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5章 召回陆准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明:开局我一个兽医给王妃接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WTQK/ 章节无错乱精修!
 

朱棣放下手中奏折。

目光如炬看向殿门。

“宣陆准。”

内侍高声传唤。

陆准稳步走入奉天殿。

玄甲上还带着塞外的风沙。

他单膝跪地。

“臣陆准,叩见陛下。”

朱棣微微抬手。

“平身。”

“谢陛下。”

陆准起身垂手而立。

朱棣打量着他。

“这些年辛苦你了。”

“在北疆立下不少战功。”

陆准神色平静。

“为国效力,是臣的本分。”

朱棣话锋一转。

“但朕今日召你回来。”

“是想问问湘王的事。”

陆准眼神微动。

“陛下请问。”

朱棣站起身。

缓步走下台阶。

“晋王谋反案。”

“你参与了多少?”

陆准略微沉吟。

“臣奉湘王殿下之命。”

“暗中保护几位关键证人。”

朱棣挑眉。

“比如?”

“永宁寺附近的那位更夫。”

“他目睹了官员夜入寺庙。”

陆准顿了顿。

“还有户部那位主事。”

“他提供了晋王贪墨的证据。”

朱棣微微颔首。

“继续说。”

“湘王是如何发现永宁寺有异的?”

陆准回忆道。

“是柳明远先发现的线索。”

“但殿下没有轻信。”

“派臣暗中核实了三次。”

朱棣眼中闪过赞许。

“文奎确实谨慎。”

“后来围剿永宁寺。”

“你可在场?”

“臣在寺外接应。”

“那日共擒获四十七人。”

“缴获兵器三百余件。”

朱棣神色渐冷。

“晋王被抓那日呢?”

陆准声音低沉。

“臣率一队暗卫。”

“把守晋王府后门。”

“截获了五批欲逃的党羽。”

“其中有个想从狗洞钻出的。”

“怀里揣着晋王与边将的密信。”

朱棣眼神一凛。

“什么密信?”

“约定在陛下北征时起事。”

“欲与蒙古部族里应外合。”

朱棣重重拍案。

“好个狼子野心!”

殿内一时寂静。

朱棣平复怒气。

“太子对此事如何处置?”

“太子仁厚。”

“最初只想软禁晋王。”

“直到看见那封通敌密信。”

“才下决心彻查。”

陆准如实回禀。

朱棣长叹一声。

“文奎这孩子。”

“有时太过重情。”

“此次若不是你暗中相助。”

“恐怕真要出大乱子。”

陆准躬身。

“臣不敢居功。”

“全是殿下运筹帷幄。”

朱棣忽然问道。

“听说你为救文奎。”

“受过一次重伤?”

陆准平静回答。

“在搜查晋王别院时。”

“中了机关暗箭。”

“幸无大碍。”

朱棣走近几步。

“让朕看看你的左手。”

陆准微微一怔。

缓缓抬起左手。

虎口处一道深可见骨的伤疤。

朱棣凝视伤疤。

“这是为文奎挡刀留下的?”

陆准默然点头。

朱棣重重拍了拍他的肩。

“好臣子。”

“朕记得这份忠心。”

转身取过一枚令牌。

“这是你当年交还的暗卫令。”

“现在朕把它还给你。”

陆准双手接过。

“谢陛下。”

朱棣坐回龙椅。

“晋王余党清理得如何了?”

“已清查十之七八。”

“还剩几个在逃的。

“暗卫正在追捕。”

陆准禀报。

朱棣沉吟片刻。

“你觉得文奎在此事中表现如何?”

陆准认真思索。

“殿下临危不乱。”

“处事果决。”

“更难得的是仁心不改。”

“对涉案官员家属都从轻发落。”

朱棣露出满意神色。

“但他也有不足。”

“还请陛下明示。”

陆准垂首。

“有时过于信任他人。”

“比如对柳明远。”

“就少了些防备。”

朱棣挑眉。

“柳明远有何问题?”

“此人虽立了功。”

“但与江湖势力牵扯过深。”

“臣建议稍加约束。”

陆准直言不讳。

朱棣颔首。

“朕知道了。”

“你且回去休息。”

“三日后。”

“另有要务交与你。”

陆准躬身退出。

走到殿门时。

朱棣忽然又叫住他。

“陆爱卿。”

陆准转身。

“臣在。”

朱棣目光深邃。

“继续好好辅佐文奎。”

“这大明江山。”

“将来要靠你们共同守护。”

陆准郑重行礼。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退出奉天殿。

阳光洒在玄武岩阶上。

陆准微微眯眼。

一个小太监悄声上前。

“陆将军。”

“湘王殿下在文华殿等您。”

陆准点头。

随着太监穿过宫墙。

朱文奎果然在殿前等候。

见到陆准。

他快步上前。

“父皇没有为难你吧?”

