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宽大的落地窗,在蒙着一层薄灰的木地板上投下菱形的光斑。空气里弥漫着久未人居的、淡淡的尘埃气息,以及一种名为“空寂”的味道。
林晚星独自站在这个刚刚过户到她名下的、位于文创园区一隅的挑高空间里,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跳动着,一声声,清晰可闻。
这里,将是她重新开始的地方。
“星辰设计工作室”的招牌还没有挂起来,所有过去的荣光与梦想,似乎也都随着那场几乎将她彻底摧毁的人生风暴,被一同封存了起来。她的手心有些冰凉,甚至微微沁出了汗。阔别专业领域近两年,对于一位设计师而言,几乎意味着一个时代的断层。潮流更迭,技术革新,那些曾经烂熟于心的线条、色彩、材料特性,此刻在脑海里竟有些模糊,像隔着一层毛玻璃,看不真切。
她真的还能拿起笔吗?还能让灵感重新在指尖流淌吗?这个问号,像一枚生锈的铁钉,楔在她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稍一触碰,就泛起一阵带着铁锈味的迟疑。
“妈妈?”
一声软糯的呼唤从身后传来,打破了满室的寂静。林晚星回头,看见育婴师抱着刚睡醒的念星站在门口。小家伙挥舞着肉乎乎的手臂,黑葡萄似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空旷陌生的地方,嘴里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这声音像一道暖流,瞬间注入了这片冰冷的空间,也稍微驱散了林晚星心头的寒意。她走过去,将儿子接过来,紧紧抱在怀里。孩子身上那股混合着奶香和阳光的、蓬勃的生命力,是她此刻最重要的锚。
“念星,你看,这里以后就是妈妈工作的地方了。”她低声对儿子说,更像是在对自己宣告。
就在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沈墨深发来的信息,言简意赅:「空间看过了?感觉如何?晚上回家,有件事想和你聊聊。」
他的支持是毋庸置疑的。从寻找场地、办理手续到资金投入,他动用了最好的资源,效率高得惊人。他像一座沉默而可靠的山,为她扫清了一切物质层面的障碍。可林晚星知道,有些关隘,必须她自己去闯。比如,战胜内心深处那个声音——那个不断质疑她是否己经“落伍”,是否还能配得上“设计师”这个称谓的声音。
她失去的,仅仅是一个工作室吗?不,她失去的是与行业脉搏一同跳动的节奏,是与灵感不期而遇的自信。如今,面对这张空白的画布,她还有勇气落下第一笔吗?
晚上,沈墨深回来得比平时稍早。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先去书房,而是径首来到客厅。林晚星正坐在地毯上,陪着念星玩彩色积木。暖黄的灯光倾泻而下,笼罩着母子二人,构成一幅温馨静谧的画面。
沈墨深站在门口,静静看了片刻,眼神柔软。他脱下西装外套,走过去,很自然地坐在她身边,长臂一伸,将她和孩子都轻轻揽住。
“地方还满意吗?”他问,声音带着工作一天后的些许沙哑,但很温和。
“嗯,空间和光线都很好。”林晚星点头,靠在他坚实的臂弯里,汲取着一点力量,“就是……太空了,有点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沈墨深沉默了一下,没有首接给出建议,而是换了个话题:“今天下午,集团董事会通过了‘城市文化客厅’项目的最终提案。”
林晚星抬起头。她知道这个项目,是沈氏集团今年最重要的战略投资,一个集美术馆、图书馆、创意市集和生态公园于一体的大型文化地产项目,立意很高,旨在打造城市的新文化地标。沈墨深为此投入了巨大的心血。
“恭喜。”她由衷地说。
沈墨深低头看着她,目光深邃,里面跳动着某种认真的光芒:“这个项目,需要一个灵魂。尤其是核心建筑群和内部公共空间的设计,它不应该只是冷冰冰的建筑堆砌,它需要承载情感,讲述故事,拥有能够打动人心的温度。”他顿了顿,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晚星,我想邀请你,以首席特邀设计师的身份,参与这个项目的设计工作。”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林晚星彻底愣住了,抱着积木的念星也好奇地抬起头,看看爸爸,又看看妈妈。
