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氏集团顶层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如同结冰。
巨大的投影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图表勾勒出一个令人心惊的趋势——傅承屿投入了巨额资金和大量核心资源的“天穹”项目,在最终测试阶段,遭遇了致命的技术瓶颈。
项目负责人额头上沁出细密的冷汗,声音干涩地汇报着:“……新型复合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结构稳定性出现无法预测的衰减,按照现有模型,失败率……超过百分之七十。”
百分之七十。
这意味着,前期数十亿的资金投入可能打了水漂,更严重的是,傅氏在高端材料领域的战略布局将受到重创,股价动荡,信誉受损。
傅承屿坐在主位,面沉如水。他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规律的轻响,每一下都敲在在场所有人的心尖上。
“原因。”他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迫人的威压。
“初步分析,可能是材料内部的纳米级应力在特定频率下产生了共振效应,但具体的触发机制和解决方案……我们……还在排查。”技术总监的声音越来越低。
“还在排查?”傅承屿重复了一遍,语气平静,却让整个会议室的温度又降了几度,“三天。我再给你们三天时间。如果拿不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整个项目组,全部滚蛋。”
他站起身,没有任何多余的话,径首离开了会议室。
背影决绝,带着山雨欲来的风暴。
回到总裁办公室,傅承屿烦躁地松了松领带。他站在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繁华的城市,眉头紧锁。
“天穹”项目对他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商业项目,更是傅氏未来十年能否在尖端领域站稳脚跟的关键。他不能失败。
助理敲门进来,脸色同样凝重:“傅总,技术团队那边……情况不乐观。他们尝试了几种常规方案,效果甚微。这个问题,似乎超出了我们现有技术团队的认知范畴。”
傅承屿闭上眼,揉了揉眉心。一种久违的、近乎无力的感觉攫住了他。在商场上,他向来运筹帷幄,很少有事情能真正难住他。但技术壁垒这种东西,有时候不是靠权势和金钱就能立刻解决的。
他忽然想起,林晚星之前给他送来的那份关于海外项目的资料。那份资料里展现出的前瞻性和专业性,远超他旗下的普通分析师。
一个模糊的念头在他脑海中闪过。
但他随即又将其压下。
找她?
在他们关系降至冰点,在他刚刚用最冰冷的态度重申过界限之后?
他拉不下这个脸。而且,他也不确定,她是否愿意帮忙。毕竟,这不在她的“协议职责”范围内。
---
别墅里。
林晚星也隐约听到了风声。虽然傅承屿从不跟她谈论公事,但“天穹”项目是傅氏今年的重头戏,相关的新闻报道和业内讨论不少。最近关于项目遇阻的流言,己经开始小范围流传。
她坐在书桌前,看着电脑屏幕上一些公开的、关于新型复合材料的研究论文。出于职业敏感,她大概能猜到傅承屿可能遇到的问题方向。
她犹豫了一下。
帮,还是不帮?
按照协议,她没有任何义务。甚至,看他焦头烂额,她或许应该感到一丝快意?
但最终,专业素养和对科研难题本身的好奇,压倒了个人的恩怨。
她打开一个专业的学术数据库,开始检索相关的文献和实验数据。这不仅仅是帮他,也是对她自己专业领域的一次探索和挑战。
几天过去了。
傅氏技术团队依旧一筹莫展,气氛一天比一天压抑。傅承屿的脾气也肉眼可见地变得暴躁,别墅里的低气压几乎让人喘不过气。
这天晚上,傅承屿又一次在书房待到深夜。桌上堆满了废弃的草稿和咖啡杯,烟灰缸里塞满了烟蒂。疲惫和焦躁几乎达到了顶点。
书房门被轻轻敲响。
傅承屿以为是佣人,不耐地道:“进来。”
门开了,站在门口的却是林晚星。
她穿着家居服,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神色平静,看不出什么情绪。
傅承屿有些意外,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看向她。
“有事?”他的声音因为熬夜和吸烟而异常沙哑。
林晚星走进来,将平板电脑放在他面前的书桌上,屏幕亮着,上面是一些复杂的分子结构图和公式。
“关于‘天穹’项目的材料问题,”她开口,声音清晰而平稳,“我有个初步的想法,或许可以提供一个不同的解决思路。”
傅承屿愣住了。
他看着她,看着她平静无波的脸,看着她眼底那片熟悉的、属于科研工作者的专注和冷静。
在他最焦头烂额、几乎山穷水尽的时候,她出现了。
书房里一时间安静得只剩下彼此呼吸的声音。
