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一卷 第十六章 沪上鸿门

小说: 威光丽影   作者:风小草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威光丽影 http://www.220book.com/book/WY42/ 章节无错乱精修!
 

五月的上海,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在夕阳下熠熠生辉,黄浦江上游轮穿梭,勾勒出一幅繁华都市的画卷。姜威站在浦东一家高档酒店的落地窗前,有些不自在地整理着领带。这是他第一次受邀来上海,而且是作为沈丽新专辑庆功宴的特邀嘉宾。

沈丽的新专辑《雨巷回声》出乎意料地大获成功,尤其是其中融入诗歌元素的几首作品,在商业和艺术上都获得了认可。专辑销量突破纪录,各大音乐榜单上榜首位,甚至连一向苛刻的乐评人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庆功宴选在外滩一家顶级酒店的宴会厅。姜威到达时,现场己是名流云集,星光熠熠。他穿着特意为这次场合购买的西装,虽然质地不错,但在这个充斥着高定礼服和奢侈品的场合,依然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姜威!你来了!”沈丽看到他,眼睛一亮,穿过人群迎上来。她穿着一身精致的银色长裙,妆容完美,浑身散发着明星光彩,但与在苏州时的随和模样判若两人。

“恭喜专辑大获成功。”姜威真诚地说,“特别是《雨巷》那首,编曲处理得很棒。” 沈丽微笑:“那要感谢你的灵感启发。来,我介绍几个人给你认识。”

她自然地挽起姜威的手臂,带他穿梭在人群中。这个举动引起了不少人的侧目和窃窃私语。姜威能感觉到无数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有好奇,有审视,也有不加掩饰的打量。

沈丽先后介绍了唱片公司高管、知名制作人、当红艺人给姜威认识。每个人都礼貌地寒暄,但姜威能感觉到那种表面的热情下的疏离和评判。在这个以名利论英雄的圈子里,他这样一个“苏州来的独立音乐人”显然不属于他们的世界。

“所以你就是那个帮小丽做苏州元素改编的音乐人?”一位穿着考究的中年男子打量着姜威,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慢,“很有趣的尝试。不过商业音乐和独立创作还是很不同的,你说呢?”

姜威平静回应:“音乐的本质是相通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 男子挑眉,似乎对这个回答有些意外,但只是笑了笑,转向沈丽:“小丽,你爸爸在那边,正找你呢。”

沈丽点点头,对姜威轻声说:“我父亲想见见你。别紧张,他就是想感谢你对专辑的贡献。”

姜威跟随沈丽穿过人群,来到宴会厅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那里坐着几位气质不凡的中年人,正在轻松交谈。居中那位气度沉稳、鬓角微白的中年男子看到沈丽,露出慈爱的笑容。

“爸爸,这就是我常跟您提起的姜威。”沈丽介绍道,“姜威,这是我父亲沈国栋。”

沈国栋站起身,与姜威握手。他的握手有力而短暂,目光锐利却不失礼节:“久仰。小丽经常提起你,说你在音乐上给了她很多启发。”

“沈先生过奖了。是沈老师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姜威不卑不亢地回应。

沈国栋微微点头,示意姜威坐下:“听说你是苏州人?做什么工作的?”

这个问题看似平常,但姜威能感觉到其中的审视意味。他简单介绍了自己在回声仓库的工作和音乐创作,没有夸大也没有谦虚。

谈话间,几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人走过来向沈国栋问好。他们个个气度不凡,言谈间透露着家世和背景。沈国栋亲切地与他们交谈,甚至开起了玩笑,与对待姜威的礼貌疏离形成鲜明对比。

“那位是李家的公子,刚从英国回来,现在在家族企业担任要职。”沈丽低声向姜威介绍,“旁边那个是王叔叔的儿子,自己创业的公司刚上市...”

姜威默默听着,逐渐明白了自己的位置。在这个世界里,他不是“苏州之子”音乐人,只是一个没有显赫背景的普通人。

宴会进行到一半时,一位气质高雅的中年女士加入进来。她是沈丽的母亲周文倩,一身定制旗袍,珠宝恰到好处,举止言谈尽显豪门主妇的风范。

“这位就是姜威吧?”周文倩微笑着打量姜威,目光如手术刀般精准,“小丽常提起你。听说你父母是苏州的普通职工?真不容易,能靠自己打拼到现在。”

这话表面是称赞,实则划清了界限。姜威保持微笑:“谢谢伯母。我确实很感激父母的支持和培养。”

周文倩点点头,转向女儿:“小丽,赵伯伯一家来了,过去打个招呼吧。赵公子刚从美国回来,特意来参加你的庆功宴呢。”

沈丽略显无奈地看了姜威一眼,只好随母亲离开。姜威独自留在原地,突然感到一阵孤立无援。

“不太适应这种场合?”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姜威转头,看到杨康拿着两杯酒站在那儿,递给他一杯。

“有点。”姜威老实承认。 杨康笑了笑:“这个圈子就是这样,名利场,看人下菜。不过你处理得还不错,保持了自己的尊严。”

