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办公厅的走廊比陈默想象中还要安静。深红色的地毯吸收了所有脚步声,两旁的办公室门紧闭,只有偶尔传来的电话铃声打破这片寂静。
"陈主任,您的办公室在这里。"秘书小孙轻声说着,推开一扇厚重的木门。
办公室宽敞明亮,红木办公桌擦得锃亮,真皮座椅柔软舒适,与信访局那间简陋的办公室形成了鲜明对比。窗外正对着市委大院的正门,可以俯瞰整个前广场。
"办公厅的工作主要是协调和服务,"小孙继续介绍,"您分管综合一处和会议处,具体工作安排秘书长老王会跟您谈。"
陈默点点头,目光落在办公桌上的一份文件上——《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
这时,办公室门被轻轻敲响。一位五十多岁、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人走了进来。
"陈主任,欢迎欢迎!我是办公厅秘书长王明远。"他热情地握住陈默的手,"早就听说您是个实干家,办公厅正需要您这样的人才。"
"王秘书长过奖了,我还要多学习。"
王明远在沙发上坐下,小孙立即端上茶水。
"办公厅的工作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王明远推了推眼镜,"主要是服务领导、协调各方、保障运转。你现在分管的这两个处室都很关键啊。"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特别是现在这个时期,市里正在推进国企改革,很多敏感问题都需要谨慎处理。"
陈默立即明白了话中的深意。
送走王明远,陈默立即调来了分管处室的人员档案和近期工作资料。他发现综合一处处长李强是吴天雄的老部下,而会议处处长赵梅则是张启明推荐提拔的。
下午的见面会上,陈默感受到了微妙的气氛。李强态度恭敬但保持着距离,赵梅则显得更为热情。
"陈主任,我们处主要负责市委重要会议的筹备和服务工作。"赵梅汇报时说,"最近正在筹备国企改革座谈会,这是当前的重头戏。"
李强接话:"综合一处主要负责文稿起草和调研工作。关于国企改革,我们己经在做前期调研了。"
散会后,陈默特意留下了近三年的会议纪要和工作简报。他要尽快熟悉情况,特别是国企改革的进展情况。
晚上加班时,陈默发现了一份很有意思的材料——市纺织厂的改制方案。这家有着五十年历史的老厂,现在面临着严重的经营困难,改制方案中提到了"减员增效"。
陈默想起在经建处时,马向东也曾经提出过类似的主张。但这次的范围更大,涉及两千多名职工的去留。
第二天一早,陈默首接去了市纺织厂。他没有通知任何人,以个人身份在厂区转了一圈。
破旧的厂房,老化的设备,但工人们仍在认真工作。在厂门口的公示栏前,几个老工人正在议论纷纷。
"听说要裁掉一半人,这叫我们怎么活啊!"
"五十多岁的人了,上哪再找工作?"
陈默走过去搭话:"老师傅,厂里情况这么严重?"
一个老师傅打量着他:"看你像个干部,跟你说实话吧。厂子是有困难,可也不能这么搞啊!我们为厂子干了一辈子,说不要就不要了?"
回到办公室,陈默立即调来了纺织厂的详细资料。他发现,这个厂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管理不善和设备老化,如果能够引进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未必没有出路。
在随后召开的国企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陈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对纺织厂这样的老企业,不能简单采取减员增效的方式。应该多方施策,既要考虑企业效益,也要考虑职工安置。"
主持会议的常务副市长看了他一眼:"陈主任的想法很好,但现实是市财政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改造老企业。"
李强立即接话:"我们做过测算,如果保留纺织厂,改造资金至少需要五千万。而如果破产清算,市里只需要拿出两千万安置职工。"
"这两千万能够妥善安置职工吗?"陈默问。
会场一时沉默。
会后,王明远找到陈默:"陈主任,改革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
陈默明白这是在提醒他。但他还是说:"王秘书长,如果改革的代价要由最弱势的群体来承担,这样的改革能成功吗?"
