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刘伯温就在家待着了,心情郁闷,郁郁寡欢!
他知道,这是老朱不放过他啊!
这一切都被暗中探听的马皇后得知了。
她自觉有点对不住人家刘伯温。
没奈何,微服私访,带着几个随从去了刘府!
刘伯温大惊失色,急忙拜见。
两人进到书房,马皇后歉意开口道“伯温,这次的事情,我没有办成,你不会怪我吧?”
刘伯温道:“臣不敢!”
马皇后叹口气道:“这事,皇上不松口,我一时也没办法,我知道你一生淡泊名利,不是那种趋炎附势,贪图名利的小人。”
“你想归养,安享晚年。也是人之常情。”
刘伯温道:“多谢皇后体恤,知我心意。”
马皇后语重心长又道:“伯温,这次,你再忍耐一下,再忍耐几年时间,那时候天下愈发稳固,皇上身边能人也多了,我必定再想皇上争取,让你致仕还乡,安度晚年!”
“我决不食言!!!!”
刘伯温眉头一皱,心里有点不相信了。
“这事当真能办到吗?只怕……”
“你什么也别怕,因为这是我对你刘伯温的承诺!!!”
马皇后斩钉截铁道。
皇后的承诺???
这分量就大了!
刘伯温当场就感动的不要不要的!
毕竟,马皇后的人品摆在那里,他刘伯温还是认可的!
堂堂一个皇后都这么对臣子表示了,他刘伯温还能说什么?
只得感激磕头拜谢,答应留下来了!
……
与此同时,朱元璋在处理完国政后,觉得自己最近的一系列表现,都非常完美。
这些都是赵吉的功劳,让他预知了未来,可以轻松抵挡解决倭寇和北元。
现在他愈发的对赵吉信任和依赖了。
他一有空,就想去酒楼见赵吉,聆听教诲和指导。
于是,他趁着某天不忙的时候,再次和马皇后,李善长去了酒楼!
这一次。大家都轻车熟路,没有了一开始的惊讶!
赵吉见金主爸爸又来了,赶忙出来迎接,笑脸相迎。
几人客套几句,坐下,赵吉照例去弄了几个小菜,上了猫胎酒。
“小赵,你上次说的人人要有钱,就要发展商业,做生意啥的,这个生意具体怎么做?”
“我华夏几千年不都在做生意吗?小买小卖的!”
朱元璋有点困惑!
生意,古已有之。
就连马皇后李善长也颇为好奇。
“呵呵,这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小买小卖只是初级阶段,真正的做生意是建造厂房,雇佣员工,做大做强!”
“例如织布纺纱,是最基本的生产生意!”
“一个大的纺纱织布工厂,可以有几千上万人,这才是真正的商业生意世界!”
什么???
几千上万人一起纺纱织布??
我滴妈呀!!
老朱,马皇后,李善长都听傻了!
这也太夸张了吧?
“不是,小赵,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几千上万的人在一起做工织布?这怎么可能?”
“你大概还不知道,纺织都是在家里女人干的,何必要让他们聚在一起呢?”
朱元璋不由得诧异道。
马皇后和李善长也有点摸不着头脑。
赵吉摇摇头,表示无语。大明酒鬼:摊牌了,咱就是朱元璋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大明酒鬼:摊牌了,咱就是朱元璋最新章节随便看!
只得耐心解释道:“集中力量办大事!你不懂吗?”
“靠着家庭小作坊才能生产多少?效率极其低下。”
“如果可以由大商人,或者朝廷直接出面,半个工厂,召集上万员工一起每天固定工作,就可以大幅度的提高生存力了,也可以极快的生产出所有需要的东西。”
“你所说的家庭主妇纺纱,极其低下,最开始的纺纱机器,叫做珍妮纺纱机!”
“这种机器可以快速纺纱,最低端的机器都可以代替八个人工,每天纺纱的数量,甚至,代替几十上百人一起纺织。”
“大大的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效率大大的提高!”
什么???
啊这???
我滴妈呀!
可以代替至少八个人工的纺纱机器?
甚至上百人?
这怎么可能?
朱元璋,李善长,马皇后都吓到了。
他们如何不知道纺织的效率低下,一个主妇没日没夜的辛劳,才可以纺纱出来。
现在居然有可以至少代替八个人的机器,要是真的,那就真的不得了了。
毕竟节省了这么多的人力和时间。
他们又不傻!
就像,一个厉害的士兵可以干至少八个士兵的活
一个农民可以干八个农民的活?
这种出来的东西,不就翻了八倍吗?
天啊!
“小赵,真的有这么神奇的那个机器吗?我怎么从未听过,你可以详细讲讲吗?”
马皇后立马露出极大的兴趣。
她以前穷的时候,也带着一批妇女,纺纱织布,对于这一行非常了解。
也知道,这工作有多苦。
一天纺纱下来。也弄不了多少。
“呵呵,也罢,我就跟你们讲讲!”
“这个珍妮纺纱机,乃是工业革命的第一台关键核心起点机器!!”
“是由一个织工叫做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在1764年发明的。
以后,在1770年正式获得专利,它彻底打破了传统纺纱业的效率瓶颈,直接推动英国从“手工工场时代”迈向“机器大工业时代。”
“这个东西,彻底改变了传统纺纱机的方式
他的构造也不难:
机身由木质框架构成,顶部装有一组“罗拉”(圆柱形滚轴),下方并排安装多个纱锭,初期可以8个,后期可以增至80个,通过手摇曲柄驱动罗拉和纱锭联动。
他的工作流程也很简单。
1.工人将棉花纤维(棉条)喂入罗拉之间,罗拉转动将棉条牵伸拉细;
2.牵伸后的棉纤维被输送到下方的纱锭,纱锭高速旋转对纤维加捻,形成棉纱;
3.多个纱锭同步工作,工人只需手摇曲柄,即可同时纺出多根棉纱,无需逐个操作。
后期,可以将木质部件改为金属,以此提升耐用性。
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锭子数量,从8锭到80锭。
动力从手摇改为水力,甚至后来适配蒸汽机,使单机日产量提升20倍以上。”
什么????
啊这???
我滴妈!!
这么厉害??
提高20倍效率!
天啊!
不敢相信!
匪夷所思!
朱元璋他们听的都有点傻眼了!
这种新奇事物,直接给他们干懵逼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X2Z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