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意识网络中,关于“最初的七人”的信息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尚未平复,一个新的、与众不同的“信号”引起了委员会情报分析部门的注意。这个信号并非来自觉醒的能力者,也非入侵者的规则扰动,而是一段被反复加密、通过残存学术网络节点艰难传递的、长达数万字的《关于当前文明危机形态的哲学与技术质询》。
它的署名是:艾琳娜·伏尔科娃,原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理论物理学家,现被困于阿尔卑斯山某处紧急避难所。
这份“质询”没有提出任何具体的战术建议,也没有描述个人的悲惨遭遇,而是以极其冷静、甚至可说是冷酷的笔触,提出了一个令所有读到它的委员会成员背后发凉的核心问题:
“我们是否从根本上误解了这场‘考核’?”
艾琳娜的论述逻辑严密地如同她曾经处理过的粒子对撞数据:
一、关于入侵者的“目的”悖论:
“现有七大沦陷区,入侵者行为模式高度分化,从意志奴役到空间扭曲,从信息删除到时间玩弄。如果它们的目的是单纯的毁灭或资源掠夺,为何要采用如此复杂、低效且相互之间存在潜在规则冲突的方式?维拉卡虫群吞噬生物质与灵魂,而净化序列却在‘净化’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契约魔殿追求意志的归属,而逻辑噬灭体却在抹除信息存在的意义……它们的行为,更像是在执行七种不同的、甚至可能彼此竞争的‘实验协议’,而非协同的征服。”
二、关于《万界公约》的“立场”疑点:
“《万界公约》展现出维护‘文明多样性’与‘低维文明保护’的倾向,并赋予了林牧先生‘调停者’权限。然而,公约本身从何而来?它维护的‘多样性’,其评判标准由谁制定?它保护‘低维文明’的目的,是出于仁慈,还是为了……保存实验样本的完整性?我们欢呼于公约对入侵者的限制,是否可能只是在为一个更大的‘实验笼’加固栅栏?”
三、关于林牧“状态”的深层担忧:
“林牧先生与公约深度绑定,并开始连接全球人类的情感网络。这赋予了他在规则层面干预的能力。但请注意,他付出的代价是意识的持续损耗与规则的深度反噬。他正在逐渐‘非人化’,其存在状态更接近于一个‘规则节点’。我们是在依靠一位英雄,还是在依赖一个逐渐失去人性、与未知宇宙法典融为一体的……工具?当他的意识彻底与公约同化,那时的‘调停’,还将代表人类的利益吗?”
西、关于人类“觉醒”的潜在陷阱:
“‘最初的七人’觉醒,看似是希望的曙光。但他们的能力,无一例外,都是对特定入侵规则的针对性适应。这是生命的韧性,还是……在被预设的轨道上被动进化?我们是否正在被这场‘考核’无形地改造,朝着某个我们未知的方向‘被筛选’?当我们庆祝获得新的能力时,我们是否正在失去作为‘原生人类文明’的某些本质特质?”
艾琳娜的质询,像一把冰冷的手术刀,剖开了笼罩在危机之上的迷雾,露出了其下可能更加狰狞的真相。她并没有给出答案,而是抛出了一连串令人不安的问题,迫使所有接触到这份文件的人,不得不跳出“生存第一”的惯性思维,重新审视他们所处的整个局面。
这份文件在委员会高层引发了激烈的、密密的争论。
“危言耸听!在生死存亡之际,质疑我们唯一的希望(林牧)和刚刚出现的新力量(觉醒者),这是在动摇军心!” 持保守立场的人激烈反对。
“但她的问题无法回避!如果我们连敌人真正的目的、盟友真正的立场都不清楚,所有的挣扎可能都只是在一个设计好的舞台上表演!” 支持深入调查的人据理力争。
“立刻找到她!带她到安全的地方!我们需要她的头脑!” 更多理智的声音呼吁。
然而,当委员会派出的救援小队根据信号源定位到阿尔卑斯山那个避难所时,却发现那里早己人去楼空。只留下一些简陋的生活痕迹,以及用碎石在墙壁上刻下的、最后一段信息:
“我去寻找‘观察者’的视角了。不必寻找。当你们真正需要答案,而非仅仅是安慰时,我自会出现。”
——艾琳娜
她消失了。如同她突兀地提出疑问一样,她的离开也充满了谜团。
艾琳娜的疑问,如同一颗种子,被埋进了全球意识网络的土壤中。它不会立刻开花结果,但它所带来的怀疑与思考,己经开始在暗处滋生、蔓延。
万界投影中,一条匿名的、没有任何文明标识的评论,在关于人类近期动态的讨论中悄然滑过,并未引起太多注意,却仿佛是对艾琳娜疑问的某种遥远回应:
“质疑,是智慧火种得以存续的第一前提。这个样本,值得持续观察。”
林牧在维生舱中,无意识地皱紧了眉头。艾琳娜那份质询文件中蕴含的、冰冷的逻辑力量和深刻的怀疑精神,似乎透过情感网络的连接,刺痛了他那与公约紧密融合的意识。
疑问己被种下。
答案,需要人类用更多的牺牲、智慧与勇气,在血与火的道路上去寻找。
而艾琳娜·伏尔科娃,这个提出了问题却拒绝提供答案的女人,她的行踪与目的,也成为了笼罩在人类文明未来之上的,又一层迷雾。
(http://www.220book.com/book/WZB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