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一经启动,便以惊人的效率铺开。傅深掌控的跨国媒体矩阵率先发力,以“科技与艺术的巅峰对话”为主题,发布了姜知意受邀探访巴黎神秘艺术沙龙“镜厅”的新闻通稿,并附上了经过精心设计的官方海报——姜知意的侧影与歌剧院巴洛克穹顶的剪影交融,充满神秘与高级感。
紧接着,陆景珩通过其深厚的欧洲艺术圈人脉,邀请了数位德高望重的艺术评论家、先锋艺术家以及《国家地理》、《WIRED》等顶尖科技和人文杂志的资深记者,共同组成一个“特邀观察团”。宋然则在亚洲范围内,联络了多家有影响力的电视台和网络平台,洽谈首播或录播权。
一夜之间,“姜知意 镜厅”、“科技艺术未来”、“巴黎歌剧院秘密”等词条席卷全球社交媒体。原本隐秘的“镜厅”鉴赏会,被硬生生推到了聚光灯下,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公共文化事件。
“判官”势力显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他们试图通过渠道施压,要求“镜厅”取消或延期活动,但姜知意团队提前放出的消息己形成巨大舆论压力,任何变动都会引发更强烈的猜测和关注。
陆景珩截获到的加密通讯里,有人气急败坏地说 “让周慕云取消活动”,但很快又被驳回:“现在取消等于承认有问题,媒体会扒得更狠。” 傅深看着屏幕上跳动的通讯记录,指尖在桌沿敲了敲:“他们慌了,这局我们占了先机。”
活动当天傍晚,巴黎歌剧院门前星光熠熠,红毯铺就,媒体区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这阵仗,丝毫不逊于任何国际电影节开幕式。
姜知意准时抵达。她并未选择过于隆重的礼服,而是一身象牙白、剪裁极简的裤装,搭配着傅深提供的那枚内置传感器的精致胸针,干练优雅中透着一股不容侵犯的力量感。她从容地走在红毯上,面对闪烁的镁光灯和无数提问,保持着得体的微笑,偶尔停下用流利的中英文回答几句关于对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期待,姿态掌控得恰到好处。
傅深和陆景珩则以“商业伙伴”及“艺术顾问”的身份,低调地出现在嘉宾席中,前者穿深灰色西装,耳麦藏在衣领里,目光扫过人群时特意停在两个戴黑帽的男人身上,刚才他们试图靠近姜知意,被安保拦了回);后者则以 “艺术顾问” 的身份,和杜邦先生低声交谈,眼角却盯着歌剧院侧门的监控摄像头 —— 那镜头刚才闪了三下,是 “判官” 在确认人数。
周慕云早等在通往地下的鎏金大门前,他穿一身熨帖的黑色礼服,领带却歪了半寸,指尖攥着门卡的地方泛白。看到姜知意带着一群记者和学者过来,他脸上的笑僵了僵,声音比平时低了半度:“姜小姐,观察团这边请。”
走进了歌剧院那扇通往地下的、通常不对外开放的鎏金大门。
门后的世界,与歌剧院上方的富丽堂皇截然不同。沿着旋转楼梯向下,空气变得凉爽而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电子设备运行的低频嗡鸣。通道两侧的壁灯是暗紫色的,光落在地上,把众人的影子拉得歪歪扭扭。陆景珩走在姜知意身侧,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墙里有电磁屏蔽,我的通讯器信号弱了一半。”
真正的“镜厅”入口,是一扇光滑如镜的黑色金属大门。周慕云进行了一系列复杂的生物识别验证后,大门无声地向两侧滑开。
刹那间,即使是以姜知意的冷静,眼底也掠过一丝震撼。
大厅内部空间极其开阔,穹顶极高,西壁和地面皆是某种特殊的暗色镜面材质,反射着厅内陈列的“展品”和流动的灯光,造成一种空间无限延伸的错觉。这里陈列的,并非传统的雕塑或画作,而是一些极其诡异的存在:
有的,是悬浮在透明能量场中、缓缓旋转的、散发着柔和光芒的未知生物大脑模型,神经脉络清晰可见;