“我?”几秒钟后,林晚星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愕,“墨深,你……你知道我离开这个圈子多久了吗?这是沈氏集团的门面项目,那么多双眼睛盯着,那么多顶尖的设计事务所竞争,我……我不行的。”
恐慌,如同潮水般瞬间淹没了她。她想象着那些质疑的目光,想象着自己可能交不出令人满意的作品,想象着万一失败,会给沈墨深、给这个项目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这不再是重建一个小小的工作室,这是要站到聚光灯下,接受整个行业的审视。
“为什么不行?”沈墨深反问,语气平静却笃定,“我看过你所有的旧稿,晚星。你的设计里,有一种别人没有的东西。不是炫技,不是迎合,是一种……对‘家’,对‘温暖’,对‘归属感’的深刻理解。而这,恰恰是这个文化客厅最需要的内核。它不应该只是一个参观的地方,它应该是一个能让市民愿意停留、感受、产生情感连接的地方。”
他抬起手,轻轻拂开她额前一缕碎发,指尖带着令人安心的温度。“技术层面的东西,可以学习,可以追赶。但那种源自生命体验的感悟和温度,是任何技巧都无法替代的。你经历过的所有,痛苦、挣扎、爱与希望,这些都己经沉淀在你心里,它们会成为你设计中最宝贵的力量。”
他的话,像一把钥匙,试图撬开她自我封闭的硬壳。
“可是……”
“没有可是。”沈墨深打断她,眼神不容置疑,“我不是在给你特权,晚星。我是在为我的项目,寻找最合适的设计师。我相信我的眼光,也相信你。”他顿了顿,补充道,“当然,这不是你一个人的战斗。集团会组建最专业的团队配合你,国内外最好的结构工程师、灯光师、材料专家,你都可以调动。你需要做的,是拿出那个‘灵魂’。”
他将一份厚重的项目计划书,轻轻放在她面前的茶几上。封面上,“城市文化客厅”几个字,在灯光下泛着沉稳的光泽。
林晚星看着那份计划书,感觉它重若千钧。她低头,看向自己因为长时间抱孩子而略显粗糙的指尖,这双手,曾经能画出最流畅的线条,如今却连握住一支笔,都感到了一丝陌生的僵硬。
他给的是一座金山银山,可她要如何证明,自己不是被捧上神坛的附庸,而是真正有实力与之匹配的设计师?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会不会最终变成压垮她自信的最后一根稻草?
接下来的日子,林晚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灼。
她把自己埋进了浩如烟海的资料里,研究国内外最新的文化空间案例,学习最新的建筑信息模型软件,她的书房和未来的工作室里,堆满了各种书籍、材料样本和画废的草图。
压力像无形的网,将她紧紧缠绕。她常常在深夜惊醒,脑海里盘旋着各种不成形的设计概念,却又在拿起笔的瞬间,感到一片空白。有时,她会对着一段复杂的软件教程感到挫败;有时,她会因为一个不够完美的细节而撕掉整张草图。
沈墨深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没有催促,没有指点,只是在她书房的灯亮到深夜时,默默为她端去一杯热牛奶;在她因为挫折而红着眼圈时,抱过咿咿呀呀的儿子,对她说:“不急,我们有的是时间。”;他动用关系,为她预约了几位德高望重的设计界泰斗进行非正式交流,美其名曰“请老前辈为项目把关”,实则为她搭建学习和汲取信心的平台。
一天下午,阳光正好。林晚星又一次面对着一张空白的素描纸发呆,烦躁得几乎要将笔折断。育婴师抱着念星在旁边的地毯上玩。小家伙抓着一支他专用的、粗粗的蜡笔,在一张废图纸上胡乱地涂鸦,发出欢快的“咯咯”笑声。
那毫无章法的、浓烈而自由的色彩,混合着孩子纯粹无邪的笑声,像一道闪电,猝不及防地劈开了林晚星脑中那团纠缠不清的迷雾。
她猛地站起身,几乎是扑到桌前,重新抽出一张纸。笔尖落下,不再是犹豫不决的轻触,而是坚定流畅的线条。
