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5章 江南月照故园春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成替嫁炮灰后,我靠医术掀翻京 http://www.220book.com/book/WQDN/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成替嫁炮灰后,我靠医术掀翻京

秋意渐浓时,京城里的桂花香便漫了街。清蘅堂的药圃角落,几株从江南移栽来的金桂也开了,细碎的黄花缀满枝头,风一吹,便落得苏清鸢满襟香。她正蹲在药畦边翻晒新收的当归,绿萼提着个竹篮从外面进来,篮子里装着刚蒸好的桂花糕,热气裹着甜香,引得小白围着她脚边打转。

“王妃,您快尝尝,这是厨房按您教的方子做的,加了些蜂蜜,比上次更软和。”绿萼将篮子递到石桌上,见苏清鸢指尖还沾着药粉,又连忙取了帕子递过去,“您这几日净忙着炮制昆仑紫菀,连饭都没好好吃,王爷今早还特意吩咐了,让您歇半个时辰再干活呢。”

苏清鸢笑着擦了擦手,拿起一块桂花糕咬了小口,清甜的香气在舌尖散开,竟真尝出了几分江南的味道。她望着药圃里那株开得正盛的紫霞草,忽然想起前几日和萧景渊说的江南之行,眼底便漾起暖意:“绿萼,你去收拾两件轻便的衣裳,再过几日,我们就动身去江南。”

“真要去呀?”绿萼眼睛一亮,连忙应下,“我这就去!顺便把您那套绣着药草纹的襦裙也带上,江南的春天暖,穿那个正好。”

正说着,萧景渊的脚步声从院外传来。他刚从宫里回来,玄色朝服上还沾着些朝露,见苏清鸢正拿着桂花糕笑,便走上前,伸手拂去她发间沾着的一片桂花瓣:“在说什么,这么开心?”

“在说去江南的事。”苏清鸢仰头看他,将手里的桂花糕递到他嘴边,“你尝尝,比上次的好吃。”

萧景渊咬了一口,甜香混着她指尖的药香,竟觉得比御膳房的点心还要合心意。他顺势坐在石凳上,握住她的手:“都安排好了,三日后启程,秦风己经提前去江南打点,李老汉那边也捎了信,说等着我们喝新酿的药酒呢。”

“还有枕水居的桂花。”苏清鸢补充道,“去年这个时候,枕水居的桂花开得满院都是,我还在树下埋了坛酒,不知道今年能不能挖出来尝尝。”

“都依你。”萧景渊笑着揉了揉她的发顶,“到了江南,你想住多久就住多久,宫里那边我己经和父皇说过了,他还让我们带些江南的新茶回来。”

三日后,天刚蒙蒙亮,马车便驶出了京城。苏清鸢靠在萧景渊怀里,掀着车帘看窗外的风景。起初还是京城的朱墙黛瓦,走了半日,便渐渐看到了江南的影子——青石板路,白墙黑瓦,河边的乌篷船摇着橹,船头的渔翁唱着小调,连风里都带着水汽的清甜。

小白趴在两人脚边,时不时探出头看窗外,喉咙里发出兴奋的呜咽声。绿萼坐在对面,手里拿着个绣绷,正绣着一株紫霞草,见苏清鸢看得入神,便笑着说:“王妃您看,前面就是苏州城了,再过半个时辰,我们就能到枕水居了。”

果然,又走了片刻,马车便停在了枕水居门口。苏清鸢刚下车,就见李老汉穿着件粗布短褂,手里提着个酒坛,笑着迎了上来:“太子妃娘娘,王爷,你们可算来了!我这坛药酒,都等了你们大半年了!”

“李伯,辛苦你了。”苏清鸢笑着上前,见李老汉比去年精神了许多,脸上的皱纹都舒展了,便问道,“今年的当归收成怎么样?”

“好着呢!”李老汉笑得合不拢嘴,“按您教的法子种的,比去年多收了三成,城里的药铺都来抢着要,我这日子,可算是熬出头了!”他说着,指了指院里的几株桂树,“您看,这几株桂花也开了,和您去年在的时候一样香。”

苏清鸢走进院里,果然见几株桂树开得正盛,树下的石桌上,还摆着她去年埋酒的记号。她蹲下身,刚要动手挖,萧景渊便按住她的手:“我来,别脏了你的手。”

他找来一把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挖开泥土,不一会儿,就挖出了一坛酒。坛口封着的油纸还完好,打开时,一股浓郁的酒香混着桂花香扑面而来。李老汉笑着说:“这酒埋在桂花树下,又吸了一年的香气,味道肯定更好了!”

当晚,几人坐在院里的桂花树下,喝着新酿的药酒,吃着江南的小菜。李老汉说起今年种药的趣事,说有个药农把当归种在了水稻田里,结果长得比别人的都好,引得众人哈哈大笑。苏清鸢靠在萧景渊肩上,听着院里的笑声,看着头顶的明月,忽然觉得,这便是她想要的日子——没有江湖恩怨,没有宫廷暗涌,只有身边的良人,和满院的药香。

第二日一早,苏清鸢便带着绿萼去了城郊的药田。远远望去,一片绿油油的药田铺在田埂上,当归、黄芪、金银花,长势喜人。几个药农正在田里除草,见苏清鸢来了,都纷纷放下手里的活,围了上来:“太子妃娘娘!您可来了!”

