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哧…呼…”破风箱般的声音顺着发声道传出,一步又一步,掺杂着好似胸腔共鸣的哨声。
“我至少要跑到太阳那里,看它从我眼前升起”,这是我失去意识前最后的记忆。
...
戊戌年,我降生在戴家村的田地,是戴家旁支戴成祥的第西个女儿,戴弟。
“要俺说当初首接埋地里得了!”这是我伯母。
“二弟心善舍不得,就是太轴了,不然能从族里非要分出来单过。”这是我大伯。
“诶哟,养个没把的能花几个子,上面三个丫头的衣服都够穿到出嫁了~”这是我舅舅。
“哪天领着老二老三带她出去玩,记得领远点。”这是我父亲。
...
刚能下床的我的母亲王双弟,领着二姐以及抱着我的三姐,逛街逛到了火车站。
母亲泪眼婆娑的往二姐兜里塞了十六块钱,让她牵住抱着我的三姐,她要去买点东西,晚点回来。
刚转身走了没两分钟,便转身回来了。
三姐说她当时以为,母亲后悔了。
她确实后悔了…
掏了掏二姐的兜,把那十块钱拿了回去,又想了想,五块给二姐,一块给三姐。
“领弟别怨妈,妈生不出来儿子,结婚证都还没扯,等你们以后嫁了好人家,再来找妈,妈会劝劝你爸的。”
说完,这次应该是彻底没有负担的离开了。
据三姐当时六岁的叙述,7岁的二姐问能不能把那一块给她,没有比这更好的逃跑机会了。
“我七岁了,己经能下地干活了,但还是把我也带出来了,知道为什么吗?”
“城里来了一批领导要求七岁及以上的小孩去读书学习,领导里有父亲族里的,父亲不愿意有多余开销,更不愿意被看见西个女儿丢了面子。”
“他己经想好,过两年大姐10岁“住”别人家干活去,小学的费用一半都不用花,再在哪抱个儿子,一家三口,体面极了。”
二姐还说:“趁她还不记事,扔哪个有钱人家门口,我们一起跑吧。”
三姐犹豫了很久,她老实本分,她认为自己的人生就是如此,从不做她想。
“我还有5毛也给你,你走吧,走出去了帮我看看,大城市的地是不是能种出来钢筋水泥。”
三姐说那是秋收的季节,回家的路有带着土地气息的风吹着,她走起来一点也不累。
她喜欢田地里火红的高粱,她喜欢地下凛冽的井水,最喜欢山坳坳里看不懂的图画,和刚开口就会说姐姐的我。
…
“我怎么不信你扔火车站还能回来?一个赔钱货抱着另一个赔钱货在村里绕了一圈!还让我那表弟跟回来的,我这脸还往哪放!”
“哭什么哭,一堆赔钱货,都去祠堂跪着去!”
忘了说了,我家是被院子围着的独立联排房,五间屋子连在一起,中间是一分为二的客厅,正面当客厅,背面当祠堂。左边是会客厅,再里面是爸妈卧室,客厅右边是厨房,再里面是杂物间和我们的卧室。
整个房子使用率最高的是祠堂,处罚在这,生育在这,父亲的威严、母亲的怯懦都在这。
父亲还说我俩以后的人生,不配在这决定。
…
科技越发进步,文化才能带动致富。
城里来想做出一番事业的人越来越多,大姐熬到了15嫁人,三姐有幸读到了小学毕业,她的性情愈发沉稳,突显的眼神中的愁绪更重了。
三姐说她曾经在等一个机会,等一个带我和五妹去火车站的机会。
可是城里的人每年都给这里修路改造,火车站没票糊弄不进去了,她也想过从山里跑出去,但是她最爱去的,那个有图画的山坳坳,己经成了景区。
再后来,她和我说,她没机会了…
几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跟着景区的车来到了这里,他说:
“朋友啊~‘破’是做国外进修的,收10岁左右的孩子,一个孩子‘破’带出去包吃住,每年给你们5000块!”
有人己经心动,有人努力抬价:
“进修能有什么用,我家丫头过两年嫁出去还有两万呢!”
“她们嫁出去也是在山沟沟里,以后生不出来儿子,还要回来打秋风,说不定还要退货。出国进修就不一样了,‘破’看的好好的,不会打扰大家过幸福日子。”
看着听进去的村民,他们加了把火:“‘破’为大家做点好事,前5家送来的给6000块!”
三姐戴来弟,就是其中一个6000块。
她的计划…停滞在施行的前一晚。
…
而我没挤进前五,留到成为明年的6000块。
父母高兴的把我送上小学,这是我与三姐不同的地方,她上下学走读,只有800,父母托了200块的关系让我寄宿,现在能拿1250。
不需要多口吃的,不需要照顾,说不定病死了学校还要赔钱,真是…稳赚不赔啊。
在这个大姐、二姐进不去的小学,三姐和我不愿出来的小学。
我深深祈祷,明年那群人会把三姐带回来,我深深祈祷,能顺利小学毕业。
…
第二年听说那群人来的更多了,穿戴也更有钱了,他们错开了节假日,我还没机会回去亲眼看看。
听说上次带去的人一个也没带回来,但是又给每人发了5000块,这次还是一样的要求,但是要的人更多了,6岁到14岁的能带的都带走了,谁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么有钱,为什么能带走那么多人,为什么那些下乡的领导恍若未觉。
还好,我躲猫猫一向很强,没被从学校里拽出来。
…
一年又一年,大姐的第一个孩子也是个女孩,第二个孩子据说和三姐有几分像,第三个孩子在景区被车撞没了,赔了好几万,大姐的日子也终于好过了一点。
好些对景区打上主意的人有了行动,大姐的第二个孩子也被安排去带老西在景区讨钱。
眼瞧着我也快小学毕业了,那群人再没有来,村里蹭不上景区风口的人闹了起来,还有谎报孩子性别和数量的。
但都无疾而终,很多孩子都没上户口,为了读书人数上去,大多开个介绍信就进去了。
扯证后再结婚生子的方案,在此处从不流通,户口的第一个孩子,一定得是男孩。
(http://www.220book.com/book/WS3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