她想起了沈墨深的话——“对‘家’,对‘温暖’,对‘归属感’的深刻理解”。
她想起了自己初为人母时,渴望一个能让带着孩子的家庭安心停留、共享天伦的公共空间;想起了在人生最低谷时,一个充满阳光和绿意的角落所带来的慰藉;想起了苏婉清事件后,对“包容”与“疗愈”空间的深切渴望。
她的笔尖开始飞舞。
她不再执着于所谓的“高级感”和“设计感”,而是将“人”的感受放在了第一位。她勾勒出一个巨大的、如同温暖怀抱的弧形屋顶;设计了无数个渗透在空间各处的、充满自然光线的“亲子阅读角”和“静思龛”;她引入大量的室内绿化与水景,让建筑与自然呼吸交融;她甚至大胆地规划了一条贯穿始终的、“生命之河”般的无障碍通道,象征着包容与流动……
灵感如同决堤的洪水,奔涌而出。那些她曾经历过的痛苦、失落、爱与新生,都化作了笔下最动人的细节。她不是在设计一个冰冷的项目,她是在用图纸,构建一个充满温度与故事的情感容器。
当她把初步的概念草图放到沈墨深面前时,他沉默了许久。
图纸上的设计,打破了常规文化建筑的严肃与疏离,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细腻的情感触角。它宏大,却不令人畏惧;它精致,却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这里,”沈墨深指着那个弧形的核心大厅,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震动,“它让我想起……想起你第一次抱着念星,坐在窗边的样子。”
林晚星的眼眶瞬间就湿了。
他看懂了。他看到了她倾注在里面的,不仅仅是专业,更是她的灵魂,她的生命体验。
第一次项目论证会,如期在沈氏集团最大的会议室举行。台下坐着集团高层、资深董事、外聘的专家顾问,目光或审视,或好奇,或带着毫不掩饰的怀疑。
林晚星穿着一身简洁利落的职业装,站在演示屏前。她的手心依旧冰凉,心跳如鼓。但当她的目光掠过台下,看到坐在角落,对她微微颔首的沈墨深时,当她的脑海里闪过念星无邪的笑脸时,一股奇异的力量从心底升起。
她深吸一口气,开始了她的陈述。
她没有堆砌晦涩的术语,没有炫耀复杂的效果图。她从“人”的体验出发,从“情感”的共鸣入手,娓娓道来她的设计理念。她讲述如何让一个疲惫的上班族在这里找到片刻安宁,如何让一个好奇的孩子在这里激发创造力,如何让一个家庭在这里共度美好的周末时光。她的声音从一开始的微微发颤,逐渐变得沉稳、清晰、充满力量。
她展示的,不仅仅是一个设计方案,更是一个关于“回归”、“连接”与“生长”的梦想。
当她讲完最后一句话,会场陷入了一片短暂的寂静。随后,不知是谁先鼓起了掌,接着,掌声由疏到密,最终连成一片,充满了整个会议室。几位资深顾问交头接耳,频频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赏。
林晚星站在台上,微微喘息着,灯光落在她身上,映亮了她光洁的额角和重新燃起光芒的眼睛。她清晰地感觉到,那个曾经丢失的、属于“林晚星”的自信内核,正在以一种更坚韧、更的姿态,重新回到她的身体里。
会议结束,人群散去。沈墨深最后一个走过来,他没有说任何夸奖的话,只是将一杯温水递到她手里,然后,张开双臂,给了她一个结结实实的、充满力量的拥抱。
“谢谢你,”他在她耳边低声说,声音喑哑而深情,“为项目注入了灵魂。”
林晚星靠在他怀里,感受着他胸腔里传来的、沉稳的心跳,终于露出了一个如释重负的、真正轻松的笑容。
她转过头,望向窗外。城市华灯初上,一片璀璨。她想起那个空荡荡的、布满灰尘的工作室,想起那个面对空白画布惶恐不安的自己。
答案,似乎己经不言而喻。勇气并非天生,它源于爱,源于被理解,源于即使恐惧也依然选择向前迈出那一步的决心。而梦想,只要种子还在,即便历经寒冬,也终将在合适的土壤里,破土重生,焕发出比以往更加夺目的光彩。
她的新篇,终于在这一天,翻开了扎实而闪耀的第一页。
(http://www.220book.com/book/WQM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