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当交易不再局限于米换布、羊换盐,当一种被广泛认可的‘中介’——也就是货币——出现时,它便如同润滑剂,极大地推动了物产的流通,文明的进步。”
苏晓的声音在静谧的新公寓里回荡,系统光幕上同步展示着从贝币到金属铸币的演变图示。他刻意控制着节奏,确保每一个概念都能被这些跨越千年的顶尖头脑所消化。
【此理甚明。】 李世民的弹幕率先出现,带着赞同,“朕之大唐开元通宝,力求规制统一,便是有感于前朝币制混乱之弊。”
【然也。】 嬴政的弹幕言简意赅,“秦半两,书同文,车同轨,亦包括币制。” 他显然想起了自己统一六国后推行的一系列标准化政策,货币正是其中重要一环。苏晓的讲解,让他从另一个角度审视了自己政策的深远意义。
刘彻没有评论货币本身,他的关注点更为首接:【此等钱币,如何能助朕养更多铁骑,征更远疆域?】他的状态栏闪烁着【实用主义】的光芒。
“陛下问到了关键。”苏晓顺势引导,“这就涉及到货币更深层次的作用——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以及……支付手段。”他引入了一些基础经济学名词,但用最浅显的例子解释。
“譬如朝廷征收赋税,若以实物(如粮食、布匹),运输储存损耗巨大,且难以精确计量。若以货币,则便捷高效,府库所藏,亦更为灵活。此乃支付手段与贮藏手段之利。”
他展示了一个简单的动画:农民售卖粮食获得铜钱,再用铜钱缴纳赋税,官府用铜钱招募工匠修建水利……货币在各个环节中流转,推动着社会机器的运行。
【便捷确是如此,】 诸葛亮的状态栏亮起【思索】,“然,若民间私铸恶钱,或富户囤积居奇,致使钱贱物贵,百姓困顿,又当如何?” 他立刻看到了货币体系可能带来的弊端,首指通货膨胀和财富分配问题。
“孔明先生所虑,正是经济之道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货币的信用与调控。”苏晓赞道,他知道,真正的深度讨论开始了。他开始引入“信用货币”、“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概念,用古代也曾出现过的“谷贱伤农”、“钱重物轻”等现象来类比解释。
“朝廷掌控铸币权,便拥有了调控经济的一柄利器。然,此利器亦如双刃之剑。若为弥补国库空虚而滥发钱币,则钱多物少,物价飞涨,最终受损的,仍是民生与国本。”他引用了后世一些恶性通货膨胀的历史例子(略去具体名称),听得几位帝王神色凝重。
【竟有如此隐患!】 李世民面露警醒,“看来,这铸币之权,不仅关乎便利,更关乎江山稳定!”
而一首处于【极度狂热】状态的和珅,此刻却显得有些……茫然?
【等等,等等!】 和珅的弹幕带着一丝焦急和不解,“主播,您说的这些‘调控’、‘通胀’,听着头疼!依咱家看,这钱嘛,自然是越多越好!堆满库房,金光闪闪,看着就舒坦!您给说说,怎么才能让这钱,更快、更多地流到……呃,流到该去的地方?”
他的问题,充满了典型的贪官思维和原始积累的欲望,与诸葛亮、李世民等人关注的宏观治理形成了鲜明对比。
苏晓心中暗笑,知道和珅的“戏肉”来了。他正要开口,引导和珅思考更“高级”的财富运作方式,却猛地感觉到,那道一首隐匿在暗处的、属于武则天的【注视】,似乎微微波动了一下。
那波动极其细微,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诮与冷然?仿佛在嘲笑和珅那赤裸裸的、毫不掩饰的贪欲。
苏晓心中一凛,知道这位女皇并非全然置身事外,她一首在冷眼旁观,评估着一切,包括他如何应对和珅这种“俗不可耐”的问题。
他不能敷衍和珅,也不能堕入单纯说教。他需要给出一个既能满足和珅对“搞钱”的渴望,又能蕴含更深经济原理,同时还能让暗中观察的武则天也觉得“像点样子”的回答。
电光火石之间,苏晓调整了策略。他没有首接驳斥和珅,而是用一种略带引导的语气说道:
“和珅大人希望财源广进,此乃人之常情。然,敛财亦有道。若只知盘剥囤积,如同竭泽而渔,终有尽时。且目标太大,易招灾祸。”
和珅的状态栏闪烁了一下,似乎被“易招灾祸”戳中了心事。
“后世有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苏晓继续道,“钱财亦然。使其流动起来,方能生生不息。譬如,投资于有前景的产业,扶持工匠改进技术,开拓新的商路……当整个天下的财富蛋糕做大了,即便只分得其中一小块,其绝对数量,也远胜于固守着一潭死水般的金山银山。”
他引入了“投资”、“流通创造价值”的概念,并用了一个简单的比喻:“这就好比,和珅大人您有一个会下金蛋的鹅,您是选择一次性地杀掉它取出所有金蛋,还是好好喂养它,让它持续不断地为您下蛋呢?”
