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带空间超市养糙汉
第24章 灌溉渠通润沃土,农机轰鸣启新程
三月的靠山屯彻底褪去寒意,村西头的蔬菜基地里,新翻的黑土泛着的光泽,刚移栽的黄瓜苗顶着嫩黄的芽尖,在微风中轻轻晃动。苏晚蹲在田埂上,正用小铲子给幼苗根部培土,指尖沾着的泥土带着暖意——自从育苗棚的难题解决后,基地里的幼苗长势一天比一天好,眼下最紧要的,就是把规划好的灌溉渠修起来 。
“晚晚,李大哥他们把河沟那边的渠口挖开了,你过去看看合不合适!”陆霆深扛着铁锹从远处跑来,深蓝色的劳动布褂子后背沾了层薄汗,脸上却满是干劲。苏晚连忙拍掉手上的泥土,跟着他往河边走——灌溉渠的起点选在村东头的小河边,这里水位稳定,能保证水流顺畅地引到基地。
刚到河边,就看见十几个村民正围着渠口忙碌:李大哥光着膀子,抡着锄头把渠口挖得更宽;王婶带着几个妇女,用竹筐把渠里的碎石和杂草清理出来;赵老三坐在石头上,手里拿着卷尺,时不时喊着尺寸:“渠口宽三尺,深两尺,这样水流才够大,能把西亩地都浇透!”
苏晚走到渠口边,蹲下身摸了摸渠壁的泥土,又看了看远处的基地:“渠口挖得挺好,就是从河边到基地的这段渠,得用石板铺底,不然浇水的时候容易冲垮渠壁,还会把泥土冲进地里,影响幼苗生长。”陆霆深立刻点头:“我这就去公社拉石板,昨天跟石料厂的张厂长打过招呼,他们留了一批平整的青石板,刚好能用。”
当天下午,陆霆深就带着村里的青壮年,赶着两辆牛车去公社拉石板。青石板厚重,每块都得两三个人才能抬上车,村民们却没人喊累,哼着号子把石板稳稳地装上车。王婶则带着妇女们,在基地里按规划好的路线,用石灰画出灌溉渠的走向,田埂上顿时出现了一条条笔首的白线,像给土地系上了银色的丝带 。
拉回石板后,修渠的工程正式启动。青壮年们负责铺石板,先把渠底的泥土夯实,再把青石板一块一块拼接好,缝隙用湿泥填实;妇女们则在渠边培土,防止水流溢出;张丫放学后,就帮着给大家递水、递毛巾,还拿着小本子记录每天的工程进度:“三月十日,铺石板五十块,渠身修了一百米;三月十一日,铺石板六十块,渠身修了一百二十米……”
可修到一半,又遇了麻烦——基地中间有块高地,灌溉渠得从高地下面穿过去,需要挖个涵洞。这块高地的土质坚硬,一锄头下去只能刨出个小坑,村民们挖了半天,进度慢得很。陆霆深急得首冒汗,苏晚却想起空间里有把工兵铲,趁着没人注意,悄悄从空间里取出来,递给陆霆深:“用这个试试,比锄头好用。”
工兵铲锋利耐用,挖起硬土来事半功倍。陆霆深拿着工兵铲,几下就刨出个大坑,村民们见状,纷纷学着他的样子挖,涵洞的进度一下子就提上来了。李大哥一边擦汗,一边笑着说:“这铲子真好用,比咱们的锄头强多了,有了它,咱们三天就能把涵洞挖好!” 苏晚笑着没说话,心里却松了口气——空间里的东西总算派上了用场,能帮大家省不少力气 。
三天后,涵洞顺利挖通,灌溉渠也终于全线贯通。当陆霆深打开河边的闸门时,清澈的河水顺着渠口涌进灌溉渠,沿着青石板铺就的渠身,哗啦啦地流向基地,最后通过分段式的水龙头,均匀地浇在每一片菜地里。黄瓜苗、番茄苗喝足了水,叶片顿时舒展起来,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 。
作者“爱吃米粉鹅的鞠伟”推荐阅读《重生七零带空间超市养糙汉》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村民们围着灌溉渠,看着水流进地里,脸上满是欢喜。王婶伸手掬了捧水,笑着说:“以前浇水得挑着水桶跑遍整个基地,累得腰酸背痛,现在好了,一拧水龙头就有水,比城里人家还方便!”赵老三也点头:“有了这灌溉渠,以后不管天多旱,咱们的菜都能喝上水,收成肯定差不了!”
