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屋厚重的遮光窗帘严丝合缝地紧闭着,将陆家嘴那片永不熄灭的、象征着资本权力的璀璨灯火彻底隔绝在外。房间陷入一种压抑的、近乎绝对的黑暗。唯一的光源,来自陈锋面前那台经过重重加密加固的笔记本电脑屏幕。幽幽的蓝光,如同深海潜艇的观察窗,照亮了他眉宇间刀刻斧凿般的凝重,也映亮了他脑海中那幅由冰冷碎片强行拼凑、令人不寒而栗的暗影版图。
他不需要纸笔,所有线索都烙印在神经末梢:
碎片一:东海云图。 这头扎根于魔都心脏的庞然巨兽,正挥舞着“智慧未来”的炫目旗帜,编织着一张无形却坚韧无比的数据牢笼。其核心,是一个拒绝任何光线、深不见底的技术黑箱,吞噬着海量隐私,输出着冰冷的算法裁决。
碎片二:环太平洋国际调解中心(RPIC)。 那个光鲜亮丽、权威赫赫,却深藏于国际规则壁垒与太平洋岛国司法庇护下的神秘枢纽。它如同“东海云图”在国际公海游弋的隐形护卫舰与终极避风港,一个由离岸法律和资本特权构筑的“主权孤岛”。
碎片三:幽灵资本。 通过“寰宇远瞻资本”操控的、层层嵌套如俄罗斯套娃般的离岸空壳迷宫(开曼、BVI、塞舌尔……),数额足以撼动国本的资本如同无形的幽灵,在避税天堂的绝对阴影中穿梭、聚合,最终化作滋养着陆家嘴这颗“数据基石”的暗黑养料。
这三块沉重的碎片,构成了一个强大、危险且几乎自洽的三角结构:国内的数据怪兽(云图)、国际的规则壁垒与洗白通道(RPIC)、离岸的金融血脉(幽灵资本)。它们环环相扣,互为支撑。
然而,陈锋的首觉,那根在西江血火与生死边缘淬炼出的、比钢丝更坚韧的弦,正发出高频的、危险的震颤!这个三角结构看似稳固,却缺乏一个至关重要的、隐于幕后的支点!一个能解释“东海云图”在国内所享受的、令人匪夷所思的“超规格”待遇的核心因素:
那些足以令同行嫉妒到眼红的、匪夷所思的快速审批通道——仿佛所有规章制度都为其自动让路。
那些量身定做、精准投放的政策绿灯——如同为其铺设了专属的高速轨道。
那些面对外部合理质疑时,无形却强大到令人窒息的阻力与消音墙——任何试图窥探其核心的尝试,都会被无声地化解、扭曲或湮灭。
这个支点,必须深深扎根于体系内部!一个能量巨大、足以跨越森严的部门壁垒、协调调动关键核心资源、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微妙地影响规则制定与走向的隐形力量。一个能为名为“利维坦”的巨兽提供最坚实庇护,让其冰冷的数据触角在国内畅通无阻、肆意生长的“基石”。
“L.S.Z.”。卫星电话里那个冰冷信息留下的三个字母,此刻如同烧红的烙铁,带着皮肉焦糊的气息,狠狠地烙印在陈锋的思维核心。这绝非空穴来风,更非故弄玄虚!它是将所有散落线索强行扭结在一起的关键节点,是这幅庞大拼图上缺失的、唯一能赋予其完整意义的核心碎片——那个隐于权力与资本交织的深渊最底层的名字!
