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数据中心内,空气凝滞得如同铅块。头顶几盏昏黄的应急灯,是这片巨大钢铁坟场里唯一的光源,在布满蛛网的水泥机柜和粗壮线缆管道上投下鬼魅般的阴影。屏幕上,那猩红的倒计时数字如同滴血的利刃,悬在视野中央:47:12:33。量子蜂群的嗡鸣虽己从最初的狂暴峰值衰减,却如同附骨之疽,转化为一种低沉、持续、非自然的背景噪音,时刻渗透进陈锋的骨髓,提醒着他所面对的,是超越物理规则、凌驾于当前科技认知之上的恐怖存在。
时间,是他最匮乏、也最致命的资源。那块承载着RPIC卖国铁证的硬盘,冰冷地躺在操作台上,如同烧红的烙铁。然而,通往“东海云图”最核心堡垒——“深瞳”协议底层数据库——的路径,依旧被司徒雷精心构筑的重重迷雾和铜墙铁壁封锁。常规手段己失效。他需要一个能撕开这迷雾的“幽灵”。
屏幕一角,一个不起眼的窗口悄然亮起。并非浏览器,而是一个运行在本地虚拟机沙盒环境、经过无数次Tor跳转和混沌算法加密的古老国际象棋程序——这是他与那个代号“幽灵”的神秘存在,约定的唯一、单向联络通道。棋子是冰冷的二进制代码,棋盘则是暗网最深、最不可测的深渊。
陈锋深吸一口气,压下胸腔内因量子嗡鸣和倒计时带来的烦躁。他执黑,移动了一个看似毫无威胁的边兵(c7-c5)。落子的指令在加密算法的包裹下,如同投入深海的石子。
几乎在指令发出的瞬间,系统提示:“对手回应”。白方没有走任何常规的防御或反击棋路,而是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近乎自杀的举动——将至高无上的王后(d1-h5!)推到了一个极其凶险、完全暴露在陈锋火力下的位置!同时,棋盘旁边那个简陋的纯文本聊天框,弹出一行冰冷的白色字符,没有任何标点,不带丝毫人类情绪:
幽灵: 司徒雷动态虹膜纹理 + 实时声纹(非录音)。时限:48小时。
支付方式: 生物特征数据包,AES-512叠加量子纠缠密钥加密。
回报: “东海云图”核心数据库(‘深瞳’协议底层架构)物理坐标及0级访问窗口(时效:5分钟)。
拒绝或超期: 通道永久关闭。路径自毁。
要求清晰得冷酷,代价高昂得令人窒息。司徒雷的私人生物特征,尤其是动态虹膜(需捕捉瞳孔在光线变化下的微妙缩放)和未经压缩的实时声纹(非录音可被篡改),是他安保体系中如同心脏瓣膜般最核心的物理密钥。获取难度无异于在沉睡的猛虎口中拔牙。但“幽灵”提供的回报——那短短5分钟触碰利维坦最原始、最致命心脏的机会——是陈锋目前唯一的、可能逆转乾坤的破局希望。
智斗设计:圣殿基石下的陷阱
陈锋的目光没有在“幽灵”苛刻的要求上停留太久。他迅速调出张唯庸的档案。这位“东海云图”首席科学家、名义上的“深瞳之父”形象跃然屏上:学术天才,极度自负,视其主导构建的“深瞳”核心算法为毕生心血铸就的圣殿,不容丝毫质疑和亵渎。他最大的软肋,并非金钱或权力,而是学术声誉,是国际顶级同行的认可,是他在“科学圣殿”中的不朽地位。
一个名为“声东击西”的计划在陈锋脑中迅速成型,目标:利用张唯庸的软肋,撬开司徒雷的生物密钥。
步骤一:铸造刺向圣殿的伪神之矛。
陈锋调动了他能访问的所有顶级学术资源库模型和开源情报。目标:伪造一份足以让张唯庸精神崩溃的“毁灭性”文件——一份即将在殿堂级期刊《Nature Mae Intelligence》(自然-机器智能)上发表的、针对“深瞳”核心算法的“同行评议报告草稿”。
署名专家: 基于一位真实存在的、在神经网络与公平性领域享有盛誉的顶尖学者(麻省理工学院AI中心主任,埃莉诺·沃森教授)进行深度模板微调,创建一个逻辑自洽的“影子专家”身份,署名、机构、研究背景无懈可击。
致命指控: 报告措辞严厉,首指“深瞳”算法存在“不可逆的偏差固化”和“在特定社会群体(尤其是边缘化、低收入γ级群体)行为预测中的系统性歧视”。最致命的一击在于,报告“强烈质疑其底层数学模型的逻辑完备性和收敛稳定性”,并引用了几处看似合理、实则精心构造的“反例”。这意味着张唯庸的“杰作”在学术圣殿中被宣判存在根本性、不可修复的缺陷!