两人聊了一会儿,杨康意外地坦诚:“当初我排挤你,是我不对。我承认,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沈丽对你的关注。但现在我明白了,感情强求不来。作者“风小草”推荐阅读《威光丽影》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姜威有些惊讶于杨康的首白:“我和沈老师只是音乐上的合作伙伴。” “希望如此。”杨康意味深长地说,“这个圈子很复杂,沈家的门槛更高。你好自为之。”

庆功宴结束后,沈丽坚持要送姜威回酒店。车上,她显得有些不安:“今晚...还好吗?我父母他们...” “他们很关心你。”姜威委婉地说,“只是我们来自不同的世界。”

沈丽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明天有空吗?我想带你在上海转转,看看不一样的我。”

第二天,沈丽果然如约而来。她换上了简单的牛仔裤和白衬衫,戴着帽子和口罩,像是要刻意隐藏自己的明星身份。她带姜威去了上海的一些小众地方:藏在巷弄里的独立书店,艺术家聚集的创意园区,还有能听到真正爵士乐的老酒吧。

在这些地方,姜看到了另一个沈丽——不再是明星或豪门千金,而是一个单纯热爱艺术的女孩。她会为一本好书兴奋,为一首好音乐感动,为一段好对话沉醉。

在一家能看到黄浦江的天台咖啡馆,沈丽终于卸下心防,谈起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我父母白手起家,创造了今天的财富和地位。他们希望我能继承家业,或者至少嫁入相当的家庭。”沈丽望着江面,声音平静中带着一丝疲惫,“我选择音乐,某种程度上是对这种期望的反抗。”

她转动手中的咖啡杯:“但他们仍然以他们的方式‘支持’我——介绍人脉,投资资源,确保我在这个圈子里不会真的‘跌份’。有时候我不知道,我的成功有多少是靠自己,多少是靠家庭背景。”

姜威静静地听着,终于理解了沈丽身上的那种矛盾感——既渴望真诚,又无法完全摆脱出身带来的束缚。

“那天你在我家看到的那些人,赵公子、李公子...都是我父母心目中的‘理想人选’。”沈丽自嘲地笑了笑,“他们每个人都比我那些专辑奖杯更符合我父母的期望。”

“那你自己的期望呢?”姜威轻声问。

沈丽望着他,眼中有着复杂的情感:“我希望找到一个人,不看我是谁的女儿,有多少财富,有多大名气,只是看到真实的我,喜欢真实的我。”

这话中的暗示让姜威心头一震。但他很快冷静下来,想起昨晚宴会上那些审视的目光,想起沈家那个他无法企及的世界。

傍晚,沈丽接到母亲电话,说家里有重要客人,必须回去一趟。她无奈地向姜威道歉,坚持要先送他回酒店。

车到酒店门口时,沈丽突然说:“等一下,我有东西给你。”她从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盒子,“这是感谢你对专辑的贡献,特别是《雨巷》那首歌。”

姜威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支限量版的钢笔,笔身上刻着一个小小的音符图案和他的名字缩写。

“这太贵重了,我不能——” “请收下,”沈丽打断他,“这不是明星送给制作人的礼物,是朋友送给朋友的纪念。”

回到酒店房间,姜威站在窗前,望着上海璀璨的夜景,心中五味杂陈。他想起白天与沈丽相处的轻松时光,也想起宴会上那种无形的隔阂。

手机响起,是母亲发来的消息:「威威,在上海怎么样?你爸的新药效果不错,医生说再坚持一个疗程就有望稳定。别太省着,照顾好自己。」

看着这条消息,姜威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与沈丽之间的鸿沟。那不是两个人之间的差距,而是两个世界之间的距离。

当晚,他久久无法入睡,起身拿出那支钢笔,在酒店便签上随意写着音符。不知不觉间,一段新的旋律流淌出来,带着上海霓虹的迷离和苏州雨巷的宁静,仿佛两个世界的对话。

第二天,姜威提前结束了上海之行,没有告诉沈丽。他在机场给她发了条消息:「谢谢款待。苏州有事,先回了。期待下次合作。」

飞机起飞时,他望着下方逐渐变小的上海城,心中明白了一些事情。有些界限或许可以因音乐而暂时模糊,但终究真实存在。

威光与丽影,可以偶尔交织,却难永远同辉。但这不妨碍他们各自发光,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创造美好。

回到苏州,回到回声仓库,姜威投入了新的创作。他将上海之行的感受融入音乐中,创作了一系列名为《双城记》的作品,探索苏州与上海、传统与现代、平凡与奢华之间的对话。

这些作品后来成为了回声仓库最受欢迎的演出之一。每当他弹奏这些曲子时,总会想起那个在上海看到的、既光芒万丈又渴望平凡的沈丽。

而在上海,沈丽站在自家的落地窗前,听着姜威的新作《双城记》,眼中有着复杂的情感。她知道有些事情尚未开始就己经结束,但依然感激那段短暂而真实的交流。

两个世界,两座城市,同样热爱音乐的两个人。或许不能同行,但可以遥相呼应,在各自的轨道上发光发热。

而这,或许就是最好的安排。



    (http://www.220book.com/book/WY4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威光丽影 http://www.220book.com/book/WY42/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