陆准微笑。

“陛下只是问问经过。”

朱文奎松了口气。

“这次多亏有你。”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陆准正色道。

“殿下言重了。”

“是殿下英明。”

朱文奎屏退左右。

“有件事要告诉你。”

“柳明远昨日辞官了。”

陆准略显诧异。

“为何?”

“他说想云游四海。”

“但我猜。”

“是因为你的那份密奏。”

陆准沉默片刻。

“臣只是据实以报。”

朱文奎叹息。

“你做得对。”

“他的确与江湖牵扯太深。”

“此时离开。”

“对他也是好事。”

两人并肩走在宫道上。

朱文奎忽然停步。

“陆准。”

“若有一日我需远镇边关。”

“你可愿相随?”

陆准单膝跪地。

“臣此生愿追随殿下。”

“无论塞北江南。”

朱文奎扶起他。

眼中满是感动。

“得卿如此。”

“夫复何求。”

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长。

映在朱红宫墙上。

如同一幅写意画。

此时。

乾清宫内。

朱棣正在翻阅暗卫密报。

“陆准”

他轻声念着这个名字。

“确实是个人才。”

老太监在一旁轻声问。

“陛下似乎对陆将军很满意?”

朱棣合上奏报。

“此子忠勇双全。”

“更难得的是不慕权势,只认文奎这一个主子,有他在,文奎将来的路能好走许多。”

老太监躬身应和:“陛下慧眼识珠,陆将军确是难得的栋梁之才。”

朱棣没有接话,目光落在密报上柳明远的名字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桌案,若有所思。

“柳明远辞官之事,你怎么看?”

老太监沉吟片刻:“依老奴看,柳大人或是察觉了陛下与陆将军对他的顾虑,主动退去,倒也算识时务。

朱棣微微颔首:“他倒是聪明,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这样也好,省得将来生出不必要的麻烦。”

说罢,他抬手将密报合上,丢在一旁:“传令下去,柳明远辞官后的动向不必再盯,但他与江湖势力的往来,仍需记录在案,以防万一。”

“老奴遵旨。”

老太监退下后,朱棣起身走到窗边,望着殿外渐渐沉下的夕阳,思绪飘远。

他想起当年立朱文奎为太子时,朝堂上的反对声此起彼伏,不少人觉得文奎性子太过仁厚,恐难担起大明江山的重任。

那时他虽力排众议,心里却也有过一丝担忧,直到陆准的出现,才让他稍稍放下心来。

这个从北疆战场上拼杀出来的年轻人,身上有着一股狠劲,却又对文奎忠心耿耿,正好能弥补文奎性格上的不足。

“文奎啊文奎,朕能为你做的,都已经做了,将来这江山,还要靠你自己撑起来。”

朱棣轻声呢喃,语气里满是对儿子的期许与牵挂。

与此同时,文华殿旁的偏殿里,朱文奎正与陆准说着话。

“柳明远辞官,虽在情理之中,却也有些突然,你说他会不会有什么别的心思?”

朱文奎眉头微蹙,显然对柳明远的突然离开有些疑虑。

陆准沉吟片刻:“殿下不必太过担心,柳明远虽与江湖势力有牵扯,但此次晋王案中,他确实立了功,且并无明显反心,如今主动辞官,大概率是想避祸,而非另有图谋。”

“话虽如此,可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朱文奎叹了口气,“他毕竟知道太多关于晋王案的细节,若是被有心人利用,怕是会生出事端。”

陆准点头:“殿下顾虑的是,臣会让人暗中留意柳明远的动向,确保他不会给殿下带来麻烦。”

“有你在,我便放心了。”朱文奎看着陆准,眼中满是信任,“对了,父皇说三日后有要务交与你,你可知是什么事?”