解决了灌溉问题,陆霆深又惦记上了农机。之前去公社农机站打听时,站长说有台闲置的小型耕土机,只要交些租金就能租来用。这天一早,陆霆深就带着苏晚去了公社,想把耕土机租回来,翻耕新增的两亩菜地 。
农机站的站长领着两人去看耕土机——这台耕土机是红色的,机身虽然有些旧,却保养得很好,发动机一响,轰鸣声震得地面都微微发颤。站长笑着说:“这台机器翻地又快又匀,一亩地半个钟头就能翻完,比牛拉犁快多了。我再派个师傅跟你们回去,教你们怎么用,保证你们一学就会。”
当天下午,耕土机就开进了靠山屯。村民们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机器,都围过来看热闹。农机师傅坐在驾驶座上,操控着耕土机在空地上转了一圈,锋利的犁刀插进土里,瞬间就翻出一层新土,引得村民们阵阵惊呼。陆霆深看得眼热,连忙请师傅教他操作——师傅耐心地讲解着油门、档位的用法,陆霆深学得认真,没过多久就能独自操控耕土机在地里行驶了 。
有了耕土机,翻地的效率大大提高。以前用牛拉犁,一亩地得翻大半天,现在用耕土机,两亩地不到一个下午就翻完了。李大哥看着翻得平整松软的土地,笑着说:“这机器真是个好东西,以后种地再也不用靠力气硬扛了,咱们也能像城里工厂一样,用机器干活!”
苏晚则趁着翻地的功夫,把空间里的有机肥撒在地里。这些有机肥肥力足,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撒在新翻的土地里,混着泥土的气息,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陆霆深操控着耕土机,把有机肥和泥土充分混合,为后续播种茄子、豆角和西葫芦做好准备 。
傍晚时分,耕土机终于停下了轰鸣。陆霆深从驾驶座上下来,虽然满脸是汗,却依旧精神十足。他走到苏晚身边,指着翻好的土地说:“明天咱们就播种,有了灌溉渠和耕土机,今年的扩种计划肯定能顺利完成。等这些菜都长出来,咱们的基地就更热闹了!”
苏晚点头,看着夕阳下的灌溉渠和耕土机,心里满是踏实。张丫背着书包跑过来,手里拿着刚画的画——画上有红色的耕土机、清澈的灌溉渠,还有绿油油的蔬菜地,旁边歪歪扭扭地写着:“靠山屯的好日子”。苏晚接过画,摸了摸张丫的头,眼里满是笑意 。
晚饭时,村民们都聚到陆家院子里,庆祝灌溉渠完工和耕土机租回。陆霆深杀了只鸡,苏晚做了红烧肉、炒青菜,还有用脱水蔬菜泡发后做的炒菜,满满一桌子菜。大家围坐在一起,喝着米酒,聊着地里的庄稼,说着对未来的期盼,欢声笑语飘出院子,回荡在靠山屯的夜空 。
夜深了,村民们陆续离开,苏晚和陆霆深坐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星星。陆霆深握住苏晚的手,轻声说:“晚晚,你看,咱们的灌溉渠通了,耕土机也有了,以后种地会越来越轻松,日子也会越来越好。”苏晚靠在他肩上,笑着说:“是啊,以后咱们还要引进更多新技术、新机器,让靠山屯成为全县最富裕、最有名的蔬菜村。”
月光洒在灌溉渠上,泛着粼粼的波光;耕土机静静地停在院子里,仿佛在积蓄力量,等待着明天的轰鸣。苏晚知道,灌溉渠里流淌的不仅是河水,更是靠山屯的希望;耕土机的轰鸣不仅是机器的声音,更是新生活的序曲——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他们正用双手和智慧,谱写着属于靠山屯的幸福篇章 。
(http://www.220book.com/book/WW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