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7章 淮水蛟灵作祟记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丝路梵音:安世高传 http://www.220book.com/book/X454/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一笑三千”推荐阅读《丝路梵音:安世高传》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从徐州回到洛阳不久,安世高便听闻淮水流域发生异事。沿岸多个村庄报告称淮水中出现怪影,有渔民失踪,船只无故翻沉。地方官员祭祀河伯,却毫无效果,反而灾异愈演愈烈。

这一日,洛阳白马寺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淮水畔陈家庄的族长陈老丈。他风尘仆仆,一进寺门便跪地叩拜:

“求法师救救我们淮水百姓!水中妖物作祟,己害了十余条人命。官府无能,百姓惶恐啊!”

安世高扶起老丈,细问详情。原来,自三个月前开始,淮水一段河道每到月夜便会出现巨大黑影,伴随着怪异的吸水声。己有数艘渔船神秘失踪,岸边的牲畜也常常不翼而飞。

“最可怕的是,”陈老丈声音颤抖,“前夜我那八岁的孙儿在河边玩耍,竟被一道黑气卷入水中!幸得村民相救,但至今昏迷不醒。”

安世高沉思片刻,道:“此事蹊跷。待贫僧亲往查看。”

智严等人纷纷劝阻:“师父,此事凶险,何必亲身犯险?”

安世高却道:“佛法慈悲,怎能见众生受苦而不救?”

三日后,安世高带着智严、慧明等弟子,随陈老丈来到淮水畔的陈家庄。

村庄笼罩在恐慌之中。河边设立了祭坛,供奉着河伯,但香火冷清,显然百姓己经对传统祭祀失去信心。

安世高先去看望昏迷的孩童。孩子面色青紫,呼吸微弱,身上还有淡淡的水腥味。

“此非普通溺水。”安世高仔细观察后说,“待我今夜一探究竟。”

月圆之夜,安世高独自来到河边,在一处高地上静坐。子时将至,河面突然翻涌,一个巨大的黑影缓缓浮出水面。那物似蛇非蛇,头生独角,目如铜铃,在月光下泛着幽幽青光。

“原来是蛟。”安世高心中了然。

这时,蛟龙似乎察觉到生人气息,猛地向安世高扑来!狂风大作,河水倒灌。

安世高不慌不忙,结印诵咒:“唵 阿鼻 羯帝 羯帝 波罗羯帝 波罗僧羯帝 菩提萨婆诃!”

咒音一起,蛟龙如遭重击,翻滚着退回水中。但牠显然不甘心,在河中掀起巨浪,整个村庄都在震动。

次日,安世高召集村民:“此蛟修炼千年,己具神通。然牠为何在此作祟,还需查明缘由。”

他请村民带路,沿河勘察。在一处河湾,安世高发现河底隐隐有宝光闪烁。

“原来如此。”他叹道,“此蛟是在守护水下宝物。”

经过打听,村民回忆起一桩旧事:数十年前,曾有一支商船在此沉没,船上载有西域进贡的佛舍利。想必是蛟龙得了舍利,借其灵力修炼。

安世高决定与蛟龙沟通。当夜,他再临河畔,以神通入定,与蛟龙神识相接。

在定境中,他见到蛟龙的本来面目——原是一条修行千年的白蛇,因得佛舍利而化蛟。但因执著宝物,心生贪念,终成妖物。

“你既得佛法加持,为何反害众生?”安世高问。

蛟龙神识回应:“人类贪婪,欲夺我宝。我不过自卫而己。”

“舍利本是佛法圣物,当利益众生,岂能据为己有?”安世高开示,“执着是苦,放下即自在。”

经过三日劝说,蛟龙终于醒悟。但牠提出条件:“我可以交出舍利,但需法师超度那些因我而死的亡魂。”

安世高应允。于是在淮水畔设坛,举行为期七日的超度法会。

法会最后一日,奇迹发生。蛟龙浮出水面,口中吐出一颗舍利。舍利光芒万丈,照亮整个河面。同时,数十道白光从河中升起,那是被超度的亡魂。

蛟龙在佛光中蜕去蛟身,化作一条白龙,向安世高点头三拜,腾空而去。

从此,淮水恢复平静,甚至比以往更加温顺。陈老丈的孙儿也奇迹般苏醒,毫发无伤。

消息传开,沿岸百姓纷纷皈依佛法。安世高借此机缘,在淮水畔建立寺庙,供奉那枚佛舍利。

然而,此事却引起了朝廷的注意。

一月后,皇帝特使来到白马寺,传达旨意:请安世高入宫,详询淮水神迹。

宫中,皇帝好奇地问:“朕闻法师降服蛟龙,可是真事?”

安世高谦逊回答:“非是降服,乃是度化。佛法慈悲,能度一切众生。”

皇帝再问:“那蛟龙果真化作白龙飞升?”

“心生慈悲,脱胎换骨。”安世高妙答,“众生本具佛性,迷则为妖,悟则成圣。”

这次对话后,皇帝对佛法更加信服,特准在淮水畔修建皇家寺庙,赐名“化龙寺”。

然而,朝中仍有质疑之声。以司空张温为首的一批大臣,上书称“妖僧惑众,当严加管束”。

面对非议,安世高不辩不解,只专心译经。他将在淮水的经历融入《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翻译中,特别强调“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的深意。

一日,张温亲自来到白马寺,欲与安世高辩论。

“法师称众生平等,然君臣父子,尊卑有序,岂可混淆?”张温质问。

安世高从容应答:“世间法有尊卑,出世间法本平等。如人在梦中,有贵贱差别;醒时方知,本是同一心识。”

他进一步解释:“忠君爱国,孝养父母,是世间善法;明心见性,觉悟成佛,是出世间法。二者各安其位,不相妨碍。”

张温听后,沉默良久,最终叹道:“往日固执己见,不知佛法圆融。今闻法师开示,方知自己狭隘。”

从此,张温成为佛法护持,常在朝中为佛教辩解。

淮水度蛟的事迹,通过商旅行人传遍大江南北。许多人因此对佛法产生信心,各地求法者络绎不绝地来到洛阳白马寺。

安世高把握这个机缘,加快译经步伐。《华严经》、《法华经》等重要大乘经典相继译出,汉地佛法进入全新阶段。

然而,安世高心中明白,神通度人终是方便,佛法根本在智慧。他在晚课时常告诫弟子:

“勿执神通,当求智慧。淮水之事,如指月之指,重要的是所指之月——众生本具的佛性。”

在他的引导下,汉地佛教始终坚持以智慧为核心,未陷入神通的迷执。

岁月流转,淮水依旧东流。化龙寺的钟声每日准时响起,提醒着过往行人:在这看似平凡的河流中,曾发生过一段佛法度生的传奇。

而安世高的脚步并未停歇。他知道,还有更多的众生等待度化,更多的地区等待佛法的滋润。佛法东传的伟业,还需要他继续前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X45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丝路梵音:安世高传 http://www.220book.com/book/X454/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