陆准摇头:“臣也不知,不过想来应是与清理晋王余党或是稳固朝局有关。”

“不管是什么事,你都要多加小心。”朱文奎叮嘱道,“父皇虽信任你,但伴君如伴虎,凡事还是谨慎些好。”

“臣明白,谢殿下关心。”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眼看天色渐暗,陆准便起身告辞,朱文奎亲自将他送到偏殿门口,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宫道尽头,才转身回殿。

陆准离开皇宫后,没有直接回府,而是绕到了城南的一处宅院。

这处宅院极为隐蔽,四周种满了树木,从外面看,与普通民宅并无二致,可内里却戒备森严,不少暗卫隐匿在暗处,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的动静。

陆准走进宅院,一名身着黑衣的暗卫立刻上前躬身行礼:“大人。”

“晋王余党的追捕情况如何了?”陆准开门见山,询问起正事。

“回大人,目前已抓获十八人,还有七人在逃,其中两人行踪已明,分别藏匿在城外的破庙和城西的客栈中,只待大人下令,便可实施抓捕。”

暗卫恭敬地汇报着情况,手中还递上了一份名单,上面详细记录了在逃余党的姓名、身份和可能的藏匿地点。

陆准接过名单,仔细看了一遍,眉头微蹙:“这两人都是晋王的心腹,手里怕是掌握着不少秘密,抓捕时务必小心,不可让他们有机会自尽或是销毁证据。”

“属下明白,已做好万全准备,定不会让大人失望。”

“很好。”陆准点了点头,又问道,“户部那位主事,如今安置得如何了?”

“回大人,主事大人及其家人已被安置在城郊的别院,有专人负责保护,生活上也无任何不便。”

“那就好。”陆准松了口气,“他是晋王案的关键证人,绝不能出任何差错,你再增派些人手,务必确保他的安全。”

“属下遵旨。”

交代完这些,陆准便离开了宅院,回到了自己的将军府。

将军府不大,却收拾得十分整洁,院内种着几棵老槐树,此时正值夏季,槐花开得正盛,整个院子都弥漫着淡淡的花香。

陆准走进书房,脱下身上的玄甲,换上了一身便服,刚坐下,管家便端着一杯热茶走了进来。

“大人,您回来了,这是刚泡好的龙井,您尝尝。”

管家将茶杯递到陆准手中,脸上带着恭敬的笑容。

陆准接过茶杯,抿了一口,温热的茶水滑过喉咙,驱散了些许疲惫。

“府里最近没什么事吧?”他随口问道。

“回大人,府里一切安好,只是昨日有位自称是您旧部的人来拜访,说是从北疆来的,因您不在府中,属下便让他改日再来。”

管家如实汇报着府里的情况,眼中带着一丝疑惑,他跟着陆准多年,从未听说过大人在北疆有什么旧部。

陆准闻言,眉头微挑:“可知那人姓甚名谁?容貌如何?”

“那人自称姓赵,名叫赵虎,身材高大,脸上有一道刀疤,从左眼一直延伸到下颌。”

管家仔细回忆着昨日的情景,将赵虎的样貌描述了一遍。

陆准听到“赵虎”这个名字时,眼神微动,手中的茶杯顿了顿。

赵虎是他当年在北疆参军时的战友,两人曾一起出生入死,关系极好,后来赵虎在一次战斗中身受重伤,不得不退伍回乡,自那以后,两人便断了联系,没想到他竟会突然来京城找自己。

“知道了,你下去吧,若是他再来,直接带他来书房见我。”

“属下遵旨。”

管家退下后,陆准靠在椅背上,思绪飘回了北疆的那段岁月。

那时的他,还是个初入军营的小兵,而赵虎已是军中的老兵,对他颇为照顾,教他骑马射箭,教他如何在战场上保命,两人一起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只是后来赵虎退伍,两人失去了联系,如今他突然出现,不知是为了什么事。

陆准摇了摇头,不再多想,将注意力重新放回了晋王案上,他拿出暗卫送来的名单,仔细研究着在逃余党的藏匿地点,思考着明日的抓捕计划。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陆准便起身洗漱,换上了一身劲装,带着几名得力的暗卫,前往城外的破庙抓捕在逃余党。

破庙位于京城郊外的一座小山脚下,早已荒废多年,四处杂草丛生,蛛网密布,看起来十分荒凉。

陆准带着暗卫小心翼翼地靠近破庙,透过破旧的窗户,隐约看到庙内有两道身影正在交谈,看身形,正是他们要抓捕的余党。

“行动。”

陆准低喝一声,率先冲了进去,暗卫们紧随其后,将庙内的两人团团围住。

那两人见状,脸色骤变,其中一人拔出腰间的匕首,想要反抗,却被陆准一脚踢飞,匕首掉落在地,发出清脆的声响。

“你们是什么人?竟敢拦我们的路!”

