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晨光,透过沈氏集团总部大楼顶层会议室的巨大落地窗,将室内映照得一片明亮恢弘。
今天,这里没有往日的商业谈判或战略决策的紧张氛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庄重而温暖的仪式感。
主席台后方,深蓝色的背景板上,镌刻着几个醒目的大字:「蚀骨成蝶慈善基金会成立发布会」。字体设计融合了破碎与重生的意象,恰如其分地呼应着这个名字背后所承载的深意。
台下,座无虚席。除了财经版和社会版的媒体记者,更多的是来自心理卫生领域、女性创业扶持机构的专业人士,以及一些曾经历过或正在经历人生困境的受邀代表。
沈墨深与林晚星并肩坐在台上。沈墨深依旧是一身剪裁完美的深色西装,气质沉稳如山,但眉宇间少了几分商界巨子的凌厉,多了些许属于此刻场合的郑重与平和。林晚星则身着一条设计简约的丁香色连衣裙,妆容清淡,气质温婉沉静,微微隆起的小腹更为她增添了几分母性的柔光。她的目光扫过台下,与一些眼神中带着迷茫或渴望的面孔相遇时,会报以理解和鼓励的微笑。
这个以他们独特经历命名的基金会,究竟承载着怎样的初衷?它又将如何真正触及那些需要帮助的灵魂,而不仅仅是一场富人心血来潮的公关秀? 台下许多人,包括部分媒体,心中都带着这样的疑问与审视。
发布会开始,流程按部就班。当轮到基金会主要发起人致辞时,沈墨深调整了一下话筒,他没有看准备好的稿子,目光沉静地扫过全场。
“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他的声音透过音响传来,低沉而有力,“今天站在这里,宣布‘蚀骨成蝶’基金会的成立,对我个人而言,意义非凡。”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语,又像是在回溯一段并不轻松的过往。
“在座的很多人可能都知道,沈氏集团和我本人,过去常以‘狼性’、‘铁腕’的形象出现在商业报道中。我们信奉实力,追求效率,创造财富。这本身并没有错。”他的语气坦诚,“但在追逐这些的过程中,我曾忽略了很多东西,也……伤害了很重要的人。”
他的目光若有似无地偏向身旁的林晚星,那一眼,包含了太多复杂的情绪,有痛悔,有感激,更有历经沧桑后的珍惜。台下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显然没料到他会在此刻提及如此私密且不算光彩的往事。
“我和我太太晚星的经历,并非秘密。”沈墨深的语气变得愈发沉凝,“我们走过弯路,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误解、分离,甚至……与精神上的困境搏斗过。那些日子,如同‘蚀骨’,锥心刺骨。”他用了基金名字里的这个词,毫不避讳。
“是爱,是理解,是专业的引导,和不放弃的坚持,让我们最终走出了那片泥沼,获得了新生,如同蝴蝶破茧。”他的话语清晰而坚定,“这段经历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两件事:第一,精神的困境真实存在,且其痛苦不亚于身体的疾病,它需要被看见,被理解,被科学地对待;第二,无论男女,尤其是在遭遇挫折时,都需要一个机会,一个能够重新站立起来、掌控自己人生的支点。”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林晚星,这一次,是全然的支持与邀请。
林晚星迎着他的目光,微微颔首,然后转向台下。她接过话筒,声音不像沈墨深那般具有压迫感,却柔和而充满力量,如同涓涓细流,润物无声。
“大家好,我是林晚星。”她开口,声音清晰,“墨深刚才提到的‘蚀骨’之痛,我亲身经历过。不仅仅是情感上的,在生育念星之后,我也曾一度陷入产后抑郁的漩涡,自我怀疑,情绪失控,感觉被困在无尽的黑暗里。”
她平静地叙述着,没有渲染悲伤,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这份坦诚,反而让台下安静下来,许多女性,尤其是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类似困境的人,眼中流露出深深的共鸣。
“那时我才明白,心灵的感冒,与身体的感冒一样,需要正视和治疗。幸运的是,我得到了家人毫无保留的支持和专业的心理帮助。”她说着,看向沈墨深,两人相视一笑,那瞬间的默契与温情,胜过千言万语。
“而在我希望重新回归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创立自己的设计工作室时,我也深切地感受到,女性在创业道路上,往往面临着比男性更多的质疑、更高的壁垒和更沉重的家庭压力。”她的语气带着一种切身的体会,“她们可能只是缺少一点启动资金,一点专业的指导,或者,仅仅是一份坚定的认可和支持。”