“今年的药草长得不错。”苏清鸢蹲下身,仔细查看当归的根茎,“你们看,这里的土壤偏湿,下次种的时候,可以在旁边挖条小沟排水,这样根茎会更粗壮。”

一个年轻的药农连忙记下:“谢谢娘娘!上次您教我们的炮制方法,我们试了,药效果然比以前好,城里的药铺都愿意出高价收我们的药呢!”

苏清鸢笑着点头,又走到另一块田边,见田里种着些月见草,便说:“这月见草安神的效果好,你们可以多多种些,等明年春天,我让人来收。”

正说着,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哭声。苏清鸢顺着声音望去,见一个老妇人坐在田埂上,手里抱着个孩子,哭得伤心。她连忙走过去,问道:“老人家,您怎么了?”

老妇人抬起头,脸上满是泪痕:“娘娘,我的孙子……他发烧好几天了,吃了药也不管用,您救救他吧!”

苏清鸢连忙摸了摸孩子的额头,果然烫得厉害。她又给孩子诊了脉,发现孩子脉象浮数,是风寒入体引发的高热。她从随身的药囊里取出几株晒干的金银花和薄荷,递给绿萼:“你去附近的农户家借个砂锅,把这两种药材煮成水,给孩子喝下去。”

绿萼连忙应下,跑着去了。苏清鸢又从药囊里取出一小块冰蚕纱,敷在孩子的额头上:“这冰蚕纱能降温,等会儿喝了药,烧就能退下去了。”

老妇人看着苏清鸢,眼里满是感激:“娘娘,您真是活菩萨啊!我们家穷,没钱给孩子看病,要是您不来,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您别这么说。”苏清鸢笑着说,“药草本就是用来救人的,等孩子好了,您让他多晒晒太阳,过几日就没事了。”

不一会儿,绿萼端着一碗药汤回来。苏清鸢小心翼翼地给孩子喂了药,没过半个时辰,孩子的烧果然退了些,也睁开了眼睛,怯生生地看着苏清鸢。老妇人抱着孩子,给苏清鸢磕了个头:“谢谢娘娘!谢谢娘娘!”

苏清鸢连忙扶起她:“快起来,这是我该做的。”她又从药囊里取出些退烧药,递给老妇人,“这药您拿着,要是孩子再发烧,就按这个剂量给他吃。”

从药田回来时,己是傍晚。萧景渊正坐在院里等她,见她回来,便笑着迎了上去:“怎么回来这么晚?我还以为你要在药田住下了。”

“遇到个生病的孩子,耽搁了些时间。”苏清鸢笑着说,“不过幸好,孩子的烧己经退了。”她靠在萧景渊怀里,闻着他身上的墨香,忽然想起在京城时的瘟疫,“萧景渊,你说,要是天下的药草都能像这里一样,长得这么好,天下的百姓都能看得起病,该多好啊。”

“会的。”萧景渊握住她的手,指尖轻轻着她的掌心,“等我们回去,我就下令在全国推广你教的种药方法,再在各地建些药庐,让每个百姓都能喝上治病的药。”

苏清鸢看着他,眼里满是光亮:“真的吗?”

“真的。”萧景渊低头,在她额头印下一个轻吻,“只要是你想做的事,我都会帮你做到。”

接下来的几日,苏清鸢便在江南的药田间穿梭,教药农们种药、炮制药材。萧景渊则陪着她,有时帮她记录种药的方法,有时帮她给药农们分发药材种子。两人的身影,遍布了江南的每一块药田,也印在了每一个药农的心里。

这日,两人正在一块药田里查看黄芪的长势,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秦风骑着马,急匆匆地赶来,神色有些凝重:“王爷,太子妃娘娘,京城传来急信,说是西北发生了旱灾,粮食歉收,还爆发了蝗灾,百姓们流离失所,皇上让您即刻回京主持赈灾。”

萧景渊接过信,眉头微微皱起。苏清鸢看着他,轻声说:“我们回去吧,西北的百姓还等着我们呢。”

“可是你的江南之行……”萧景渊有些犹豫,他知道苏清鸢有多喜欢江南,这次好不容易来一趟,还没好好玩玩。

“江南以后还能再来。”苏清鸢笑着说,“但百姓们等不起。我们回去,我可以用‘莲心药录’里的方子,研制些预防疫病的药,再教百姓们种些耐旱的药草,或许能帮上忙。”

萧景渊看着她,眼底满是温柔。他知道,他的清鸢,从来都不是个只懂儿女情长的女子,她的心里,装着天下的百姓,装着济世的仁心。

当日下午,两人便收拾好行装,准备回京。李老汉和几个药农赶来送他们,手里拿着些新收的药材和江南的新茶:“王爷,娘娘,你们一定要保重身体!等西北的灾情过了,你们一定要再来江南啊!”