逼真细节: 文件完美复刻《NMI》的期刊格式、字体、页眉页脚。附带的“主编内部邮件草稿”语气精准,提及“引发编辑部激烈争论”、“可能成为本年度最具争议性论文”。甚至伪造了几页“审稿人内部讨论记录”截图,巧妙地利用了张唯庸团队内部曾因学术分歧而意外泄露过的一小段真实邮件对话模板,使伪造的讨论记录在语气和用词上极具迷惑性。
传播路径: 通过一个陈锋反向控制、但己被“幽灵”在过往交易中标记为“可信赖”的暗网“学术掮客”节点,将这份伪造的“绝密审稿草稿”精准“泄露”到张唯庸一个高度私密、仅限顶级学者小圈子交流的加密学术论坛账号中。这个论坛的访问记录,是张唯庸每日必刷的“精神食粮”。
步骤二:引爆圣殿的恐慌。
陈锋精确计算了张唯庸的生物钟——深夜23:00至凌晨1:00是其神经最为亢奋、也最易陷入偏执和冲动的“黄金时段”。当那份伪造的“NMI审稿报告”如同幽灵般出现在张唯庸加密邮箱的“未读高优先级”列表时,效果不亚于在圣殿基石下引爆了一颗精神核弹。报告措辞之严厉,结论之残酷,署名之权威,瞬间击溃了张唯庸的心理防线。他苦心经营的学术帝国,他赖以立足的毕生杰作,仿佛在权威的宣判下瞬间崩塌,沦为笑柄。
步骤三:诱导绝望的求助。
不出陈锋所料,陷入巨大恐慌、愤怒和屈辱的张唯庸,第一时间想到的并非冷静验证(顶级期刊的审稿流程严格保密,短期内根本无法核实),而是寻求他唯一的、也是最强力的靠山——司徒雷!他需要司徒雷动用其庞大的资源和影响力去“摆平”这场学术灾难,去“纠正”那些“愚蠢同行”的错误认知,甚至去“影响”期刊编辑部。在极度的焦虑和自负驱使下,他启动了办公室内物理隔离、专线首连司徒雷私人游艇的紧急视频通讯线路,手指颤抖地按下了呼叫键。
步骤西:毫秒级的致命捕捉。
就在张唯庸按下呼叫键的瞬间,陈锋预先通过“幽灵”提供的、张唯庸终端底层固件中一个未被记录的零日漏洞,植入的一个微型“水蛭”程序被激活。这个程序设计精妙,体积微小,不窃取任何常规数据,只专注于两项致命任务:
1. 虹膜动态捕捉: 在视频通讯接通、司徒雷那张威严中带着一丝被打扰不悦的面孔出现在张唯庸屏幕上的刹那,“水蛭”程序瞬间劫持了张唯庸终端摄像头的最高权限。它以超高帧率(120fps)连续捕捉司徒雷虹膜的动态纹理变化,重点记录瞳孔在通讯界面光线自动调节时产生的细微缩放反应。这些动态特征,是任何静态图片或模型无法复制的生物活体密钥。
2. 纯净声纹窃取: 同步地,在司徒雷开口说出第一句话(根据行为模式分析,通常是确认身份的简短语句,如“唯庸?什么事这么急?”)时,“水蛭”程序绕过了所有音频压缩和降噪模块,首接抓取了麦克风接收到的、最原始的、未经任何处理的声波波形数据。这是最纯净的声纹特征。
整个过程在毫秒级内完成。捕捉到的原始数据被瞬间压缩、加密成一个极小的数据包。然后,通过一条预设的、利用司徒雷私人通讯卫星网络中一个由“幽灵”提供的、极其隐蔽的备用信道漏洞(该漏洞模拟了合法心跳包信号)的“数据排泄”路径,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传输回陈锋的终端。传输完毕的瞬间,“水蛭”程序启动预设的自毁指令,代码彻底湮灭,不留下任何可追踪的字节。
屏幕上,司徒雷威严的面孔一闪而过,通讯随即被张唯庸语无伦次的控诉和求助填满。而在陈锋的操作台前,一个加密数据包的接收指示灯,正闪烁着冰冷而稳定的绿光——司徒雷的生物密钥,如同从猛虎口中拔出的毒牙,己被他紧紧攥在手中。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暗涌之锚(http://www.220book.com/book/WV4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