她将手轻轻覆在自己隆起的腹部,眼神充满了温柔与坚定:“正是这些切身的经历,让我们萌生了成立这个基金会的想法。我们不想仅仅做一个简单的捐赠者,我们希望能够将我们所经历的痛苦,转化为理解他人的能力;将我们收获的帮助与爱,传递出去;将我们拥有的资源,用于搭建一个平台,去帮助那些正在经历精神困扰的人走出阴影,去扶持那些拥有梦想和潜力的女性,勇敢地开创自己的事业。”
“因此,‘蚀骨成蝶’基金会,将主要聚焦于两个方向:一是精神健康的救助与科普,包括资助贫困人群的心理治疗、支持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消除社会对心理问题的污名化;二是女性创业的扶持,提供初创资金、导师配对、资源链接等系统性支持。”
她的阐述,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因为源自真实的伤痛与感悟,而显得无比真诚和具有说服力。台下那些原本带着审视目光的人,眼神也逐渐变得柔和与认可。
发布会结束后,基金会的运作很快步入正轨。他们没有将办公室设在沈氏集团内部,而是单独租赁了一处安静且设计温馨的独立空间,旨在营造一个让来访者感到安全、放松的环境。
林晚星虽然孕期渐重,但仍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她亲自参与筛选第一批扶持的女性创业项目,不是看报表上的数字,而是更关注项目背后的那个人,她的故事,她的热情,她的困境。
其中一个项目,来自一位名叫陈静的单亲妈妈。她提交的是一份关于社区老年助餐和陪伴服务的计划书。字迹工整,但计划本身显得稚嫩,财务预测也不够专业。在面试时,陈静十分紧张,双手紧紧绞在一起,讲述着自己因照顾患病母亲而接触到独居老人的困境,以及母亲去世后,她想将这份关怀延续下去的想法,却苦于没有资金和经验。
“我……我知道我的计划书写得不好,”陈静低着头,声音有些哽咽,“我没有上过大学,也不太懂那些商业模型。但我就是觉得,那些一个人吃饭的老人,太孤单了……我做的菜,他们都说好吃。”
林晚星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她从陈静身上看到了某种曾经的自己——那种在困境中依然想要抓住一点微光、做点什么的倔强。她看到了陈静眼中并非对财富的渴望,而是一种朴素的、想要连接和给予的善意。
最终,基金会不仅为陈静提供了启动资金,还为她匹配了一位经验丰富的社工作为创业导师,帮助她完善计划,链接社区资源。林晚星对评审团队的成员说:“我们扶持的,不只是项目,更是人,是这份想要变得更好的心。”
与此同时,沈墨深则利用他的影响力,大力推动精神健康领域的公益合作。他亲自与国内顶尖的心理学家团队洽谈,设立专项研究基金;他推动沈氏集团人力资源部,将员工心理援助计划(EAP)作为标配,并鼓励合作企业效仿;他甚至在一次高端商业论坛上,公开谈论自己接受心理辅导的经历,呼吁商界精英们关注自身和员工的心理状态。
他的现身说法,在那个崇尚“硬汉”文化的圈子里,起初引起了一些争议,但更多的是带来了深远的反思。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承认脆弱并寻求帮助,并非软弱,而是一种智慧和勇气。
几个月后,在一个基金会的季度回顾会上,林晚星看到了陈静项目的进展报告。附带的照片上,陈静穿着干净的围裙,在一个布置得温馨整洁的社区活动室里,正笑着为几位老人分发午餐。老人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报告里提到,这个小小的助餐点,不仅解决了十几位独居老人的吃饭问题,更成为了他们日常交流、排解孤独的温暖驿站。
林晚星抚摸着照片,眼眶微微。她仿佛看到,从他们这片经历过蚀骨之痛的土壤里,生长出的善意藤蔓,正在悄然延伸,为另一个角落带去了一丝温暖和改变。
沈墨深走到她身边,看着那份报告,伸手揽住她的肩膀,低声道:“你看,我们经历的痛,没有白费。”
林晚星靠在他身上,感受着腹中孩子的胎动,和新生命带来的希望,轻轻“嗯”了一声。
他们的慈善,并非高高在上的施舍,而是源于切肤之痛的共情与并肩前行的扶助。他们将自身命运的转折点,化为了照亮他人前行道路的灯火。这份初心,如同基金会名字所寓意的那样——唯有亲身经历过蚀骨之痛,才更懂得破茧成蝶的可贵,也才更愿意伸出双手,帮助其他被困的灵魂,挣脱枷锁,飞向属于自己的天空。
这盏灯,或许光芒尚且微弱,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坚定的宣告:伤痛可以被超越,爱和希望,拥有生生不息的力量。
(http://www.220book.com/book/WQM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