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榜后的长安城,炸开了锅。
酒肆里,士子们议论纷纷:“那个虾仁,不过是个农事参军,居然中了状元?”
“你没看他的策论?写得比老学究还透彻!”
“听说陛下要让他管边患,这下突厥要倒霉了!”
虾仁走在朱雀大街上,听着百姓的议论,心里像揣了团火。
他想起现代导师说的“知识改变世界”,想起穿越后破的米铺案、解的粮荒、修的渠道——
原来,他真的能在这个大唐,留下点什么。
傍晚,虾仁坐在翰林院的案前,翻着突厥的最新情报。
虾仁捧着翰林院修撰的官诰,站在太极殿外的阶下,指尖无意识地着诰命上的鎏金字。
这是他入中枢的第三日。
昨日李世民下旨,将他从“参知政事”调整为“翰林院修撰”——
表面上是降了半级,实则是让他参与中枢决策的核心层。
翰林院是唐代“天子私人秘书机构”,修撰一职虽无实权,却能参与朝会、草拟诏令,是皇帝身边的“智囊团”。
“虾仁大人,时辰到了。”小宦官催促。
虾仁抬步进殿,迎面就撞上一道冷厉的目光。
坐在左首下首的老臣,穿紫袍,佩金鱼袋,颔下白须攒成束,正用眼角的余光剜他。
虾仁认得他——
中书令裴寂,李渊的开国元勋,李世民登基后仍居首辅之位,朝堂上向来以“老资格”压人。
“陛下,臣等商议完毕,关于迁都一事……”裴寂出列,声音像老树根:
“臣以为,突厥颉利可汗率二十万大军压境,长安无险可守,当迁都洛阳,暂避锋芒。待关中兵力充足,再图北伐。”
殿中立刻分成两派:
兵部尚书杜如晦皱着眉不说话,户部尚书戴胄点头附和,唯有房玄龄垂眸翻着奏折,没表态。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手指敲了敲御案:“迁都之事,关乎国本,诸卿再议。”
裴寂的目光扫过阶下的虾仁,嗤笑一声:
“陛下,老臣以为,此事无需问黄口小儿。虾仁不过是个农事参军,懂什么兵事?”
满殿的目光“唰”地集中到虾仁身上。
虾仁面无表情,抬步出列:“裴相说的是,臣确实不懂‘兵事’——但臣懂‘人心’,懂‘战略’。”
裴寂的脸瞬间沉下来:“哦?你倒说说,不懂兵事,能懂什么?”
虾仁没急着反驳,先转向李世民:
“陛下,臣昨日看了兵部的军报——颉利可汗的部落里,薛延陀、回纥、拔野古三部己经反叛,至今未平;
突厥的兵力,其实是‘虚胖’:
二十万大军里,有一半是各部落的杂兵,人心不齐。”
他顿了顿,从袖中掏出卷情报:
“这是臣让京兆府查的突厥情报:颉利可汗去年冬天没粮,向西突厥借了五千石,至今没还;
他的牙帐里,连铠甲都缺三千副——这样的对手,我们怕什么?”
裴寂嗤笑:“你这些情报,是从哪里来的?莫不是听街头卖艺的胡人瞎吹?”
殿里响起几声低笑。虾仁不慌,继续说道:
“裴相若不信,可问户部——江南的粮船这个月就能到洛阳,关中的渠道修好了,秋后能收百万石粮;
再问兵部——府兵的操练己经开始了,臣让人加了‘骑射’和‘阵法’课,三个月后,府兵就能形成战斗力。”
(http://www.220book.com/book/WSA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