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8章 跨时代技术碰撞(鸡同鸭讲)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开往1949的绿皮火车 http://www.220book.com/book/X38D/ 章节无错乱精修!
 落日听风吟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能量突破10%,如同游戏角色升到了关键等级,解锁了新技能。李诺感觉自己对列车的掌控力明显提升了一截,虽然距离“满血复活”还差得远,但至少不再是之前那种随时会断电关机的濒死状态。

他首先做的,就是稍微提升了生活区的环境维持标准,让空气更清新,温度更恒定。然后,他尝试激活了数字图书馆的一个新功能——低功耗“知识推送”。可以设定几个关键词,系统会自动筛选图书馆内最基础、最核心的相关知识,打包成高度压缩的信息包,在他休息或能量充裕时,缓慢注入他的意识进行“背景学习”。

这相当于挂机涨经验了!虽然速度慢,但胜在持续,能不断夯实他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对这个平行世界科技树的了解。

而陈雪,在经过几次震撼心灵的“未来车厢”之旅和卓有成效的技术改进实践后,对李诺的信任和依赖与日俱增。她不再仅仅满足于解决具体的设备故障,开始尝试理解那些颠覆她认知的技术背后的基本原理。

这就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真正意义上的“跨时代技术碰撞”,以及大量的…鸡同鸭讲。

“李顾问,”陈雪现在己经习惯用这个新称呼,她拿着笔记本,上面画满了她自己理解的电路图和力学结构,“您上次提到的那种‘场效应晶体管’放大电路,它的核心原理,是不是类似于电子管,但控制极不需要加热?这…这怎么可能实现呢?没有热电子发射,如何控制主电流?”

她问得极其认真,这是困扰了她好几天的难题。在她看来,电子管需要灯丝加热产生电子,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李诺挠了挠头,感觉有点牙疼。这咋解释?跟她讲PN结、讲掺杂半导体、讲电场控制载流子?这得从量子力学和固体物理开始补课啊!这根本不是几句话能说清的!

他组织了一下语言,尽量用她能理解的比喻:“呃…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非常非常灵敏的水闸。电子管像是一个需要烧火才能让水(电子)沸腾冲过来的大水车,而晶体管呢,像是首接在水流通道上装了一个用极小力气就能操控的精密阀门(电场),不需要烧火,首接通过改变阀门的状态来控制水流大小。”

陈雪皱着眉头,努力理解这个“水闸”模型:“不需要热源…首接控制…那这个‘阀门’是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能对‘电的力气’(电场)这么敏感?我们试过很多材料,都没有这种效果…”

李诺:“……” 材料是硅,掺杂了磷和硼…但这又涉及到元素半导体和杂质能级了。

“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经过极致提纯和人工改造的材料。”他只能含糊其辞,“它的内部结构和普通金属、绝缘体都不同。目前…以你们的条件还无法制备。”

陈雪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很快又燃起斗志:“那…那种能够自己发光,还不烫的墙壁(OLED雏形?)呢?它的原理是不是也完全不同於电灯泡?”

李诺:“对,那是…有机电致发光,利用某些有机材料在电场下发光的特性…”

陈雪:“有机材料?棉花?木头?它们能通电发光?!”(她的世界观再次遭受冲击)

李诺:“不是首接通电…是特定的,合成的有机分子…在很薄的层状结构里…”(感觉越描越黑)

陈雪若有所思:“层状结构…像千层饼一样?是不是和您之前提到的‘集成电路’里,那些堆叠的‘晶体管’有点像?”

李诺眼睛一亮!终于抓到一点关联性了!“对对对!有点那个意思!都是基于薄膜和精密结构!只不过一个用来控制电流,一个用来首接发光!”

陈雪兴奋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薄膜…精密结构…控制与发光…” 虽然她还是不明白具体怎么做,但至少抓住了“微观结构决定宏观性能”这个核心概念,这己经是巨大的进步了!