在陈默的坚持下,改革领导小组同意重新研究纺织厂的改制方案。陈默亲自带队,到纺织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深入调研。
调研期间,他住在厂区招待所,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听取了各个方面的意见。让他意外的是,工人们并不是反对改革,而是希望改革能够更加公平合理。
"陈主任,"一位老劳模激动地说,"我们不是怕改革,是怕某些人借着改革的名头中饱私囊!"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陈默。他想起在北岭乡时,扶贫资金被挪用的事情。
调研结束后,陈默撰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提出了"改制与改造并重,安置与发展同步"的新思路。报告不仅分析了问题,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报告上交给市委后的第三天,陈默接到了刘建国的电话。
"陈默,你的报告我看到了。"刘建国的声音带着赞许,"很有见地,也很有担当。省里正在研究类似的问题,你的做法很有参考价值。"
"刘处长,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民心天平》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该做的事往往是最难做的事。"刘建国说,"告诉你一个消息,省里可能要推广江州的经验。"
这个消息很快得到了证实。在省委召开的改革工作座谈会上,江州市纺织厂的改制经验被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交流。陈默应邀参加了会议,并做了发言。
从省城回来,陈默发现办公厅的气氛有了微妙的变化。李强对他的态度明显恭敬了许多,而王明远则更加热情。
"陈主任,张书记要见你。"一天早上,王明远兴冲冲地告诉他。
市委书记张建国的办公室在市委大楼顶层。这是陈默第一次单独向市委书记汇报工作。
"小陈,坐。"张建国五十多岁,目光犀利,"你在纺织厂改制问题上做得很好。既坚持了原则,又解决了问题。"
"谢谢张书记。"
"现在有个更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你。"张建国说,"市里准备成立重点工作督查办公室,我想让你来负责。"
陈默心中一震。这个督查办首接对市委负责,权力很大,但也容易得罪人。
"怎么?有困难?"
"没有。"陈默立即说,"我一定全力以赴。"
督查办成立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对全市在建重点项目进行督查。陈默带领督查组的同志们,马不停蹄地跑遍了各个工地。
在开发区,他们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新入驻的一家电子企业存在环保隐患,废水处理设施不达标。
"这是招商局引进的重点项目,"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面露难色,"是不是...通融一下?"
"重点项目更要严守环保底线。"陈默态度坚决。
督查报告递交后,引起了很大反响。那家企业的老板通过各种关系找到陈默,甚至提出"表示表示",都被他严词拒绝。
这天晚上,陈默加班整理第二天的督查材料,突然接到林静的电话。
"陈默,听说你最近在督查重点项目?"林静的声音有些担忧,"要小心,有些人可能会狗急跳墙。"
"放心吧,我有分寸。"
"还有..."林静顿了顿,"马向东最近活动很频繁,好像在运作复出的事。"
这个消息让陈默警惕起来。
果然,在随后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上,有人对督察工作提出了质疑。
"督查工作要把握好度,不能影响经济发展。"一位常委说,"特别是对一些重点项目,还是要以支持为主。"
陈默列席会议,平静地回应:"督查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如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这样的发展不可持续。"
张建国最后拍板:"督查工作要继续开展,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
散会后,王明远悄悄对陈默说:"刚才发言的是组织部孙部长,他和马向东关系很好。"
陈默点点头,心里明白,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
督查工作继续深入,又发现了几起违规问题。陈默坚持原则,要求限期整改,得罪了不少人。
一天,陈默接到老家打来的电话,说他母亲住院了。他急忙请了假赶回老家。
在医院,他意外地遇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马向东。
"陈主任,真巧啊。"马向东皮笑肉不笑地说,"听说伯母住院了,我特意来看看。"
"谢谢,不敢劳驾。"
"哪里话。"马向东压低声音,"陈主任,官场上的事,有时候不必太认真。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陈默冷冷地说:"我做事只认原则,不认人。"
马向东脸色一变,悻悻离去。
母亲出院后,陈默立即返回工作岗位。他感觉到,周围的空气更加紧张了。
这天,督查办接到一个匿名举报,反映市建设局在工程项目招标中存在问题。陈默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核查。
核查过程中,各种阻力接踵而至。有人说情,有人施压,甚至有人威胁。
"陈主任,这个案子牵涉面太广,是不是先放一放?"王明远委婉地劝道。
"王秘书长,如果我们对违法行为视而不见,那就是对人民的犯罪。"
经过一个月的艰苦调查,问题终于查清:建设局副局长确实在多个项目招标中收受贿赂。案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这个案子的查处,在全市引起了震动。陈默因此得罪了更多人,但也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在年底的考核中,督查办的工作得到了市委的充分肯定。张建国在总结大会上特别表扬了陈默。
散会后,张启明找到陈默:"干得漂亮!不过你要有心理准备,明年的任务更重。"
"什么任务?"
"市里准备对开发区进行重新规划,这个重任很可能落在你身上。"
陈默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窗外的城市。开发区,那是他职业生涯起步的地方,也是诸多矛盾交织的地方。如今要回去主持重新规划,这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手机响了,是赵老西发来的短信:"陈主任,听说您要回开发区主事?青石村的乡亲们都支持您!"
陈默回复:"谢谢信任,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陈默知道,在新的岗位上,他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和更加艰巨的挑战。但他己经做好了准备。
(http://www.220book.com/book/WZL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