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关于“自我”界限的短暂交锋后,别墅里的空气仿佛又冷凝了几分。
傅承屿似乎更忙了,早出晚归,即使偶尔在家,也多半待在书房。林晚星则更加沉默,除了必要的交流,她几乎把自己缩在客房或者图书馆里。
她不再刻意模仿苏清的插花风格,也不再只听那些特定的古典音乐。但她也没有再尝试像上次那样,在衣着或言行上做出明显的“反抗”。她只是安静地存在着,像一抹淡薄的影子,履行着协议里规定的、在佣人面前维持“傅太太”表象的义务。
这天下午,林晚星在别墅二楼的开放式小书房里看书。这里摆放的多是一些装点门面的文学艺术类书籍,但她偶尔也能找到几本稍微感兴趣的科学读物。
傅承屿似乎刚结束一个视频会议,从主书房里走出来,一边讲着电话,一边揉着眉心,语气带着明显的不耐。
“……我知道数据异常!但我要的是解决方案,不是听你们反复强调问题有多严重!重新建模?李博士,我们之前就是基于这个模型做的决策,现在你告诉我模型底层参数可能有问题?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他走到客厅的落地窗前,背影紧绷。
“延迟上市?绝对不行!傅氏科技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多少资源你很清楚……我不管过程,我只要结果!最晚明天,我要看到可行的修正方案!”
电话那头的人似乎在急切地解释着什么,傅承屿的眉头越皱越紧。
“风险评估必须重做……对,所有关联模块都要排查……该死的,如果真是基础算法的问题……”
他猛地挂断电话,烦躁地将手机扔在沙发上。
林晚星坐在小书房里,隔着一段距离,能清晰地感受到他身上散发出的低气压。她本想悄悄离开,避免在这种时候触他霉头。
但傅承屿己经看到了她。
他的目光扫过她手中的书——一本关于材料科学基础理论的著作,眼神微微一动,但很快又恢复了冷峻。
“你在这里。”他陈述道,语气没什么温度。
“嗯。”林晚星合上书,站起身,“我这就回房。”
“不必。”傅承屿走到酒柜前,给自己倒了杯威士忌,冰块撞击杯壁发出清脆的声响,“刚才的话,你都听到了?”
林晚星停下脚步,点了点头:“听到一些。”
傅承屿抿了一口酒,转过身,倚在酒柜边看着她:“傅氏科技的新材料项目,遇到了点麻烦。”
林晚星有些意外他会跟自己说这个。这完全超出了“替身”需要了解的范畴。
“是……技术上的问题?”她谨慎地问。
“嗯。”傅承屿晃着酒杯,目光落在琥珀色的液体上,“初步反馈的数据与预期偏差较大,研发团队怀疑是核心算法模型在模拟某种极端环境下的材料应力时,出现了未曾预见的错误。”
他说的是一些术语,但林晚星听懂了大概。她的专业背景虽然主攻海洋生物,但跨学科的研究让她对材料、物理、数学模型等领域都有所涉猎。
“应力模拟……”她下意识地重复了一句,脑海中飞快地闪过几个相关的知识点。
傅承屿注意到她细微的反应,抬眸看她:“怎么?你对这个有了解?”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或许还有一丝被问题困扰时,抓住任何可能线索的急切。
林晚星犹豫了一下。她想起他之前的警告——“不要试图挑战我的底线”。展现专业知识,这算不算一种越界?
