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市的三层评话楼前,围满了穿粗布衣裳的百姓。
说书先生拍着醒木,声如洪钟:
“列位看官,话说那突厥余孽阿史德温傅,勾结吐蕃要反大唐;
多亏了英国公虾仁大人,扶持突厥降将阿史那社尔,不费一刀一枪就平了叛乱;
您道为何?虾仁大人早就算准了,突厥人最信‘旧主’,阿史那社尔一回来,叛军自个就散了!”
台下掌声雷动,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孩踮着脚喊:
“我听过!我爹说,虾仁大人还会断案!去年长安县有个案子,寡妇丢了牛,虾仁大人只问了三句话,就抓住了偷牛的贼!”
“对!还有均田司的事!虾仁大人用‘以粮核田’,揪出了韦氏占的八千亩地,分给了咱们穷汉!”
评话楼的喧闹,像一颗石子投进湖面,涟漪顺着朱雀大街、平康坊、崇仁坊扩散开——
整个长安城,都在说着“虾仁大人”的故事。
故事的源头,要从城南的豆腐坊说起。
豆腐坊老板周老栓,去年因均田司分到了五亩地,特意做了十斤豆腐,挑到虾仁府门口感谢。
虾仁不在,他把豆腐放在门房,留了张纸条:“军师大人,俺家能吃饱饭了,谢您!”
这事传开后,越来越多的人想起虾仁的好:
卖糖人的老汉,记得虾仁帮他抓过偷糖的小贼,还把自己的算盘送给了小孩;
河东的农妇,记得虾仁的科举改制,让儿子考上了明算科,如今在幽州当军官;
龙门渠的民夫,记得虾仁和他们一起打钎,手掌磨出的血泡比谁都多。
“咱们该给虾仁大人建个祠!”周老栓在豆腐坊里拍桌子:
“不是供神,是供咱们的大恩人!”
提议一出,应者云集。
百姓们凑钱、捐木料、画画像——画像里的虾仁,穿着常服,手里拿着算盘,眉峰微蹙,像在算账;
旁边摆着均田司的账册、水利工程的图纸,还有他斩张彪时用的那把剑。
选址在长安城东南角的“福兴里”,这里是百姓聚居区,巷口有棵百年老槐树。
祠不大,三间正房,一间偏房,门口挂着一副对联:“算尽天下粮,暖尽天下人。”
祠成那天,百姓们敲锣打鼓,抬着猪羊供品,把虾仁的画像请进去。
周老栓点燃第一柱香,老泪纵横:“军师大人,您坐在这里,看着咱们吃饱饭、过好日子,就行!”
三个月后的清晨,虾仁穿着青布衫,戴着斗笠,沿着朱雀大街散步。
他刚从城外回来,想着去豆腐坊买斤豆腐——
周老栓说要做“军师牌”豆腐,用新磨的黄豆。
刚拐进福兴里,就看见祠前的香火,烟雾缭绕里,百姓们排着队烧香,小孩举着糖人,喊着“军师爷爷”。
虾仁停住脚步,斗笠下的眼睛微微眯起。
随从王五凑过来:“大人,这是……”
“去看看。”虾仁摘下斗笠,走进祠。
祠里的画像很粗糙,却画得很像——虾仁认出,那是去年在水利工地上,一个民夫偷偷画的。
案上摆着百姓的供品:小米、红枣、布鞋,还有一叠叠写满字的纸——
都是百姓的谢恩信,有的不会写,画着粮食、房子、孩子。
一个白发老人拄着拐杖,看见虾仁,突然扑过来,抓住他的手:“军师大人!您怎么来了?”
虾仁认出,这是周老栓的父亲,去年分到地的那个豆腐坊老板。
“老人家,我来买豆腐。”他笑着抽出手。
“买豆腐?!”老人眼泪掉下来:
“您是来看俺们的?俺们给您烧了香,求您保佑大唐,保佑俺们的日子!”
旁边的百姓围过来,七嘴八舌:“军师大人,俺家娃考上明算科了!”
“俺家的田今年收了三石麦!”
“俺爹说,要是没有您,他早死在突厥人的刀下了!”
虾仁望着满屋子的笑脸,忽然笑了:“我非神,不过是比常人多想一步。”
作者“爱看书的雪妹”推荐阅读《虾仁传大唐神探军师》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WSA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