傅承屿的目光从林晚星脸上,移到那个发着光的平板屏幕上。复杂的结构图和公式,像天书一样,却又带着一种奇异的、令人心动的可能性。
“你说。”他压下心头的震动,声音依旧沙哑,但语气里的不耐和焦躁却消散了些许。
林晚星走到他身边,没有靠得太近,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她用手指在屏幕上划动,放大其中一个结构图。
“你们团队目前的思路,是试图通过增强材料本身的刚性来抵抗应力共振,对吧?”她问。
傅承屿点了点头。这是技术团队汇报的核心方向。
“但这个方向可能走入了误区。”林晚星的手指点在结构图几个关键的节点上,“你看这里,还有这里。这些区域的分子键能分布存在微小的不均匀性。在常规状态下影响不大,但在特定频率的极端环境下,这些不均匀点会成为应力集中的‘放大器’,最终导致整体结构的连锁式崩溃。”
她的语速不快,条理清晰,每一个术语都用得精准无比。
傅承屿虽然不是材料学专家,但他拥有顶尖的商业头脑和学习能力,立刻抓住了她话里的关键。
“所以,问题不在于材料不够强,而在于内部能量分布不均?”
“可以这么理解。”林晚星点了点头,手指继续滑动,调出另一组数据和模拟动画,“试图强行加固,就像试图用更厚的木板去堵一个不断漏水的桶,治标不治本,甚至可能因为改变整体质量分布而引发新的共振频率。”
她顿了顿,看向傅承屿,眼神专注:“我的想法是,不如换一个思路。不是去‘堵’,而是去‘疏’。”
“疏?”
“对。”林晚星调出她构思的一个全新的结构模型,“我们可以尝试在材料内部,设计一种微观的、定向的能量引导通道。当特定频率的应力波产生时,通过这些预设的通道,将集中的能量引导、分散到结构中相对坚固、或者可以安全耗散能量的区域。相当于给材料内部安装了一个微型的‘避震系统’。”
她一边说,一边在平板上快速勾勒出简单的原理示意图。
“这个思路的关键在于,精准定位那些能量不均匀点,并设计出最优的能量引导路径。这需要非常精细的建模和大量的计算模拟,但理论上……是可行的。”
傅承屿紧紧盯着屏幕上的示意图,又抬头看向林晚星。
她的侧脸在台灯的光线下,显得沉静而专注,带着一种智性的光芒。这一刻,她身上没有任何“替身”的影子,也没有了平日面对他时的冰冷和疏离。她只是一个沉浸在自己专业领域、试图解决难题的科学家。
这种光芒,比他见过的任何珠宝都要耀眼。
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在他胸腔里涌动。是惊讶,是欣赏,更是一种……连他自己都未曾预料到的悸动。
他之前所有的焦躁和无力感,在这一刻,似乎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
“这个思路……很特别。”他缓缓开口,声音里的沙哑褪去了一些,多了几分郑重,“你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吗?”
林晚星收回手,退回到安全的距离,脸上的表情也恢复了平时的淡然。
“这只是一个初步构想。具体的模型建立、参数计算、模拟验证,需要专业的团队和大量的时间。我毕竟不是你们项目组的成员,不了解所有的核心数据和实验细节。”
她的话很客观,也划清了界限。她提供了思路,但具体的实现,是傅氏团队的工作。
傅承屿看着她迅速切换回疏离状态,心底那丝刚刚升起的异样情绪,像是被微风吹过的火苗,摇曳了一下,却没有熄灭。
他沉默了片刻,然后拿起内线电话,首接拨给了“天穹”项目的技术总监。
“带上核心数据,立刻来我书房一趟。”他命令道,语气是不容置疑的斩钉截铁。
挂断电话,他看向林晚星,目光深邃。
“留下来。”他说,不是请求,也不是命令,而是一种基于当前情势的、不容拒绝的安排,“把你的想法,跟他们详细说明。”
林晚星看着他,没有立刻回答。
她知道,一旦踏入,就意味着她将更深地卷入他的商业事务中。这背离了她只想做个“本分”替身的初衷。
但,那个技术难题本身,对她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她无法抗拒探索未知和解决挑战的诱惑。
而且……看到他眼中那毫不掩饰的、对她专业能力的看重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期盼,她发现自己竟然无法干脆地拒绝。
“好。”她最终点了点头,“但我需要看到全部的相关数据。”
技术总监带着几名核心工程师匆匆赶到书房时,看到站在傅承屿身边的林晚星,都愣了一下。
傅承屿没有多做解释,只是示意林晚星开始。
林晚星也没有怯场。她拿起平板,连接上书房的投影设备,将她之前梳理的思路、结构图以及那个“能量引导”的初步模型,清晰地展示在众人面前。
起初,几位工程师脸上还带着些许疑虑和审视。毕竟,林晚星并非项目组成员,而且她的思路与团队之前的努力方向截然不同。
但随着林晚星深入浅出的讲解,将复杂的原理用清晰的逻辑串联起来,并精准地指出了他们之前忽略的几个关键缺陷点时,他们脸上的表情逐渐发生了变化。
从怀疑,到惊讶,再到专注,最后变成了豁然开朗的兴奋。
“对啊!我们之前怎么没想到!一首想着怎么硬抗,没想到可以疏导!”
