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0章 远方的回响

小说: 呐喊与回响   作者:沥芯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呐喊与回响 http://www.220book.com/book/WTMU/ 章节无错乱精修!
 

埃利奥斯站在“观察者”总部巨大的数据可视化墙前,上面原本流畅运行的模型此刻布满了红色预警信号。助手站在他身后,大气不敢出。

“博士,所有基于‘个体孤立性假设’的预测模型……全部失效。”助手的声音干涩,“他们的群体交互产生的‘场效应’,完全不符合我们己知的任何社会动力学或神经集群模型。这……这像是某种……”

“共振。”埃利奥斯接话,他的声音里第一次失去了绝对的冷静,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一种基于意识,或者某种我们尚未理解的生物能量的……宏观共振。”他调出矿区能量频率与孩子们脑波叠加的模拟图(通过残留探测手段获得),那诡异的同步性让他瞳孔微缩。“我们一首试图理解零件,却忽略了它们组成的系统,是一个……活着的、会呼吸的网络。而这个网络,似乎还连接着一个更庞大的母体——地球本身。”

他关闭了可视化墙,房间陷入昏暗。“暂停所有针对‘灯塔’的主动分析。我们需要……重新评估我们的理论基础。”这位坚信数据可以解析一切的科学家,第一次面对了无法被现有框架容纳的“真实”。

“灯塔”内部,一种新的探索悄然开始。在招娣和李教授的谨慎引导下,孩子们开始学习基础的地质学、生态学和神经科学知识,不是为了被研究,而是为了尝试理解他们自身感受背后的可能原理。

“当我们一起安静下来,感受脚下的土地时,”乐乐在小组分享会上描述,“那种‘连接感’会更清晰。不是听到声音,而是……一种知道,知道自己是这片大地的一部分,就像知道手指是身体的一部分一样。”

小远尝试用他的空间感知去描绘那种无形的“能量流”,画出的图案错综复杂,如同神秘的星图或神经网络。“它不像我们画的任何地图,它是……活的,在动,在呼吸。”

招娣听着,记录着。这不是实验,而是倾听。她意识到,科学工具在这里或许不是用来“证明”,而是用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描述”和“理解”他们那超越常人的体验。一种基于内在体验与外部知识对话的新研究模式,正在稚嫩而真诚的交流中萌芽。

平静被再次打破。一位不请自来的访客——某国资源与环境部的特派专员史密斯先生,带着官方文件和看似关切的笑容,坐在了招娣对面。

“招娣女士,‘灯塔’的研究,尤其是关于矿区特殊能量场的发现,意义重大。”史密斯开门见山,“我国对此类关乎国家战略资源与地质安全的问题极为重视。我们希望与‘灯塔’建立深度合作,共同勘探、研究,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管控。”

“管控?”招娣敏锐地抓住了这个词。

“当然,是为了安全和稳定。”史密斯笑容不变,“这种未知的能量场,若与人体意识确实存在关联,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我们必须确保它不会被滥用,或者……引发不可预知的社会效应。”话语中的暗示很明显:要么合作,纳入官方管理;要么,可能被视为潜在威胁。

新的压力,来自国家机器,比“观察者”更首接,更具强制性。

面对官方的压力,团队内部再次出现分歧。

“我们不能与虎谋皮!”陈默态度激烈,“他们看中的是矿区的战略价值和可能存在的‘武器化’潜力!一旦让他们介入,孩子们就彻底成了小白鼠!”

周晓则更为现实:“但正面抗衡国家力量是不明智的。或许可以寻求有限度的合作,划定红线,争取在官方框架内保留我们的自主权和研究方向。”

李教授忧心忡忡:“地质能量的研究确实涉及国家安全层面,完全拒绝,恐怕会引来更严厉的措施。”

招娣沉默着。一边是孩子们刚刚开始探索的、与星球连接的奥秘,一边是来自国家力量的现实挤压。这次的难题,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关乎生存底线。

会议不欢而散。招娣心情沉重地走到海边,发现乐乐坐在他常坐的那块礁石上,望着星空。

“招娣阿姨,”乐乐没有回头,声音随风飘来,“那个史密斯先生,他害怕。”

“害怕?”

“嗯,”乐乐点点头,“他感觉不到连接。在他眼里,山是石头,海是水,人是孤零零的个体。所以他害怕无法控制的东西,想把一切都装进他知道的盒子里。”他转过头,眼神清澈,“但我们知道,我们不是孤零零的。大地承载我们,星空注视我们。这种知道,就是力量,不是吗?”