锁定这个目标的过程,无异于在遍布倒刺和诡雷的雷区中闭眼穿行,每一次心跳都可能是引爆的信号。
陈锋首先动用了明面上那个“市公安局边缘政策研究室研究员”身份的、如同鸡肋般的有限权限。这权限无法触及任何核心数据库,如同隔靴搔痒,但足以让他像幽灵般游荡在一些公开或半公开的内部信息门户——组织架构更新、领导公开分工、重大会议报道摘要、政策吹风文稿……这些信息如同飘散的尘埃,看似无用,却可能附着关键的痕迹。
同时,他通过那条与周敏约定的、脆弱如蛛丝的加密通道,发出谨慎的请求:仅需提供她能安全获取的、完全非敏感的公开信息——主要是目标层级高层领导的公开活动新闻报道(文字、影像)、公开发表的讲话稿全文、署名政策文件等。他需要的是阳光下的剪影,而非阴影中的实体。
信息如同地下渗出的暗泉,缓慢、艰难却持续地汇聚。陈锋化身为最耐心的矿工,在浩瀚如星河的信息矿脉中,用“L.S.Z.”这把筛子,筛取着符合其缩写的名字。范围被迅速、残酷地压缩:仅限分管或能深刻影响金融监管、国家级科技战略、重大产业规划与创新项目审批这几个与“东海云图”命脉死死捆绑的核心领域的顶层人物。
一个名字,带着千钧重压,无可辩驳地、冰冷地浮现在筛选结果的最顶端,如同深渊中升起的冰山:
林中则(Lin Zhongze)。
副国级。
分管领域:金融、科技、重大产业规划与创新。
每一个头衔,都精准地扼在“东海云图”的咽喉之上,是它得以疯狂生长的命脉所系。林,Zhongze。字母缩写L.S.Z.,如同严丝合缝的密码锁钥,完美契合!
陈锋调出林中则近期的公开影像资料和讲话稿全文。屏幕幽光中,林中则的形象清晰呈现:约六十岁上下,身形清癯,穿着熨帖得一丝不苟的深灰色中山装或藏蓝色夹克,全无奢华之气。头发梳理得纹丝不乱,根根银丝透出岁月沉淀的威严。他的眼神平和,甚至带着一丝长者的温润,却又深邃得仿佛能容纳星辰大海。他出现在国家前沿科技园区的实验室,俯身与年轻的科研人员亲切交谈,笑容和煦;他端坐在庄严肃穆的金融稳定工作会议主席台,强调“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金融必须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血脉”,措辞精准,掷地有声;他在关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的高规格论坛上,字字句句都浸透着务实、清廉、锐意进取的改革者风范。
一段影像资料被陈锋反复播放、逐帧审视:林中则视察某国家级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他站在一群充满朝气的科研人员中间,声音不高,却蕴含着一种奇异的、穿透人心的力量:
“……要敢于打破常规!敢于破除那些束缚科技创新活力的、陈腐的体制机制障碍!” 他微微抬手,做了一个果断切割的手势,“对于那些代表着国家未来核心竞争力、拥有颠覆性潜力的前沿项目,我们各级管理部门,要有包容审慎的态度,更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要提供必要的、及时的政策支持和高效的快速通道!决不能让繁文缛节、官僚主义的绳索,捆住了我们科技巨龙腾飞的翅膀!”
这段充满魄力与前瞻性的讲话,被各大官媒竞相转载,赢得舆论一片赞誉之声,被誉为高层推动科技创新的最强音。但陈锋的目光,却像手术刀般死死钉在了讲话的时间节点上——精确比对公开记录,这个讲话发生的时间,恰好是在“东海云图”项目申报流程中,遭遇某个关键性、涉及数据主权与安全评估的审批环节严重卡壳、项目濒临停滞的半个月后!而就在林中则讲话余音未散之际,那个坚如磐石的审批环节,竟以“特事特办、服务国家战略”的名义被奇迹般地、匪夷所思地快速打通!林中则的讲话,仿佛一把由最高权力加持的“尚方宝剑”,精准地斩断了横亘在“云图”面前的“繁文缛节”枷锁。这是巧合?还是精心计算后发出的、不容置疑的行动指令?
一股冰冷的寒意,如同极地渗出的冰水,顺着陈锋的脊椎急速蔓延,瞬间冻僵了他的西肢百骸。屏幕上,林中则那清廉、务实、锐意改革的公众形象,完美得如同大理石雕塑,无懈可击。任何对其的质疑,在常人看来都显得荒谬绝伦,甚至自寻死路。然而,正是这种无懈可击的“完美”,让陈锋心中那根警弦绷紧到了极限,发出刺耳的尖啸!在西江那片被硝烟和背叛浸透的土地上,他见过太多披着完美人皮、口吐莲花,内里却腐烂流脓的毒蛇!越是完美的表象,往往意味着越是深邃的黑暗。
他需要一个锚点!一个更首接的、哪怕极其微弱、极其间接的关联证据,来验证这份沉重如山的怀疑,来对抗这令人窒息的“完美”压力。否则,他所有的推断,都只是无根的浮萍。
(http://www.220book.com/book/WV4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