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透过雕花的窗棂,在光滑如镜的深色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咸阳宫的清晨,是被浑厚的钟鸣声唤醒的,那声音悠远肃穆,仿佛自远古传来,宣告着新一日的开始。
芈姝在这一片庄严肃穆中醒来,有片刻的恍惚。锦帐流苏,熏香袅袅,身边是垂手侍立、屏息静气的宫人。这一切都在提醒她,昨日那场惊心动魄的“初见”并非梦境。
“公主,您醒了?” 贴身侍女阿蘅,一个眉眼灵秀的楚地少女,轻声上前,小心翼翼地服侍她起身。她的眼神里,除了固有的恭敬,更多了几分昨日之前未曾有过的钦佩与亲近。
芈姝对她微微一笑,任由宫人为她梳洗打扮。今日不必穿着昨日那般沉重繁复的婚服,宫人为她准备了一套曲裾深衣,依旧是秦国崇尚的玄色,衣缘却以楚地常见的兰草纹样点缀,显得既端庄又别致。
“这纹样……” 芈姝指尖拂过衣襟上精致的绣样。
阿蘅连忙答道:“是少府遣人送来的,说是大王的吩咐。”
大王的吩咐?嬴政?
芈姝微微一怔。那个昨晚带着一身寒气与杀气离开的男人,竟会留意到这等细微之处?是出于对楚国公主的安抚,还是对昨晚她那番“表忠心”的某种回应?她心下思忖,觉得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些。那位年轻的秦王,心思深沉如海,一举一动,恐怕都蕴含着深意。
用过早膳——主要是些秦地的粟粥、炙肉,倒也质朴扎实——便有内侍前来传话,言道大王请公主至章台宫偏殿一同用茶。
章台宫?那是秦王处理政务、接见近臣的核心区域之一。新婚第二日便邀往那里,这绝非寻常的后宫眷宠所能企及的待遇。芈姝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几分,是机遇,也是更进一步的试探。
她整理了一下衣冠,深吸一口气,随着内侍走出了寝宫。
穿过重重宫阙,步履行走在空旷的回廊上,廊柱投下长长的影子,脚步声回荡,更显得宫廷深邃寂静。与昨夜灯火下的朦胧瑰丽不同,白日的咸阳宫展现出它雄浑、刚健乃至有些冷硬的一面。巨大的石基,粗犷的斗拱,锐利的飞檐,无不彰显着这个西部强国崇尚力量与秩序的美学。
“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芈姝在心中默念《诗经·小雅》中描写宫室的句子,只觉得再贴切不过。这座宫殿,正如它的主人,充满了扩张的野心和凌厉的锋芒。
步入章台宫偏殿,气氛与外面迥然不同。这里书架林立,一卷卷竹简整齐排放,空气中弥漫着书简的竹香和淡淡的墨味。嬴政正跪坐在一张巨大的黑漆案几后,面前摊开着一卷竹简,他眉头微蹙,神情专注。晨光恰好照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上,为他周身冷硬的气质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
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目光精准地落在芈姝身上。那目光依旧锐利,但少了几分昨夜的审视,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探究。
“坐。” 他言简意赅,指了指案几对面的席位。
芈姝依言坐下,姿态优雅,不卑不亢。宫人悄无声息地奉上两杯热气腾腾的羹汤,并非后世常见的茶叶,而是用姜、桂等物熬煮,香气辛醇。
“昨夜休息得可好?” 嬴政放下手中的竹简,看似随意地问道。他的语气平淡,听不出太多关切,更像是一种程式化的开场。
“谢大王关怀,一切安好。” 芈姝垂眸应答,声音温和。
短暂的沉默在殿内弥漫。嬴政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似乎在斟酌词句。终于,他再次开口,目光如炬:“你昨日所言,‘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此言出自何处?寡人竟未曾听闻。”
来了。芈姝心中了然。他果然对这句话上了心。这句出自唐代名臣魏征的名言,此刻自然是无处可考的。
她抬起眼,迎上他探究的目光,唇边漾开一抹浅淡而坦诚的笑意:“回大王,并非出自何典,只是芈姝有感而发,信口胡诌罢了。幼时在楚宫,也曾见风浪,母后常教导,遇事当沉心静气,方能窥见真章。昨日见大王临变不惊,威仪自持,心有所感,故而冒昧出言。”
她将一切推给“有感而发”和“母后教导”,既解释了来源,又巧妙地恭维了嬴政,更暗示了自己并非全然不谙世事的深宫少女。
嬴政深邃的眸子盯着她,似乎在判断她话语中的真假。半晌,他才缓缓道:“信口胡诌,便能如此切中肯綮?你倒是让寡人意外。”
他没有追问,但显然并未完全相信她的说辞。他话锋一转,忽然问道:“你既来自楚地,可知《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这首充满尚武精神与袍泽之谊的战歌,芈姝自然是熟悉的。她心中一动,隐约明白了嬴政此问的用意。他是在试探她对秦国的态度,对战争的态度。
她并未立刻回答,而是微微侧首,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秦风楚月 做出思索状,随即展颜一笑,那笑容如春日融冰,带着几分属于她这个年纪应有的娇憨与纯粹:“自然知道。秦地风骨,慷慨激昂,令人心折。芈姝虽为楚女,如今既入秦宫,便当‘与子同袍’,与大秦休戚与共。”
她没有刻意去吟诵诗句,只是用最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最核心的意思——“与子同袍”。她巧妙地避开了敏感的“与子同仇”(毕竟楚国目前并非敌人),只强调了“同袍”的归属感。
嬴政的眸色似乎深了深。他看着她明媚坦荡的笑容,听着她自然而然的表态,冷硬的嘴角几不可察地松动了一丝。他或许见过太多谄媚、恐惧或别有用心的面孔,却很少见到如此清澈又如此……识趣的。
“善。” 他轻轻吐出一个字,算是认可。他端起面前的羹汤,示意芈姝也用。
气氛似乎在这一刻,真正地缓和了下来。
“宫中饮食,可还习惯?” 他像是寻常夫妻闲话家常般问道,虽然语气依旧算不上温柔。
“秦地饮食质朴刚健,别有一番风味。” 芈姝舀了一勺羹汤,认真品尝后答道,“只是,若大王不弃,日后芈姝或可尝试将楚地的一些清淡小食融入其中,为大王换换口味?”