“我们会的。”苏清鸢接过药材,眼里有些,“李伯,你们也要好好的,等明年春天,我再来教你们种新的药草。”

马车驶离江南时,苏清鸢靠在萧景渊怀里,掀着车帘看窗外的风景。江南的月,江南的水,江南的药田,都渐渐消失在视线里。但她知道,她一定会再回来的,带着萧景渊,带着天下的太平,回到这片充满药香的土地。

马车一路向北,走了几日,便到了西北的地界。远远望去,一片荒凉,原本绿油油的田地,如今只剩下干裂的土地,蝗虫在地里肆虐,百姓们背着行囊,流离失所,脸上满是绝望。

苏清鸢看着这一切,心里一阵刺痛。她连忙从马车上下来,走到一个老妇人身边,见老妇人怀里的孩子饿得哇哇大哭,便从随身的药囊里取出些干粮,递给老妇人:“老人家,您先给孩子吃点东西。”

老妇人接过干粮,给孩子喂了几口,然后给苏清鸢磕了个头:“谢谢娘娘!谢谢娘娘!”

萧景渊看着眼前的灾情,脸色凝重。他立刻让人去召集当地的官员,商量赈灾的对策。苏清鸢则带着绿萼和几个医婆,在附近搭了个临时的药庐,给生病的百姓看病。

她对照着“莲心药录”,研制出了一种预防疫病的汤药,用的是当地随处可见的艾草和蒲公英,成本低廉,药效却很好。她让医婆们将汤药分发给百姓,又教百姓们用艾草熏屋子,预防疫病。

萧景渊则下令开仓放粮,给百姓们分发粮食和种子,又组织百姓们挖沟引水,消灭蝗虫。他还让人在各地建了些临时的安置房,让流离失所的百姓有地方住。

日子一天天过去,在两人的努力下,西北的灾情渐渐得到了控制。百姓们开始重新耕种,地里又长出了绿油油的庄稼,孩子们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这日,苏清鸢正在药庐里给一个生病的孩子喂药,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欢呼声。她走出药庐,见萧景渊正带着几个官员,从外面回来,脸上带着笑容:“清鸢,好消息!我们找到水源了!再过几日,就能把水引到田里了!”

苏清鸢看着他,眼里满是欢喜。她跑上前,抱住萧景渊:“太好了!这样百姓们就有救了!”

萧景渊抱着她,低头在她耳边说:“这都是你的功劳。要是没有你研制的汤药,要是没有你教百姓们种药,我们也不会这么快控制住灾情。”

“是我们一起的功劳。”苏清鸢笑着说,“以后,我们还要一起,让天下的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萧景渊看着她,眼里满是温柔。他知道,他的清鸢,就是他的软肋,也是他的铠甲。有她在身边,他什么都不怕。

几日后,水源被引到了田里。百姓们看着田里的庄稼渐渐长高,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们纷纷来到临时的药庐前,给苏清鸢和萧景渊磕头:“谢谢王爷!谢谢娘娘!你们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苏清鸢看着眼前的百姓,心里满是感动。她忽然明白,母亲留下的“莲心药录”,不仅是一本药书,更是一份责任,一份济世的仁心。而她和萧景渊,就是要带着这份仁心,守护天下的百姓,守护这世间的每一份美好。

西北的灾情平息后,两人便带着绿萼和秦风,准备回京。百姓们纷纷赶来送他们,手里拿着些新收的庄稼和药材:“王爷,娘娘,你们一定要再来啊!”

“我们会的。”苏清鸢笑着说,“等明年春天,我再来教你们种新的药草,让你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马车驶离西北时,苏清鸢靠在萧景渊怀里,看着窗外的风景。如今的西北,早己不是当初的荒凉模样,田里的庄稼长得绿油油的,百姓们的脸上满是笑容。她忽然觉得,这便是她想要的岁月静好——有良人在侧,有初心可守,有药香为伴,有万家灯火可护。

马车一路向北,朝着京城的方向驶去。苏清鸢知道,回到京城后,或许还会有宫廷的暗涌,或许还会有江湖的恩怨,但她不怕。因为她身边有萧景渊,有“莲心药录”,有济世的仁心。她相信,只要他们一起,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马车里,小白趴在两人脚边,睡得正香。绿萼坐在对面,手里拿着个绣绷,继续绣着那株紫霞草。苏清鸢靠在萧景渊怀里,听着他平稳的心跳,看着窗外的阳光,忽然觉得,这世间最美好的事,莫过于此——有你在身边,有药香为伴,有岁月可守。

而清蘅堂的药圃里,那株紫霞草还在静静开着,淡紫色的花瓣上,凝着晨露,映着阳光,像藏着整个江南的春天,和一段关于爱与药香的,永远不会结束的故事。



    (http://www.220book.com/book/WQD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成替嫁炮灰后,我靠医术掀翻京 http://www.220book.com/book/WQD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