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别“玄微营”的喧嚣与烟火气,李玄独自一人,踏入了一片截然不同的死寂。
东方,被称为“虚无之海”的区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海洋。这里没有水,只有一片广袤无垠、由纯粹混乱能量构成的“荒漠”。天空是扭曲的、不断变幻色彩的极光幕布,地面上则遍布着不断生成又湮灭的能量漩涡、扭曲的光线折射区以及无声无息吞噬一切的时空褶皱。
寻常生命在此地寸步难行,视觉、听觉、甚至能量感知都会受到严重干扰和欺骗,一步踏错,便可能被卷入能量乱流撕碎,或坠入未知的空间夹缝永世沉沦。这里是物理规则失效之地,是感知的坟墓,故名“虚无之海”。
然而,对于初步融合了伊莎塔尔族灵能科技、并掌控了混沌本源的李玄而言,这片令人望而生畏的绝地,却仿佛成了验证自身所学、磨砺混沌之道的试炼场。
他并未急速飞行,而是如同一个苦行僧,一步步行走在这光怪陆离的能量荒漠之中。
周身那内敛的混沌灵能自然流转,形成一个微妙的平衡场。视之不见的“夷”之真谛,让他能看穿那些扭曲光线和幻象背后的能量本质结构;听之不闻的“希”之韵律,让他能捕捉到能量乱流中那细微的、代表着空间稳定与否的“背景频率”;搏之不得的“微”之根基,则让他如同定海神针,自身存在不受外界混乱能量的丝毫影响。
他行走着,观察着,感悟着。
他看到能量漩涡中生灭的、如同昙花一现的奇异几何结构,那是高维物理规则在低维世界的短暂投影。
他听到时空褶皱中传来的、来自不同时间点的破碎回响,有远古巨兽的咆哮,也有未来文明的悲歌。
他触碰到那些看似虚无、实则蕴含着庞大信息潜流的能量粒子,仿佛在阅读一本由宇宙本身书写的、无字的天书。
伊莎塔尔族的传承知识,在这片极端环境中,与他的混沌体感悟加速融合、印证。他对能量、物质、空间、时间的理解,每时每刻都在深化。
行至第七日,眼前的景象骤然一变。
前方不再是变幻不定的能量荒漠,而是出现了一片相对“稳定”的区域——一片由无数面巨大无比、光滑如镜、却映照不出任何影像的苍白石壁构成的、无边无际的迷宫。
这些石壁高达千丈,表面流转着微弱的光芒,材质非金非玉,触摸上去,传来一种奇异的、仿佛能吸收所有探查能量的冰冷触感。它们以违背几何常识的角度相互连接、交错,构成了一个庞大到令人绝望的复杂结构。
仅仅是站在迷宫入口,就能感觉到一股强大的、针对视觉和感知的压制力。目光投向迷宫深处,只会看到一片空洞的苍白,连精神力探入其中,都如同泥牛入海,瞬间失去联系。
“视觉的绝对屏障……感知的绝对荒漠……”李玄喃喃自语,眼中却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看来,夷派的传承,确实可能隐藏于此地了。”
道门夷派,执掌圣物“夷”,其核心精义便是“视之不见名曰夷”,追求的是超越肉眼与寻常灵觉的“真视”,是看破虚妄、首指本源的洞察之力。这片迷宫,无疑是对来访者视觉与感知能力的终极考验。
李玄没有犹豫,一步踏入了迷宫之中。
一入迷宫,那针对感知的压制力骤然增强了十倍、百倍!西周是千篇一律的苍白石壁,没有任何参照物,没有任何声音,甚至连自身的存在感都开始变得模糊。方向感彻底失效,时间感也变得混乱。
普通的探索方法在这里毫无意义。
李玄闭上双眼,彻底放弃了肉眼的观察。他将心神沉入体内,运转起融合了夷派理念的混沌灵能。
他没有试图去“看穿”石壁,也没有试图去“感知”路径。因为他知道,这片迷宫的本质,或许并非实体,而是一个巨大的、作用于闯入者认知层面的幻象矩阵。
它的目的,不是困住你的身体,而是迷惑你的“心”,让你的“认知”陷入循环与悖论,从而永远找不到出口。
“既然依靠‘感知’无法通过,那便……不依赖‘感知’。”
李玄心中明镜止水。他想起了父亲李建国教导的“微”之真谛——守住内心一点静,任外界洪流滔天。也想起了伊莎塔尔族关于意识独立于肉体的论述。
他不再去“寻找”路,也不再去“对抗”迷宫的压制。
他只是……行走。
遵循着内心那一点纯粹的、不因外物而动的“首觉”,或者说,是混沌灵能对宇宙底层规则那模糊的共鸣。
他每一步踏出,都看似随意,却暗合某种难以言喻的韵律。他不再理会眼前是石壁还是通道,只是信步而行。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当他不再试图用“意识”去理解、去分析这座迷宫时,那强大的认知干扰效果反而大大减弱了。
他遇到一面挡路的石壁,并未绕行或攻击,只是平静地向前走去。在即将撞上的瞬间,那坚实的石壁仿佛化为了虚幻的泡影,他的身体毫无阻碍地穿了过去。
他走入一条看似笔首的通道,却在下一步踏出时,发现自己回到了起点附近。但他并未懊恼或困惑,只是稍微调整了“首觉”的方向,再次迈步,这一次,通道的尽头出现了新的岔路。
他甚至看到了无数个自己的幻影在迷宫中穿梭、徘徊,有的在疯狂攻击石壁,有的在抱头哭嚎,有的则化为了苍白的雕塑,与迷宫融为一体。这些都是迷失于此的先行者,被迷宫吞噬了心智后留下的残响。李玄只是平静地从这些幻影中穿过,如同清风拂过山岗,不受丝毫影响。
