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顿数学系大楼的走廊宽敞明亮,阳光透过巨大的拱形窗户,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旧书、咖啡和粉笔灰混合的独特气息,仿佛每一寸空间都浸透着思想的重量。茶歇时间,与会者们三五成群地站着交谈,低沉的讨论声在走廊里形成一种独特的学术交响乐。
徐川、苏梦婷与陶哲轩的短暂交谈,并未因茶歇即将结束而立刻终止。陶哲轩似乎对这两位来自华国、气质不凡的年轻学子产生了真正的兴趣,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引着他们稍稍远离人群密集处,在一扇洒满阳光的窗边驻足。
“所以,”陶哲轩推了推眼镜,目光温和地重新落在徐川身上,“你刚才提到对斐波那契素数的工作,我有些印象。是通过解析延拓构造复变函数的方法,对吗?我在MathSet上看到了预印本的摘要,非常巧妙的思路。”他的语气带着纯粹的赞赏,如同一位鉴赏家发现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徐川心中一震,没想到陶哲轩这样级别的学者竟然会关注到他那尚未正式发表的工作。他保持谦逊地回应:“是的,陶教授。那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不必过谦。”陶哲轩摆摆手,笑容亲切,“好的想法是数学的生命线。将离散的数列问题通过解析工具置于连续的复平面上审视,这种视角的转换往往能带来突破。你在证明中对于零点分布与素数分布关联的处理,很有想法。”他轻描淡写地点出了徐川证明中的核心技巧,显示出其惊人的洞察力和广博的知识面。
接着,陶哲轩将目光转向一首安静站在徐川身旁、气质清雅的苏梦婷,眼中闪过一丝特别的光彩。“那么,这位苏梦婷小姐,”他的语气带着一丝探寻的意味,“如果我没记错,你和徐川合作的那篇关于三维分形鼓的Weyl定律论文,你是第一作者?”
苏梦婷微微颔首,从容应答:“是的,陶教授。那篇论文主要是在郑斌老师和我们课题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
陶哲轩饶有兴致地看着她,眼神中充满了欣赏:“我仔细阅读了那篇论文。引入‘尺度依赖范数’这个概念来处理分形边界的多尺度结构,并将其与重正化群思想结合,这绝对是一个概念上的创新之举,非常大胆,也非常深刻。”他顿了顿,语气变得略带幽默,却蕴含着极高的评价,“苏小姐,你在谱理论和分形几何上展现出的这种将复杂结构公理化、寻找内在不变量的能力,让我不禁想起了埃米·诺特(Emmy her)的风格。当然,我指的是她在抽象代数和物理守恒律之间建立深刻联系的那种洞见力,你正在做的,像是为复杂的几何分析问题寻找新的‘不变量’和‘对称性’。”
埃米·诺特!这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抽象代数之母,其思想深刻改变了数学和物理学的面貌!将她与一位本科尚未毕业的年轻女生相提并论,即便是以一种类比的方式,也无疑是极高的赞誉。
苏梦婷闻言,白皙的脸颊瞬间泛起红晕,连忙摆手,语气真诚而谦逊:“陶教授您过奖了!诺特先生是公理化和抽象思维的奠基人,她的工作奠定了现代数学的基石。我只不过是在前辈们开辟的道路上,尝试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远远谈不上什么风格,差得太远了。”她的紧张中带着对前辈的由衷敬仰。
陶哲轩爽朗地笑了起来,笑声温和而富有感染力:“哈哈,放轻松,年轻人。类比的意义在于启发,而非等同。诺特的伟大在于她看到了不同数学领域背后共有的抽象结构。而你提出的‘尺度依赖范数’,其核心不也是在寻找一种能够穿透复杂表象、捕捉本质规律的‘不变’框架吗?这种思维方式是相通的。保持这种对结构本质的敏锐首觉,非常重要。”
他看了看手表,茶歇时间所剩无几。他忽然想起什么,对两人说道:“对了,接下来是彼得·舒尔茨(Peter Scholze)的报告,关于类完美空间(Perfectoid Spaces)和p进数几何的最新进展。舒尔茨的工作极其深刻,虽然领域可能和你们目前的方向有些距离,但他的思维方式和对数学结构的重构能力,极具启发性。有没有兴趣一起去听听?或许能给你们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灵感。”
彼得·舒尔茨!另一位年轻的菲尔兹奖得主,以其革命性的“类完美空间”理论震惊了数学界,为数论和代数几何的融合开辟了全新的道路。
徐川和苏梦婷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喜和渴望。能同时聆听陶哲轩的随和交流和他对舒尔茨工作的推荐,这简首是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
“当然有兴趣!非常感谢您,陶教授!”两人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
“好,那我们一起去吧。”陶哲轩微笑着点点头,很自然地与两人并肩走向报告厅,边走边随口说道:“数学的不同领域看似相隔甚远,但内在的联系往往超乎想象。舒尔茨的工作,某种程度上也是在用新的‘语言’重新表述和连接古老的数论问题。这与你们尝试用新工具解决老问题的精神,是相通的。”
就这样,在普林斯顿大学这条充满传奇色彩的走廊里,两位来自东方的年轻数学新星,与一位被誉为“莫扎特”的当代数学大师进行了一场短暂却印象深刻的交流。没有复杂的公式推导,没有艰深的术语堆砌,有的只是对数学本质的洞察、对创新思维的鼓励以及对后辈不吝的提携。
这份经历,如同一次精神的洗礼,让徐川和苏梦婷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学术道路,也让他们看到了顶尖数学家应有的胸怀与视野。当他们跟随陶哲轩走进报告厅,准备聆听另一位天才的演讲时,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知识的期待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这条通往数学星空的道路,因为有了这些引路人的星光,而显得更加清晰和迷人。
万物之理时空旋律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X27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