另一人色厉内荏地喊道,眼中却满是恐惧。

陆准冷笑一声:“晋王余党,还敢在此放肆,识相的就乖乖束手就擒,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

两人闻言,知道大势已去,瘫倒在地,再也没有了反抗的勇气,暗卫们立刻上前,将他们捆了起来,押解回府。

解决了破庙的余党,陆准又带着暗卫前往城西的客栈,抓捕另一人。

城西的客栈人流量较大,为了不打草惊蛇,陆准让暗卫们分散开来,伪装成客人,悄悄潜入客栈,自己则带着两名暗卫,来到了目标所在的房间门口。

他轻轻敲了敲门,屋内传来一个警惕的声音:“谁啊?”

“店家,送水的。”陆准压低声音,模仿着店小二的语气。

屋内沉默了片刻,随后传来脚步声,房门被打开一条缝隙,一只眼睛警惕地向外张望。

就在这时,陆准猛地推开门,闪身进入屋内,屋内的人见状,大惊失色,想要从窗户逃跑,却被早已埋伏在窗边的暗卫抓住,轻松制服。

短短一个上午,两名在逃的晋王余党便被成功抓捕,陆准将他们交给暗卫看管,自己则返回了将军府。

刚回到府中,管家便迎了上来:“大人,昨日那位赵虎先生又来了,正在客厅等候。”

“知道了,我这就过去。”

陆准点了点头,整理了一下衣衫,快步走向客厅。

客厅内,一名身材高大的男子正坐在椅子上,手里端着一杯茶水,脸上的刀疤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狰狞,正是陆准的旧部赵虎。

听到脚步声,赵虎立刻站起身,转身看向陆准,眼中满是激动:“大人!”

“赵虎,好久不见。”陆准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大人,属下终于见到您了!”赵虎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自当年退伍后,属下便一直在乡下务农,后来听说大人在京城当了将军,还立了大功,便想着来京城看看您,可一直没有机会,直到最近才凑够了盘缠,赶来京城。”

陆准闻言,心中有些感动:“你有心了,这些年在乡下过得还好吗?”

“托大人的福,属下过得还算安稳,只是时常会想起当年在北疆和大人一起并肩作战的日子。”赵虎感慨道,眼中满是怀念。

两人在客厅里坐下,聊起了当年在北疆的往事,从一起训练的艰苦,到一起上阵杀敌的惊险,再到一起分享干粮的温馨,一幕幕往事涌上心头,让两人都有些感慨。

聊了许久,赵虎才话锋一转,神色变得有些凝重:“大人,属下此次来京城,除了来看您,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向您汇报。”

陆准见他神色严肃,也收起了笑容:“何事?你但说无妨。”

“大人,属下在乡下时,偶然听到一些关于晋王余党的消息。”赵虎压低声音,小心翼翼地说道,“据说晋王还有一些心腹,藏匿在北疆的一些部落中,他们正在暗中联络旧部,想要伺机谋反,为晋王报仇。”

陆准闻言,眉头骤紧:“此事当真?你可知道具体是哪些部落?”

“属下也只是偶然听到,具体是哪些部落,并不清楚,不过属下听说,他们与蒙古的一些部族也有联系,似乎想要借助蒙古的力量,攻打大明。”

赵虎的话让陆准心中一沉,晋王案虽已基本告一段落,但若是真有余党在北疆联络旧部,勾结蒙古部族,那后果不堪设想,北疆的安稳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你提供的消息非常重要,我会立刻将此事禀报陛下和太子殿下。”陆准郑重地说道,“赵虎,此次多亏了你,若是此事能顺利解决,我定会向陛下为你请功。”

“大人严重了,属下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能为大人和大明效力,是属下的荣幸,不敢奢求什么功劳。”赵虎连忙说道,脸上满是诚恳。

陆准点了点头,心中对赵虎更加信任,他让人安排赵虎在府中住下,随后便立刻前往皇宫,将此事禀报给朱棣和朱文奎。

此时,朱棣正在乾清宫与朱文奎商议朝政,听到陆准求见,便让他进来。

陆准走进殿内,躬身行礼:“陛下,太子殿下,臣有要事禀报。”

“何事如此紧急?”朱棣问道,眼中带着一丝疑惑。

陆准将赵虎带来的消息一五一十地禀报给了朱棣和朱文奎,没有丝毫隐瞒。

朱棣和朱文奎闻言,脸色都变得十分凝重。

“没想到晋王余党竟如此胆大,竟敢勾结蒙古部族,图谋不轨!”朱棣怒拍桌案,语气中满是怒火。

朱文奎也皱着眉头:“北疆乃是大明的门户,若是被他们得逞,后果不堪设想,必须尽快采取措施,阻止他们的阴谋。”

朱棣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陆准,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理?”

