刻停工整改!”
彼得却满不在乎:“沈夫人,我们是和当地官府签了协议的,他们允许我们排污。再说,这粮种枯萎说不定是你们自己种植不当,与我们无关。”
沈清鸢怒极反笑:“好一个无关!我现在就去官府,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允许你们破坏农田、祸害百姓!”
她立刻赶往苏州府衙,知府见她来了,面露难色:“沈夫人,那荷兰人给了官府一笔‘治河费’,而且他们背后有荷兰东印度公司撑腰,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锦溪辞:庶女掌家,侯爷心上田》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我们也不好得罪啊。”
“得罪?”沈清鸢将一份检测报告拍在桌上,“现在百姓的农田被毁,若是秋收无望,恐生民变!到时候别说你这个知府,就是朝廷也担不起责任!我现在就写奏折上报朝廷,你若再推诿,就等着一起被问责吧!”
知府被她说得脸色发白,连忙下令查封染料厂,要求彼得赔偿村民的损失。彼得见官府态度强硬,又听说沈清鸢要上报朝廷,只好乖乖停工,赔偿了五千两银子作为青苗损失费。
解决了染料厂的问题,沈清鸢并未放松。她让人改良灌溉系统,改用井水灌溉,又派农技人员指导村民补种晚稻。同时,她还让人在江南各地巡查,严禁工厂随意排污,制定了《商盟环保章程》,要求所有与商盟合作的作坊必须遵守环保规定。
忙完这些,己是深秋。沈清鸢站在沈家村的田埂上,看着补种的晚稻抽出新穗,心中终于松了口气。李伯端来一碗热粥,感慨道:“丫头,每次村里有难,都是你帮忙解决。要是没有你,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沈清鸢接过粥,笑着说:“李伯,咱们是一家人,互相帮忙是应该的。以后商盟会更加注重农田保护,绝不会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回到京城后,沈清鸢将江南的环保问题和《商盟环保章程》上报朝廷。皇帝对此十分重视,下令在全国推广《商盟环保章程》,还任命沈清鸢为“江南环保督查使”,负责监督江南地区的环保工作。
这日,沈清鸢正在府中处理公文,安东尼奥突然来访,手里拿着一张图纸:“沈夫人,我成功改进了蒸汽机!现在它可以带动纺织机运转了,效率比之前提高了五倍!”
沈清鸢看着图纸上的蒸汽机,心中大喜:“太好了!我们立刻在江南的丝绸作坊进行试验,若是成功,就在所有作坊推广!”
试验非常成功,装有蒸汽机的纺织机日夜运转,丝绸产量大幅提升。消息传开后,各地的作坊纷纷前来订购蒸汽机,商盟的铁匠铺一时供不应求。沈清鸢趁机扩大铁匠铺规模,还开设了“机械学堂”,培养机械制造人才。
然而,蒸汽机的推广也引发了新的问题——大量手工纺织工失去了工作,纷纷到商盟门口请愿。沈清鸢得知后,立刻召集手工纺织工代表开会。
“大家不要担心失业。”沈清鸢温和地说,“商盟会为你们提供免费的培训,让你们学习操作蒸汽机,或是进入新开设的机械学堂学习。另外,我们还会在各地开设新的作坊,需要大量的工人,只要你们愿意学习,就不会没有工作。”
手工纺织工们听了,心中的担忧渐渐消散。不少人选择参加培训,成为了蒸汽机操作工人,还有一些人进入了机械学堂,成为了机械制造人才。
沈清鸢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感慨万千。她知道,技术革新必然会带来一些阵痛,但只要妥善处理,就能实现共赢。未来,她还要继续推动技术革新,让商盟和天朝的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
(http://www.220book.com/book/WNW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