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仁的计策,围绕着高昌城的“命门”——水。
高昌地处吐鲁番盆地,气候干旱,全城军民的饮水,全都依赖城外地下的一处大型坎儿井系统。
这个坎儿井,是高昌的命脉,一旦被切断,不出十日,城中便会断水,军心必乱。
“臣的计划是,”虾仁对李世民和众将解释道:
“我们不挖地道攻城,而是‘挖沟引水’;
在城外挖一条环绕城墙的壕沟,看似是要挖掘地道,实则是将坎儿井的水源,引向别处;
等城中水源枯竭,再行劝降。”
这是一个绝妙的心理战术。
它不费一兵一卒,却能让城内军民在绝望中崩溃。
计策既定,虾仁立刻下令,在高昌城外,距城墙百步之处,开始大规模挖沟。
五百名士兵,分成数十队,日夜不停地劳作。
他们挖出的壕沟,宽约三尺,深约五尺,蜿蜒曲折,如同一条条黑色的巨蟒,将高昌城团团围住。
高昌城的守军,起初对此嗤之以鼻。
他们站在城头,嘲笑唐军的愚蠢:“他们以为挖几条沟,就能困住我们?真是可笑!”
可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们渐渐发现不对劲了。
城外的壕沟里,开始渗出大量的水。
这些水,正是从他们的坎儿井里引过来的。
渐渐地,城中水井的水位开始下降,水流变得细小。
恐慌,如同瘟疫一般在高昌城内蔓延。
水源的枯竭,让高昌军民的士气降到了冰点。
曲文泰心急如焚,他下令关闭了城内所有非必要的用水,甚至连士兵的洗澡水都取消了。
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城中开始出现抢水、斗殴的事件,军队也开始骚动。
就在这时,虾仁又出手了。
他派了一名使者,用箭将一封信射入城中。
信上只有一句话:
“降则免死,抗则掘其祖坟。”
高昌王室曲氏的祖墓,位于城西的一处高地。
这件事,在高昌是公开的秘密。
曲文泰看到这封信,如遭雷击。
他冲到城头,对着虾仁的营帐怒吼:
“你这卑鄙小人!竟敢用先祖的安危来威胁我!”
虾仁的声音,从营帐中平静地传来:
“曲文泰,你背叛大唐在先,又受突厥蛊惑,置城中百姓于水火;
我给你最后一次机会,明日日出之前,若不开城投降,我便下令,掘平你曲氏祖坟,让你们曲家,永世不得安宁!”
这句话,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曲文泰知道,自己己经没有退路了。
开城投降,他或许能保住性命和高昌的部分自治权;
若顽抗到底,不仅城破人亡,连祖先的陵寝都将被玷污,他将成为整个高昌的罪人。
在绝望中,他做出了选择。
次日清晨,高昌城的城门,在一片死寂中缓缓打开。
曲文泰穿着一身素服,率领文武百官,跪在城门外,向虾仁请降。
“罪臣曲文泰,叩见大唐天可汗,叩见唐使虾仁大人!”他的声音嘶哑,充满了悔恨。
虾仁缓缓走下马来,扶起他:
“曲大王,识时务者为俊杰。只要你真心归顺,大唐会给你一条生路。”
高昌的投降,像一颗巨石,在西域激起了千层浪。
龟兹、于阗、疏勒等国国王,纷纷派来使者,向大唐表示臣服。
他们亲眼目睹了高昌的命运,深知反抗大唐的下场。
李世民收到捷报,欣喜若狂。
他下旨,将高昌国改为西州,设安西都护府,任命侯君集为都护,虾仁为西州刺史,总揽西域军政事务。
长安城内,万民欢腾。
虾仁站在高昌城的城楼上,望着远处连绵的雪山和广袤的沙漠。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座城的收复,更是大唐在西域树立的绝对权威。
突厥失去的,不仅仅是高昌这个盟友,更是整个西域的民心。
而大唐,将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秩序。
虾仁站在城楼上,手中握着一封来自龟兹的国书。
信中,龟兹王表示,愿效仿高昌,归顺大唐。
他知道,西域的征途,才刚刚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WSA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