陆准沉吟片刻:“陛下,臣认为,当务之急是派人前往北疆,查明那些藏匿余党的部落,以及他们与蒙古部族的联系,同时加强北疆的防御,防止他们突然发动袭击。”

“说得有理。”朱棣点了点头,“朕命你即刻前往北疆,全权负责此事,务必将晋王余党一网打尽,粉碎他们的阴谋,确保北疆的安稳。”

“臣遵旨!”陆准躬身领命,眼中满是坚定。

朱棣又看向朱文奎:“文奎,陆准前往北疆后,朝中清理晋王余党的事宜,便交由你负责,务必彻底清查,不可留下任何隐患。”

“儿臣遵旨,父皇放心,儿臣定会全力以赴。”朱文奎恭敬地说道。

“好,你们都下去准备吧,陆准,你明日便出发,不必耽搁。”

“臣遵旨。”

陆准和朱文奎躬身行礼,退出了乾清宫。

走出乾清宫,朱文奎看着陆准:“此次前往北疆,路途遥远,且危机四伏,你一定要多加小心。”

“殿下放心,臣定会保重自己,顺利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务。”陆准郑重地说道。

“若是遇到什么困难,随时派人传信回来,我会尽力为你提供支援。”

“多谢殿下。”

两人在宫道上告别,陆准便匆匆返回将军府,准备前往北疆的事宜。

回到将军府,陆准立刻召集暗卫,交代了前往北疆的任务,让他们做好准备,同时让人将赵虎请来,详细询问他在乡下听到的关于晋王余党的消息,希望能获得更多有用的线索。

赵虎将自己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了陆准,虽然信息有限,但也为陆准提供了一些方向。

次日清晨,天还未亮,陆准便带着几名得力的暗卫和赵虎,骑着快马,离开了京城,前往北疆。

一路上,他们马不停蹄,日夜兼程,不敢有丝毫耽搁,只用了短短五天时间,便抵达了北疆的重镇——宣府。

宣府是北疆的军事要地,驻扎着大量的明军,这里的守将名叫李将军,是陆准当年在北疆参军时的老上司,两人关系还算不错。

陆准抵达宣府后,立刻前往将军府拜见李将军。

李将军见到陆准,十分惊讶:“陆准?你怎么会来宣府?”

“李将军,许久不见。”陆准拱了拱手,“此次前来,是奉陛下之命,前来调查晋王余党勾结蒙古部族,图谋不轨之事。”

李将军闻言,脸色骤变:“竟有此事?难怪最近我总觉得有些不对劲,蒙古部族的人频繁在边境活动,原来是在搞鬼!”

“正是如此,所以还请李将军协助,一同调查此事,粉碎他们的阴谋。”

“没问题,此事关系到北疆的安稳,我定会全力配合你。”李将军爽快地答应道,“你需要什么帮助,尽管开口。”

“多谢李将军。”陆准松了口气,“首先,我需要了解最近蒙古部族在边境的活动情况,以及宣府附近各个部落的动向。”

“好,我这就让人将最近的边境情报整理出来,给你送过去。”李将军立刻吩咐手下,去整理情报。

随后,陆准又与李将军商议了调查计划,决定先从宣府附近的部落入手,逐一排查,寻找晋王余党的踪迹。

接下来的几天,陆准带着暗卫和赵虎,在李将军的协助下,对宣府附近的部落进行了细致的排查。

这些部落大多以游牧为生,与明军素有往来,关系还算融洽,但也有少数部落,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对明军心存不满,暗中与蒙古部族有联系。

陆准等人小心翼翼地潜入这些部落,暗中观察,收集情报,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发现了一些线索。

在宣府以西的一个名叫“黑石部落”的部落中,陆准发现了一些可疑的人员,这些人身着中原服饰,言行举止间透着一股邪气,且经常与部落首领秘密会面,形迹十分可疑。

陆准怀疑这些人就是晋王的余党,便决定暗中监视他们,寻找确凿的证据。

这天夜里,陆准带着几名暗卫,潜伏在黑石部落首领的帐篷附近,观察着里面的动静。

帐篷内灯火通明,隐约传来交谈声,陆准屏住呼吸,仔细聆听着。

“首领,我们已经与蒙古的科尔沁部落联系好了,他们答应在本月十五,出兵攻打宣府,到时候我们在内部接应,定能一举拿下宣府,为晋王殿下报仇!”

一个陌生的声音从帐篷内传来,语气中满是兴奋。

作者“泛海归舟”推荐阅读《大明:开局我一个兽医给王妃接生?》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WTQ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明:开局我一个兽医给王妃接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WTQK/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