有的,是不断变幻着复杂几何图案和人类面部表情的全息投影,仿佛有意识在挣扎;
作者“四夕文水”推荐阅读《重生顶流:黑客女王掀翻娱乐圈》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有的,甚至是浸泡在特殊液体中、连接着无数线缆的……活体组织样本,微微搏动着,令人不寒而栗。
这里不像艺术沙龙,更像是一个高科技的……生物意识实验室。
特邀观察团的成员们发出阵阵惊叹,纷纷举起相机和录音设备。周慕云强作镇定地进行着讲解,介绍着每一件“艺术品”的“创作理念”,言辞华丽却难掩空洞。
姜知意则冷静地观察着一切。她注意到,大厅的几个隐蔽角落,站着一些穿着类似安保制服、但气质冷峻、眼神锐利的人员。他们的注意力,显然更多地放在姜知意和观察团身上,而非那些“展品”。
在一个展示着“基于脑波共鸣的沉浸式体验装置”前,周慕云特意停下脚步,对姜知意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姜小姐,这件作品或许您会感兴趣。它能捕捉体验者的情绪波动,并转化为独特的视觉景观。您要试试吗?”
这是一个明显的试探。装置内部结构不明,很可能隐藏着意识扫描或干扰设备。
所有镜头瞬间对准了姜知意。
姜知意微微一笑,却没有走向装置,而是转向身旁一位知名的神经科学家观察员,从容不迫地开口道:“李教授,以您专业的眼光看,这种实时脑波情绪可视化技术,在目前的框架下,是否存在数据隐私和潜在神经干预的风险?”
她巧妙地将一个可能的陷阱,转化为了一个专业的学术探讨。那位李教授立刻兴致勃勃地接过话题,从技术原理谈到边界,引得其他观察员也纷纷加入讨论,他越说越投入,其他记者也围过来提问,周慕云被晾在一边,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姜知意借着讨论的机会,看似随意地在大厅内移动,腕表上的传感器和胸针内的设备,正悄无声息地收集着整个空间的环境数据、能量波动和隐藏的信号源。
她走到一面巨大的镜墙前,镜中映出她冷静的面容,身后的全息投影人脸正对着她 “笑”,嘴角咧到耳根,说不出的诡异。就在她驻足凝视的瞬间,镜面深处,似乎极快地闪过一个模糊的、穿着复古西装、戴着半张面具的男性身影,那双透过镜面看向她的眼睛,冰冷、贪婪,仿佛在欣赏一件稀世藏品。
那目光一触即逝,快得几乎让人以为是错觉。
但姜知意的心脏猛地一缩,指尖瞬间冰凉。她认得那眼神 ,前世在实验室里,那个穿白大褂的人,也是用这种 “欣赏藏品” 的目光看她。她几乎可以肯定,那就是“收藏家”!他就在这里!就在这面镜子后面,或许在某个隐蔽的监控室里,在暗中观察着她!
她强迫自己保持镇定,没有露出任何异样,甚至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调整了一下胸针的角度,仿佛只是在整理仪容,然后对着镜中的自己笑了笑,转身走向傅深:“傅总,杜邦先生说想看看镜厅的建筑结构,您能帮忙问问周先生吗?”
傅深立刻会意,他走向周慕云时,眼角扫过那面镜墙 ,镜面的反光里,似乎有个黑色的摄像头,正藏在雕花装饰后。
镜厅里的快门声还在响,记者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阳光透过歌剧院的天窗,顺着楼梯缝漏下来,在地面投下细长的光带。但姜知意知道,这阳光照不进镜面后的黑暗,也照不穿 “收藏家” 的凝视。
她站在人群中,看着那些诡异的展品,突然明白 “阳光下的陷阱” 从来不是为了让她死,而是为了让她看见。而真正的较量,才刚刚拉开序幕。她知道,“收藏家”绝不会让她轻易离开。在这看似被阳光充满的镜厅里,无形的交锋,己然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WSH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