但看着他眉宇间挥之不去的凝重,以及刚才电话里提到的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她抿了抿唇,还是开口了。
“不算深入了解。但我以前旁听过一些关于复杂系统建模的课程。”她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客观,“我记得,有些材料在特定频率的周期性负载下,即使负载远低于其理论屈服强度,也可能因为共振效应导致微观结构疲劳,加速失效。如果你们的模型没有充分考虑这种动力学因素,只是在静态或准静态条件下进行模拟,确实有可能在模拟极端动态环境时出现偏差。”
她语速平稳,用词专业,条理清晰。
傅承屿端着酒杯的手顿住了。他看着她,眼神里之前的烦躁被一种锐利的审视所取代。
“共振效应?微观结构疲劳?”他重复着这两个关键词,眉头微蹙,似乎在快速思考着她的话与目前困境的关联性。
“这只是我的一个初步想法。”林晚星补充道,不想让他觉得自己在指手画脚,“可能并不适用你们的具体情况。”
傅承屿没有立刻说话。他放下酒杯,走到她面前,距离拉近,带着一股无形的压迫感。
“把你刚才说的,再详细解释一遍。”他的声音低沉,带着命令的口吻。
林晚星深吸一口气,迎上他的目光。这一次,他的眼神里没有了对“替身”的冷漠或警告,而是纯粹的对一个可能提供思路的“信息源”的专注。
她整理了一下思绪,尽量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自己了解的例子,阐述了共振如何在某些情况下被忽略,又如何可能对精密的结构模拟产生致命影响。
她讲的时候,傅承屿一首紧紧盯着她,偶尔会打断她,提出一两个关键问题,都是首指核心。
“……所以,你的意思是,问题可能不出在材料本身,也不完全在算法逻辑,而在于模拟的边界条件和动态参数设置不够完善,遗漏了某些关键的物理场景?”他总结道,眼神锐利。
“这是一种可能性。”林晚星点头,“尤其是如果你们追求的是材料在极限环境下的可靠性,那么所有潜在的动态相互作用都需要被纳入考量。”
傅承屿沉默了片刻,眼神变幻不定。他似乎在快速评估着她这番话的价值。
忽然,他转身快步走回主书房,拿起内部电话。
“接研发中心,找李博士……对,现在!”他的语气带着一种重新燃起的急切,“李博士,暂时放下你们手上的排查。立刻组织人手,重点核查模型在高频周期性负载,特别是可能引发共振效应的频段下的模拟数据……对,重点检查应力集中和微观损伤累积模块……”
他对着电话那头快速下达着新的指令,语速很快,但条理清晰。
林晚星站在小书房门口,看着他专注下达命令的侧影。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用“像她”来评判她的冷酷契约丈夫,而是一个雷厉风行、专注于解决难题的商业领袖。
她心里有种奇异的感觉。这是她第一次,在他面前展现属于“林晚星”的专业领域的东西,而不是模仿“苏清”的喜好。
而他,听进去了。
过了十几分钟,傅承屿才结束通话。他放下电话,揉了揉眉心,但紧绷的肩膀似乎放松了一些。
他走出书房,目光再次落在林晚星身上。
“你提供的这个思路,”他开口,语气依旧平淡,但少了几分之前的冰冷,“很有启发性。李博士他们初步判断,这确实是一个之前被忽略的盲区。”
林晚星微微怔住。她没想到自己的随口一提,竟然真的可能切中了问题要害。
“能帮上忙就好。”她轻声说。
傅承屿走到她面前,深邃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几秒,像是在重新审视她。
“我记得,你是学海洋生物的。”他说。
“嗯。但科研很多时候是相通的,需要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林晚星解释道。
傅承屿点了点头,没再继续这个话题。但他看着她的眼神,明显和之前不同了。那里面少了一丝将她纯粹物化的冷漠,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探究和一丝极淡的、类似于……认可?
“我会让李博士团队沿着这个方向深入排查。”他说道,“如果最终证实问题确实出在这里……”
他顿了顿,看着她的眼睛。
“林晚星,你帮了傅氏一个大忙。”
他的语气很郑重。
林晚星的心跳莫名漏了一拍。不是因为他的感谢,而是因为他此刻的眼神和语气,让她恍惚觉得,自己不再仅仅是那个侧脸像苏清的“替身”,而是一个有着独立价值、能够被他“看见”的个体。
“我只是碰巧想到。”她移开视线,不想让自己沉溺在这种短暂的、可能是错觉的平等对视中。
傅承屿似乎还想说什么,他的手机又响了起来。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眉头微蹙,对林晚星说了句“早点休息”,便又转身回了书房。
客厅里恢复了安静。
林晚星站在原地,还能听到书房里传来他压低声音讲电话的动静。
她低头看着自己刚才拿着的那本材料科学书籍,指尖轻轻拂过封面。
所以,这就是找回一点点“林晚星”的感觉吗?
不是通过反抗他的规则,不是通过改变穿衣风格,而是通过展现他可能需要的、属于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这种方式,似乎……更有效。
也更危险。
因为她能感觉到,傅承屿看她的眼神变了。那里面多了一些她看不懂的复杂东西。
而这细微的变化,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她心底漾开了一圈圈涟漪。
她帮助规避了一个可能的技术风险,这似乎让她在他眼中有了不同的价值。
但这价值,是基于她的能力,还是依然脱离不了“有用”的范畴?
她不清楚。
她只知道,他们之间那堵冰冷的、由契约和“替身”身份筑成的高墙,似乎因为这次意外的交集,裂开了一道细微的缝隙。
有光透了进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WUX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