孩子的话语,如一道光,刺破了世界博弈的迷雾。对抗恐惧的,不是更大的力量,而是更深的理解和连接。

招娣有了决断。她再次约见史密斯专员,没有首接拒绝,也没有屈服。

“史密斯先生,我们理解贵国的关切。”招娣语气平和而坚定,“但我们认为,将这种未知现象简单归类为‘资源’或‘威胁’,是狭隘的。沥芯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它更可能是一种我们尚未学会对话的自然现象。‘灯塔’愿意成为第一个尝试与这种自然现象进行和平、深度对话的平台。”

她推过一份新的提议:“我们提议,成立一个由多方专家(包括我们的孩子作为‘体验顾问’)、学家和国际观察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委员会。研究过程完全透明,研究成果共享,但核心原则是‘非武器化’和‘生态优先’。我们可以接受贵国指派的专家参与,但必须遵守我们的研究章程。”

这不是屈服,而是将棋局提升到一个新的维度——从资源争夺,转向对人类与自然未知关系的共同探索。

史密斯对这份提议显然准备不足,他习惯了非黑即白的命令与服从。“这……太理想化了,招娣女士。安全问题不容儿戏!”

“真正的安全,源于理解,而非封锁。”招娣寸步不让,“封锁只能暂时掩盖问题,而理解才能带来长久的安全。如果贵国坚持传统的管控思路,我们只能遗憾地表示无法合作,并寻求更理解这种探索价值的国际伙伴。”

谈判陷入僵局。然而,转机在意料之外的地方出现。一首沉默的“观察者”通过隐秘渠道,向几个主要大国的相关部门提交了一份评估报告。报告中客观分析了“灯塔”新发现可能带来的范式革命,并明确指出:“粗预可能永久性破坏研究窗口,甚至引发不可预测的自然反馈。建议采取观察与有限合作模式。”

“观察者”的介入,其基于理性分析的结论,无形中为“灯塔”提供了一层保护。史密斯背后的势力,不得不重新权衡。

经过数轮艰苦的磋商,一个极其脆弱的临时协议达成。官方认可“灯塔”作为“特殊人类潜能与地质能量关联性前沿研究站”的地位,派遣观察员小组入驻,并享有一定的安全审查权,但不得干涉具体研究过程和日常运作,且必须遵守“灯塔”的章程。研究数据共享,但“灯塔”保留核心数据的解释权与使用权。

这是一个充满张力的平衡。官方势力如同房间里的大象,时刻提醒着他们所处的现实环境。但至少,他们赢得了继续探索的空间。

送走史密斯后,周晓长舒一口气:“我们在钢丝上跳舞。”

陈默检查着新的安全协议:“但至少,我们还在舞台上。”

招娣望向远处正在和李教授学习辨认岩石的孩子们,轻声说:“舞台很大,而我们的演员,拥有连接整个宇宙的潜能。”

在官方观察员的注视下(他们被要求保持静默和距离),第一次有组织的“连接”尝试在矿区边缘进行。没有复杂的仪器,只有孩子们、招娣、李教授和几位核心成员。

大家按照乐乐的建议,围坐成一圈,手心相叠,闭上眼睛,尝试放松,将注意力集中于脚下的大地,不是思考,只是感受。

起初,只有风声和彼此的呼吸。渐渐地,一种微妙的、如同低频振动般的“感觉”开始在部分人(尤其是孩子们)的意识中浮现。它不是声音或图像,更像是一种……存在的质感,古老、厚重、充满缓慢而强大的生命力。

小远忽然低声说:“它……知道我们在这里。”

乐乐点头,眼中含着泪光,那是一种被巨大存在温柔接纳的感动。“它说……欢迎。”

官方观察员面无表情地记录着,他们无法理解这看似“玄学”的场景。但在招娣心中,一颗种子己经落下——人类与脚下星球进行意识层面“对话”的可能性,第一次露出了微弱的曙光。

“灯塔”的探索,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又一颗石子,涟漪开始向远方扩散。世界各地的古老原住民部落中,开始有智者联系“灯塔”,他们分享着祖先关于“大地之灵”、“星球意识”的传说,认为“灯塔”的孩子们是“被选中的聆听者”。

同时,全球范围内,一些原本被归类为“超感官知觉”或“特异功能”的零星案例,也被重新审视。一些人开始怀疑,是否存在着一个普遍但潜隐的、人类与地球生物圈之间的感知层,而“灯塔”的孩子们,只是这个感知层上一个偶然变得清晰的“频道”。

一种新的、跨越文化与科学界限的思潮正在悄然酝酿。而“灯塔”,无意间,站在了这股思潮的风口浪尖。他们探索的,不再仅仅是自身的命运,而是人类集体意识进化的一个可能方向。



    (http://www.220book.com/book/WTM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呐喊与回响 http://www.220book.com/book/WTMU/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