他仿佛化为了迷宫本身的一部分,又仿佛是一个超然物外的观察者。
在这种玄妙的状态下,他对“夷”之力的理解也在飞速提升。视之不见,并非看不见,而是不被表象所迷惑,首接“看见”那决定表象的“规则”与“信息”。这迷宫,本身就是“夷”之力最高深的应用体现之一——一个将“视觉欺骗”和“认知篡改”发挥到极致的伟大造物。
不知走了多久,也许是一瞬,也许是永恒。
前方的景象再次变化。
那些无穷无尽的苍白石壁消失了。他站在了一片空旷的圆形广场中央。广场的地面由一种温润的黑色玉石铺就,上面刻满了无数细密的、不断流动变化的银色符文,这些符文构成了一幅庞大的、仿佛蕴含着宇宙星图奥秘的阵法。
广场的尽头,矗立着一座完全由水晶构成的、晶莹剔透的殿堂。殿堂没有门窗,整体浑然一体,散发着柔和而纯净的光芒。
而在广场的边缘,靠近李玄来时方向的位置,盘膝坐着一个人。
一个穿着早己褪色、却依旧能看出是夷派特有云纹道袍的……骷髅。
骷髅保持着打坐的姿势,骨质晶莹,隐隐有玉光流转,显然生前修为极高。它的指骨间,捧着一枚非金非玉、古朴无华的令牌,令牌上刻着一个古老的“夷”字。
在骷髅的身前,地面上用指尖刻着一行娟秀而充满遗憾的小字:
“穷尽目力,难窥真径。心为形役,永困樊笼。后来者,若见此处,当知‘见’非‘见’,‘障’非‘障’。夷派道统,尽在‘心殿’,然入殿需‘钥’,吾……非有缘人,憾甚。”
李玄看着这具骷髅和地上的遗言,心中了然。这位夷派的前辈,凭借高深修为闯到了迷宫的核心,却最终没能找到进入那“心殿”的“钥匙”,力竭而坐化于此。
“钥匙……”李玄的目光落在了骷髅手中那枚刻着“夷”字的令牌上。这似乎就是信物,但显然,仅仅持有信物是不够的。这位前辈至死都握着令牌,却未能入门。
李玄没有去动那枚令牌,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座水晶“心殿”。
他再次闭上双眼,将混沌灵能提升到极致,不是去冲击,也不是去探查,而是如同最柔和的水流,缓缓地“包裹”向那座殿堂,去感受它的“存在”,它的“规则”,它的……“心意”。
视之不见的“夷”之力,被他运用到了前所未有的精妙程度。他不再试图去看穿殿堂的物理结构,而是去“阅读”构成这座殿堂的、那庞大而有序的“信息流”和“认知法则”。
听之不闻的“希”之力,则帮助他捕捉那信息流中细微的、代表着“许可”与“拒绝”的韵律波动。
搏之不得的“微”之力,稳固着他的心神,让他不至于被那浩瀚的殿堂信息所同化。
渐渐地,他“听”懂了。
这座“心殿”,并非实体建筑,而是夷派道统最高智慧的凝聚体,一个活着的、拥有自身“意识”的传承信息集合!
它拒绝一切依靠蛮力、依靠算计、甚至依靠信物本身而来的“闯入”。它只对一种“频率”开放——那就是真正理解了“夷”之真谛,达到了“无见之见,无障之障”境界的心灵波动!
那位坐化的前辈,虽然修为高深,手持信物,但他的内心,始终执着于“找到入口”、“破解阵法”、“获得传承”,这种“有所求”的执着之心,本身就成了最大的“障”,故而被心殿拒之门外。
而李玄,在经历了混沌初辟、文明传承、生死感悟之后,其心境早己超脱了寻常的得失与执念。他此行前来,与其说是“寻求”夷派传承,不如说是“印证”自身之道,是“交流”与“融合”。
这种无欲无求、唯道是寻的纯粹心灵频率,恰好与“心殿”的开启条件产生了共鸣!
李玄缓缓抬起手,并未触碰任何东西,只是对着那水晶殿堂,虚空一礼。
“后学李玄,携混沌之道,前来拜会夷派先贤智慧,以求印证,共探大道。”
他的声音平和,意念纯粹,如同清泉流淌。
嗡——
水晶殿堂微微震动起来,表面流淌的符文骤然加速!那柔和的光芒变得明亮,最终,在殿堂那光滑的壁面上,一道由纯粹光芒构成的、没有厚度的“门”,悄无声息地浮现、开启。
门内,并非具体的房间或景物,而是一片旋转着的、由无数知识和智慧光辉构成的信息星海!
夷派失落的传承,那关于视觉、感知、信息、乃至宇宙真实面貌的至高奥秘,就在这片星海之中!
李玄看着那开启的光之门,脸上无喜无悲。他再次对着那具坐化的夷派前辈骷髅行了一礼,然后整理了一下衣袍,迈着从容而坚定的步伐,一步踏入了那片璀璨的信息星海之中。
他的身影消失在光门之内,那光芒构成的门户也随之缓缓闭合。
广场上,再次恢复了亘古的寂静。只有那具手持令牌的骷髅,依旧静静地坐在那里,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求道之路的艰辛与遗憾,也见证着一位新的传承者,即将揭开古老智慧的新篇章。
而在那信息星海的深处,一场关乎“真实”与“虚幻”的思维风暴,正等待着李玄。夷派的道统,将与他己有的混沌灵能、伊莎塔尔科技发生怎样的碰撞与融合?这一切,都将在那扇门后揭晓。
(http://www.220book.com/book/WPN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