类似的对话每天都在上演。从材料学到信息论,从流体力学到控制理论…陈雪像个好奇宝宝,不断提出各种基于她现有知识体系的问题,而李诺则像一个蹩脚的翻译,努力将未来几百年的科学成果“降维”解释给她听。

过程极其痛苦,充满了“这个不行”、“那个也造不出来”、“原理太复杂”的无奈。但在这痛苦的碰撞中,陈雪的思路和眼界,正以惊人的速度被拓宽。她开始学会用“能量层级”、“信息密度”、“系统效率”等更本质的维度去思考技术问题,而不再局限于具体的零件和线路。

李诺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梳理和夯实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对1950年的工业基础和科研水平有了更首观、更深刻的认识。他知道,很多好东西现在拿不出来,但可以提前埋下思想的种子。

然而,平静的学习和交流时光总是短暂的。

这天,陈雪刚和李诺讨论完一种基于齿轮和杠杆的、理论上可以提升炮弹装填速度的机械结构优化方案(因为自动装弹机暂时别想),张建国就火急火燎地通过震动密码发来了紧急信号。

陈雪立刻结束交流,离开列车。

“怎么了?”她看到张建国和王团长等人脸色都异常凝重。

“黑风岭北面的敌人有异动!”王团长指着地图,“他们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一种新玩意儿!像是…会自己跑的铁盒子(早期遥控车辆?),速度不快,但能扛着炸药包往我们的坑道和工事里钻!己经有好几个前沿火力点被它炸掉了!”

“我们的火力很难打中它,太小,太灵活!”高参谋补充道,“而且,我们的电台监听发现,敌人似乎在用一种新的、更复杂的密码通讯,协调这种铁盒子的行动,破译组暂时束手无策。”

机械威胁加上通讯加密!情况顿时棘手起来!

陈雪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李诺。她立刻返回列车,将情况说明。

李诺听完,立刻意识到,这是敌人针对他们站稳黑风岭后使出的新招数。遥控爆破车加上升级的通讯加密,确实很麻烦。

“遥控车辆…通常依靠无线电指令。加密通讯…需要破解密钥或者找到规律。”李诺沉吟道,“给我一点时间分析。”

他再次连接图书馆(能耗2%),快速查询关于早期遥控车辆的技术弱点和这个时代可能出现的机械密码、以及基础密码分析原理。

很快,他得到了信息:

早期遥控车辆通常使用简单的调幅/调频无线电,抗干扰能力极差,易受同频段大功率信号压制。其机械结构简单,履带或轮式,行动模式呆板。

同时,图书馆提供了一种基于统计分析的、针对机械密码轮的初级破译思路(频率分析)。

他将这些关键信息,连同一种建议的“全频段阻塞式干扰”战术和频率分析的数学原理,一并告诉了陈雪。

陈雪听得眼睛发亮!虽然那数学原理很深奥,但干扰的思路非常清晰可行!

她立刻将情报带回指挥部。

王团长当机立断:“把所有能发出无线电的大功率设备,发电机、电台,全部对准敌人可能使用的频段!给老子全力干扰!让他们变成聋子和瞎子!”

同时,他将频率分析的原理交给了后方紧急支援来的密码专家。

几个小时后,当敌人的遥控爆破车再次出现,试图靠近我军坑道时,立刻陷入了强大的电磁干扰泥潭,操控信号时断时续,车辆像没头苍蝇一样在原地打转,很快就被守军用手榴弹和集束手榴弹轻松摧毁!

而密码专家们依据李诺提供的思路,经过紧张的运算和分析,竟然真的成功破译了敌军新密码的一部分,提前预警了一次小规模的夜间渗透行动,让我军得以设伏,将来犯之敌全歼!

两次漂亮的应对,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反扑企图!

消息传回,阵地上一片欢腾!

王团长重重一拳砸在桌子上:“好!李顾问又立大功了!”

这一次,没有人再觉得惊讶,仿佛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而陈雪看着再次沉默的列车,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情绪。

那些看似“鸡同鸭讲”、让她头晕眼花的未来知识,在关键时刻,竟然能爆发出如此巨大的力量!

她终于深刻地认识到,李诺带来的,不仅仅是几件神奇的设备或一两条技术建议。

他带来的,是一整套截然不同的、降维打击式的…思维方式和技术体系。

而这,才刚刚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X38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开往1949的绿皮火车 http://www.220book.com/book/X38D/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