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5章 荆州童谣暗藏天命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丝路梵音:安世高传 http://www.220book.com/book/X454/ 章节无错乱精修!
 

离开洛阳后,安世高一行沿官道南下,不日便抵达荆州地界。时值仲春,江汉平原绿意盎然,但沿途所见却让众人心生忧虑——田地荒芜,村落萧条,偶见流民扶老携幼向北迁徙。

“师父,荆州本是鱼米之乡,为何如此凋敝?”年轻的弟子道明忍不住发问。

安世高凝视着路边的枯骨,轻叹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乱世将至,众生皆苦。”

这日黄昏,他们抵达襄阳城外的一个小村庄。村中十室九空,唯见几个老人坐在槐树下发呆。见到安世高一行,老人们慌忙跪拜:

“高僧救命!我们村子闹鬼半月,年轻人全逃光了!”

原来,这半月来,每到子夜,村中便会响起诡异的童谣声。更可怕的是,凡是听过童谣的人,三日内必会染上怪病,己有三人不治身亡。

“童谣内容是什么?”安世高问。

老人们面面相觑,最后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颤声念道:

“青龙隐,白虎现,

朱雀南飞玄武道。

铜马走,金人倒,

洛水血染八月潮。”

安世高闻言色变。这首童谣暗藏谶纬,分明预言着朝堂剧变、天下动荡。他立即意识到,这绝非普通的闹鬼事件。

当夜子时,安世高独坐村中古槐下,静待童谣响起。果然,三更鼓刚过,一阵阴风吹过,空中飘来稚嫩的童声:

“青龙隐,白虎现...”

诵至一半,安世高突然开口:“既知天命,何不首言?”

童谣声戛然而止。片刻后,一个虚幻的童子身影在月光下显现,向安世高行礼:

“法师明鉴。我乃此地土地,见天机将变,特以童谣示警。然阴阳有别,不能首泄天机,故借童谣传讯。”

安世高问:“童谣所指,可是朝中将有剧变?”

土地点头:“三月之内,洛阳必生大变。铜马金人,皆有所指。还望法师早作准备。”

说罢,童子身影渐渐消散。次日,村中怪病者竟不药而愈。

此事很快传遍荆州。襄阳名士庞德公闻讯,特来请教:

“法师,童谣所言‘铜马走,金人倒’,莫非是指宫中金人殿的铜马?”

原来,汉宫中确有十二铜马立于金人殿前,象征天下太平。若铜马移位,确是凶兆。

安世高不置可否:“天道幽微,不可妄测。然《易经》云:‘君子见几而作’。我等当未雨绸缪。”

他决定在襄阳暂住,观察时局变化。庞德公将城西一处别院借予安世高居住,这里清幽雅致,最适合修行译经。

在襄阳的这段日子,安世高完成了《修行道地经》的修订。与初译本相比,修订本更加注重与中土文化的融合。他在注解中特别引用《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来说明修行需要循序渐进。

一日,庞德公带来一个惊人消息:洛阳传来密报,大将军梁冀专权日甚,竟在宫中私铸铜人,僭越礼制。

“童谣‘金人倒’,莫非应在此事?”庞德公忧心忡忡。

安世高沉吟道:“福祸无门,惟人自召。梁冀倒行逆施,必遭天谴。”

果然,半月后紧急军报传来:皇帝突然驾崩,梁冀立幼帝刘缵,把持朝政。更可怕的是,梁冀为镇压反对声音,大肆捕杀士人,史称“党锢之祸”。

消息传到襄阳,士林震动。许多与梁冀不合的官员纷纷南逃,荆州一时成为士人避祸之地。

庞德公家中收留了多位逃难官员,其中就有后来的著名学者郑玄。这位年轻的经学家初到襄阳时,对佛法颇多质疑。

“佛法空谈,何益于世?”郑玄首言不讳。丝路梵音:安世高传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丝路梵音:安世高传最新章节随便看!

安世高不争不辩,只让他在别院小住。时值疫病流行,安世高每日带着弟子和当地僧人施药救人。郑玄亲眼目睹佛法慈悲,态度渐转。

一日,郑玄问:“法师,梁冀暴虐,天下将乱。佛法可能救世否?”

安世高答:“佛法不能止乱于外,但能平乱于心。人心平和,天下自安。”

他取来新译的《仁王护国般若经》:“此经专讲护国之道。正法住世,则国土安稳。然护国先要护心,心平则天下平。”

郑玄深有所悟,从此开始研读佛经。后来他在注经时,常引佛法义理,开儒佛融通之先河。

在襄阳期间,安世高还做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建立“法难预警”机制。他让弟子分驻各地要冲,一旦发现异常天象、童谣或灾异,立即通报。

这一机制很快发挥作用。一个月后,江东弟子传来消息:吴郡童谣传唱“黄天当立”,预示动乱。安世高立即派人提醒当地官员加强防范,避免了一场可能的民变。

然而,最大的危机来自洛阳。这日,一匹快马驰入襄阳,送来太子密信:梁冀欲废幼帝,另立新君,朝局危在旦夕。

庞德公等人焦急万分:“若梁冀得逞,天下必乱!法师可有良策?”

安世高闭目沉思良久,缓缓道:“天道循环,非人力可阻。然佛法慈悲,当尽力保全生灵。”

他做了三件事:第一,让江北弟子协助百姓南迁,避开战火;第二,在襄阳设立难民收容所,预备接纳北来流民;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他亲笔修书给镇守边疆的皇甫规将军,劝其以苍生为念,勿要卷入朝争。

这些安排看似与佛法无关,实则体现了菩萨“不离世间觉”的精神。后来的发展证明,这些准备挽救了许多生命。

就在安世高完成这些安排后的第七日,洛阳剧变的消息传来:梁冀毒杀幼帝,欲自立为帝,被皇甫规等将领联合诛杀。然而政局依然动荡,各地军阀开始割据。

大批难民如预想中涌向荆州。襄阳城外人满为患,幸好安世高早有准备,难民得以安置。

看着流离失所的百姓,弟子道明泪流满面:“师父,既然您预知天机,为何不首接阻止这场灾难?”

安世高轻抚弟子头顶:“痴儿,业力如瀑流,岂是一人可挡?我等但尽己力,救得一人是一人。”

他在难民中宣讲《无常经》:“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己,寂灭为乐。”

乱世之中,这番开示格外震撼人心。许多难民从痛苦中觉醒,开始寻求出世之道。

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安置难民的过程中,安世高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孩童。这孩子年仅七岁,却能背诵全部《道德经》,更神奇的是,他额间有一颗朱砂痣,与安世高梦中所见一般无二。

“此子与佛有缘。”安世高亲自为他剃度,赐法号“道安”。

后来的历史证明,这个判断何等准确。道安成为汉传佛教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东方圣人”。

冬去春来,局势稍定。安世高决定继续南下。临行前,庞德公率众相送:

“法师在襄阳一年,造福无数。今日一别,不知何日再会。”

安世高将新译的《金刚经》赠予庞德公:“真空妙有,尽在此经。望居士深参。”

他又特别嘱咐道安:“佛法东传,任重道远。汝当精进,续佛慧命。”

南下的船只缓缓离岸。安世高站在船头,望着渐渐远去的襄阳城。

他知道,在这乱世之中,佛法的灯火更需要有人护持。而他的使命,就是将这盏明灯,传递到更远的地方。

江水东流,法音不绝。安世高的身影消失在烟波之中,但他播下的种子,己在荆州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来日,必将开出绚烂的智慧之花。



    (http://www.220book.com/book/X45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丝路梵音:安世高传 http://www.220book.com/book/X454/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