她适时地展现出自己带来的“价值”,而非一味迎合。
嬴政挑了挑眉,不置可否,但并未反对。
就在这时,一名侍卫在殿外求见,呈上一份紧急军报。嬴政接过,迅速浏览,眉头再次蹙起,周身的气息也随之变得冷峻。
芈姝安静地坐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不去窥探,也不多言。
嬴政看完军报,沉吟片刻,忽然将目光转向她,带着一种近乎考验的语气:“赵国边境,又有异动。依你之见,当如何?”
这问题来得突然且尖锐!军国大事,岂容后宫女子置喙?他是在试探她的边界,还是真的想听听这个“意外”的楚女有何高见?
芈姝的心猛地一提。她知道,这是比诗句更大的考验。回答得好,或许能进一步获取信任;回答不好,之前的所有努力可能付诸东流。
她迅速在脑中调取关于此时赵国局势的历史知识,结合嬴政的性格,谨慎地开口,声音依旧轻柔,却带着清晰的条理:“芈姝愚见,军国大事,自有大王与诸位将军运筹帷幄。芈姝不敢妄言。只是……昔日在楚宫,曾听父王言及,猛虎搏兔,亦用全力。赵国虽经长平之创,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王欲东出,情报需准,准备需足,不动则己,一动……当如雷霆。”
她没有具体说该如何调兵遣将,而是从战略层面,强调了情报准确和准备充分的重要性,并用“雷霆之势”迎合了嬴政果决霸道的性格。这既展现了见识,又恪守了本分。
嬴政的目光骤然锐利起来,他紧紧盯着芈姝,仿佛要将她从里到外看个通透。殿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良久,他忽然低低地笑了一声,那笑声很轻,却带着一种发现珍宝般的愉悦。
“猛虎搏兔,亦用全力……不动则己,一动如雷霆。” 他重复着她的话,眼中闪烁着奇异的光芒,“芈姝,你果真……与众不同。”
他不再称她为“楚女”,而是首呼其名。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巍峨的宫墙和远山,背影挺拔而孤傲。“你说的不错。寡人,等的就是一个雷霆万钧的时机。”
他转过身,目光再次落在她身上,这一次,少了许多审视,多了几分……认同?
“日后,你若有什么‘信口胡诌’的想法,可首接来章台宫,说与寡人听。” 他淡淡地说道,仿佛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但这简单的句话,却无异于一道特赦令,一道通往秦国权力核心区域的通行证。
芈姝压下心中的激动,起身,郑重一礼:“芈姝遵命。”
从章台宫出来,己是日上三竿。阳光明媚,洒在身上暖洋洋的。芈姝走在回寝宫的路上,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
阿蘅跟在她身后,小声又兴奋地说:“公主,大王对您真是另眼相看呢!”
芈姝笑了笑,没有回答。另眼相看吗?或许吧。但这“另眼”的背后,是步步惊心的试探和如履薄冰的谨慎。她不过是凭借多了两千年的知识底蕴,小心翼翼地在这位千古一帝的心防边缘,撬开了一丝微小的缝隙。
她抬头望向湛蓝的天空,一群飞鸟正振翅掠过咸阳宫的上空,姿态自由而昂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她在心中默念着另一位楚地先贤的诗句。未来的路还很长,充满了未知的挑战。但至少,开局不算太坏。
与那位孤独而强大的少年君王并肩,这条注定不凡的路,似乎也染上了一层别样的、令人期待的色彩。轻松愉快或许谈不上,但那份拨开迷雾、逐渐靠近他内心的过程,本身就带着一种独特的、悸动的甜意。
(http://www.220book.com/book/WXI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