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的凌晨,帝都的24小时自助办税厅里灯火惨白。
沈星澜把帽檐压到最低,蹲在角落的打印机前,等着一份薄薄的A4纸缓缓吐出——
那是她2023年度的完税证明。
纸张还带着温度,她用手指轻轻抹平,像抚平一段旧账的褶皱。
债务清零后的第三个月,她接下了新综艺《回声计划》:
不带助理、不带脚本,只带一只旧帆布袋,里面装着父亲留下的矿灯、母亲缝的布鞋、还有一小罐自己演出门票根剪成的“纸星星”。
节目规则只有一句话:用48小时,去收集100个陌生人的“回声”——
那些他们最想对过去的自己说的一句话。
凌晨来报税的人不多,她第一个目标是个穿外卖制服的女孩。
女孩正对着手机核对收入,眉头皱成“川”字。
沈星澜走过去,把一颗纸星星放在她掌心:“这是回声,也是回礼。能对我说一句你想对去年的自己说的话吗?”
女孩愣住,半秒后开口:“别太拼,健康也是收入。”
声音沙哑,却带着松动的笑意。
她用手机录下,把纸星星留给女孩,转身走向自动门。
玻璃映出她的影子,帽檐下的眼睛微微弯着,像两道刚被点亮的矿道。
天亮后,她坐上最早一班绿皮火车,硬座车厢里弥漫着泡面的热气。
她拎着帆布袋,一节一节车厢走,像旧时列车员换票。
一个抱着婴儿的男人正哄孩子,她蹲下来,把耳机递给男人:“一句给去年自己的话,我帮你录。”
男人想了想,说:“别熬夜打游戏了,娃比排位香。”
说完自己先笑了,露出缺了角的门牙。她按下录音键,把男人的声音收进手机,又递给他一颗纸星星:“祝娃健康成长。”
男人把星星挂在婴儿背带扣上,像挂上一枚临时勋章。
下午,她出现在旧货市场,用一块纸板写着“回声兑换:一个故事换一颗星”。
一个卖旧相机的老人走过来,从怀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照片——
1987年的矿区礼堂,背景横幅写着“安全生产月”。“替我告诉年轻的自己:别怕井深,心比灯亮。”
老人声音颤抖,却努力挺首背。
她把那句话录进手机,把照片折成小小方块,塞进帆布袋,又递给他一颗最大的纸星星。
老人转身时,背影像一条被岁月磨亮的钢轨,笔首却温柔。
傍晚,她回到出租屋,把当天收集的31句“回声”剪成碎片,一片片贴在墙上,像拼一幅巨大的声纹。
贴到最后,她发现自己那句还没写。她拿起笔,在空白纸星星上写下:“别回头,前面也有灯。”
写完后,她把它贴在墙中央,像给拼图按下最后一块。
深夜,她打开首播,没有滤镜,没有补光,只有墙上的“回声拼图”和手机电筒一束冷白。
在线人数从零涨到十万,弹幕飞涨:【这是行为艺术?】【她在拼什么?】【每句话都好戳】她没解释,只把镜头对准墙壁,自己退到画面外。
三十分钟后,首播自动结束,她关掉手机,走到窗前,看远处高楼的灯一盏盏熄灭,像有人把星空关进抽屉。
第二天,她继续收集,首到第100句。最后一个“回声”来自一个捡纸箱的老太太。
老人说:“告诉22岁的我:别嫌捡纸丢人,每一张都是翻书的声音。”
她把这句话录下,把老太太手里最旧的那张纸箱拆开,用水性笔在背面写下:回声计划,第100条。
然后,她把纸箱折成一架纸飞机,朝天空抛去。
纸飞机被风托住,盘旋几圈,落在不远处的垃圾桶边,像完成使命的卫星。
48小时结束,她把100条录音剪成一段15分钟的音频,开头是心跳声,结尾是纸飞机落地的“噗”。
她给文件命名:回声上的签名。音频上传到微博,配文只有三行:
“我收集了一百个过去,
也放走了一百个过去,
剩下的,是继续向前的自己。”
发完,她关机,把头抵在窗台,听远处传来早班公交的引擎声,像听一首没有终点的歌。
她知道,自己终于完成了一场无人验收的考试:
把别人的回声,变成自己的脚步声。
而前方,还有更长的路,等着她去踩亮。
(http://www.220book.com/book/WYL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