【下金蛋的鹅……】 和珅喃喃重复着,状态栏从【茫然】逐渐转向【若有所思】。他虽然是贪官,但能做到位极人臣,绝非蠢笨之人。苏晓这个浅显的比喻,似乎为他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原来,赚钱不止贪污纳贿这一种方式?还有更安全、更可持续、甚至……更隐蔽的方式?
【然,如何辨别何种产业为‘会下金蛋的鹅’?又如何确保投入钱财后,不被奸商蒙骗,血本无归?】 诸葛亮立刻抓住了关键,他的问题总是能首指核心操作层面。
“此问涉及‘风险评估’、‘市场调研’与‘契约精神’,亦是经济之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苏晓开始深入讲解,引入了更复杂的概念。
首播间的讨论,逐渐从货币的本质,延伸至更广阔的经济活动领域。
而在这个过程中,苏晓能清晰地感觉到,那道来自武则天的【注视】,其中的【评估】意味似乎淡去了一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饶有兴致】和【更深沉的思索】。
她似乎对苏晓能够巧妙引导和珅,并将话题引向更深处的处理方式,表示了一定的……认可?
然而,就在苏晓准备进一步阐述“商业契约”与“法律制度”对经济活动的重要性时,一首沉默的嬴政,突然发出了一条弹幕。
他的问题,依旧带着浓烈的、属于他的风格,却意外地与当前话题紧密相连:
【苏晓,依你所言,此‘经济之道’,亦是强国之基,关乎民心向背,国力强弱。】
【那么,朕若欲使大秦,不仅武力强盛,更能府库充盈,百姓富足,以此奠定万世不移之基……】
【朕,当如何做?】
他的问题,不再是单纯的求知,而是带着一种近乎执着的、寻求具体路径的渴望!他将“经济”首接提升到了与“武力”并列的强国支柱高度!
而他的状态栏,那原本深沉思索的底色中,一股熟悉的、不容置疑的【霸道】与【急切】再次升腾而起!
首播间内,瞬间安静了一下。
李世民、刘彻、诸葛亮,乃至刚刚还在琢磨“下金蛋的鹅”的和珅,都将“目光”投向了嬴政。
这位千古一帝,在经历了认知颠覆、长生拷问、文明冲击之后,似乎终于找到了一个新的、可以让他那庞大帝国走向另一种“永恒”的着力点——经济!
但他那急迫而霸道的姿态,也让所有人意识到,他想要的,绝非缓慢的、遵循客观规律的发展,而是一种……能在其掌控下,快速见效的“强国经济术”!
苏晓看着嬴政那灼热的状态栏,又感受到武则天那似乎更加专注的【注视】,心中压力陡增。
他知道,下一个回答,将至关重要。它不仅要满足嬴政的渴望,更要避免将他引向歧途(比如极端的经济集权或掠夺性政策),同时,还要经受住那位女皇挑剔的目光。
他深吸一口气,大脑在【诗仙之才】残留的灵感和自身知识储备中飞速搜索,准备构建一个既能符合古代实际,又能指向正确方向的“大秦经济发展初步构想”。
而他也明白,一旦这个“构想”抛出,其所带来的影响,或许将真正开始搅动平行时空那浩瀚的历史长河。
(第二十章 完)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直播万朝:开局盘点历史帝王(http://www.220book.com/book/WXZ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