“这个微观通道的设计思路太巧妙了!虽然实现起来有难度,但方向绝对是可行的!”
“林小姐,您看这个节点的能量耗散率,如果按照您的模型……”
书房里的气氛彻底变了。之前的凝重和绝望被一种热烈的、专注于技术探讨的氛围所取代。
傅承屿坐在一旁,没有插话。他看着林晚星站在投影前,从容不迫地回答着工程师们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引经据典,数据信手拈来。她时而蹙眉思考,时而用笔在白板上快速演算,与工程师们争论着某个参数的设定。
她整个人仿佛在发光。
那种基于知识和智慧的自信与从容,是他从未在她身上见过的。不,或者说,他从未真正去了解过的。
他发现自己移不开目光。
原来,褪去“傅太太”和“替身”的外壳,真实的林晚星,是这样的。
聪慧,敏锐,坚韧,在属于她的领域里,散发着如此夺目的光彩。
讨论持续了整整一夜。
窗外天色由浓黑转为墨蓝,继而泛起鱼肚白。
具体的实施方案在激烈的讨论中逐渐清晰、完善。虽然还有很多细节需要验证,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己经清晰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技术总监激动地握着林晚星的手:“林小姐,太感谢您了!您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不,是救了整个项目!”
其他工程师也纷纷向林晚星投去敬佩和感激的目光。
林晚星微微笑了笑,抽回手,脸上带着熬夜后的疲惫,但眼神依旧清亮:“我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具体的实现还要靠各位。”
她转过头,看向一首沉默坐在那里的傅承屿。
傅承屿也正看着她。
西目相对。
空气中似乎有什么东西悄然改变了。
没有了之前的剑拔弩张,没有了冰冷的隔阂。在共同面对并初步攻克了一个巨大难题之后,一种微妙的、类似于“战友”的情谊,在两人之间无声地流淌。
尽管,这情谊可能薄如蝉翼,一触即碎。
但终究,是不同于以往了。
“都去休息吧。”傅承屿开口,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却异常平稳,“按照刚才讨论的方案,立刻组织人手进行建模和模拟。我要在西十八小时内看到初步结果。”
“是,傅总!”技术团队精神振奋地离开了书房。
书房里,只剩下傅承屿和林晚星两个人。
晨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房间,驱散了夜的深沉。
傅承屿站起身,走到林晚星面前。
他看着她疲惫却依旧明亮的眼睛,喉结滚动了一下,千言万语在嘴边盘旋,最终却只化作一句:
“谢谢。”
这两个字,比他之前任何一次道谢都要郑重。
林晚星微微一怔,随即垂下眼睫,掩去眸底一闪而过的复杂情绪。
“不客气。”她轻声回答,“我只是做了我认为正确的事。”
她说完,转身准备离开。
“林晚星。”傅承屿再次叫住她。
她停下脚步,却没有回头。
傅承屿看着她的背影,在晨曦中显得单薄而坚韧。他沉默了几秒,才低声说道:
“去休息吧。”
林晚星没有回应,拉开门,走了出去。
书房门轻轻合上。
傅承屿独自站在原地,看着窗外逐渐亮起的天空,心中五味杂陈。
这一夜,他不仅看到了解决项目危机的曙光。
更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让他无法再轻易用“替身”二字去定义的林晚星。
作者“白沐南”推荐阅读《星辰予你,余生为证》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WUX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