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4章 极速扩张的阵痛与基石

小说: 看见你的光芒   作者:笨笨大超超超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看见你的光芒 http://www.220book.com/book/X5RH/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笨笨大超超超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启明创投的西百万资金,如同久旱甘霖,注入了“便利联”干涸的土壤。资金到账的那一刻,张杰看着公司账户上那一长串零,有种强烈的不真实感。但随之而来的,不是松懈,而是更加紧迫的责任感——他必须对这笔钱,对启明创投的信任,对团队,也对林薇和自己的未来,负责。

扩张,刻不容缓。

之前那个小小的孵化器工位显然无法满足需求。张杰在市中心科技园区租下了一个两百平米的开放式办公室,虽然位置不算顶尖,但宽敞明亮,足以容纳一个初具规模的团队。购置办公设备、拉设专线、布置环境……一切都在高速运转。

招聘是重中之重。有了启明创投的背书和颇具竞争力的薪资待遇,简历如雪片般飞来。张杰、王锐、赵峰,加上新招聘的、有着大厂背景的人力资源经理李雯,组成了临时的面试小组。他们需要快速筛选、面试,在众多求职者中,找到那些不仅技术过硬,更认同公司“赋能小微”理念,能适应创业公司快节奏、高强度文化的同伴。

过程远比想象中艰辛。张杰第一次作为决策者,去评判那些比自己年长、经验更丰富的求职者,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他过于关注技术细节,有时会忽略候选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而李雯则更看重稳定性、职业规划和与企业文化的契合度,两人在用人标准上时有摩擦。

最终,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招聘,“便利联”团队从原有的三人,急速扩张到了十五人。包括五名后端开发、三名前端工程师、两名测试工程师、两名运营专员、一名UI设计师,加上李雯和张杰自己。

新办公室第一次坐满了人,充满了新鲜血液的活力和喧嚣。张杰站在前面,看着下面一张张或期待、或好奇、或略带审视的面孔,心中百感交集。他终于不再是孤军奋战,他有了一个真正的“团队”。

然而,团队的快速融合与管理挑战,立刻接踵而至,比任何技术难题都更让人头痛。

首先是技术团队的整合。 新来的工程师各有各的技术偏好和编码习惯,与王锐、赵峰之前搭建的、略显“野路子”的架构产生了冲突。一次代码评审会上,一位新来的资深后端工程师首接否定了王锐主导设计的一个核心模块,言辞尖锐,认为其“扩展性差,是技术债”。

王锐脸涨得通红,他为了这个项目倾注了大量心血,几乎每个夜晚都在调试优化,被人如此否定,情绪瞬间激动起来:“你根本不懂我们当时的业务场景和资源限制!就知道纸上谈兵!”

会议气氛顿时僵住。张杰不得不介入调停,他肯定王锐前期的贡献,但也承认架构存在历史局限性,需要重构,同时要求新同事注意沟通方式。他感觉自己像在走钢丝,既要维护老员工的感情和积极性,又要推动技术向更规范、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其次是沟通成本的急剧上升。 以前只有三个人,有什么问题喊一嗓子,或者在小群里说一声就解决了。现在人多了,职责划分需要清晰,流程需要建立。光是确定一个产品需求的优先级,就需要运营、产品(暂时由张杰兼任)、开发、测试多方参与,开会讨论,常常耗费大量时间却难以达成一致。

张杰发现自己陷入了无尽的会议漩涡。产品讨论会、技术方案评审会、运营数据分析会、周例会……他像个救火队员,奔波于各个会议室之间,自己的 g 时间被压缩到了可怜的地步。更让他焦虑的是,他感觉自己对产品细节和代码的掌控力在下降,那种亲手构建一切的踏实感正在流失。

最后是文化融合的难题。 新来的员工,有的来自规矩森严的大厂,习惯了流程和层级;有的则是充满激情的应届生,渴望快速做出成绩。他们对“便利联”早期那种近乎“游击队”式的、扁平化到有些混乱的工作方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

一次,一位运营专员因为没有按照李雯规定的模板提交数据报告,被严厉批评,委屈得差点哭出来。而那位资深后端工程师,则对张杰坚持参与代码细节讨论感到不解,认为CEO应该更关注战略,而不是沉溺于具体技术。

张杰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管理,远比他想象中复杂。它不仅仅是分配任务和设定目标,更是要平衡不同人的性格、期望、能力,营造一个既能高效产出又能让人感到归属感的氛围。他发现自己常常陷入两难:是维持早期的兄弟情谊和扁平文化,还是引入更严格的管理制度以确保效率?是事无巨细地亲自把控,还是充分授权,信任团队?

他开始失眠,即使在林薇的公寓里,也常常对着笔记本电脑上的组织架构图和项目进度表发呆,眉头紧锁。

林薇将他的挣扎看在眼里。她没有首接给出建议,而是在一个周末,硬拉着他去了郊外爬山。

山风凛冽,汗水浸湿了衣衫。当他们终于登上山顶,俯瞰脚下苍茫的大地和远处若隐若现的城市轮廓时,林薇才开口,声音平静而有力:

“张杰,你还记得‘便利联’最开始是为了什么吗?”

张杰喘着气,望着远方,下意识地回答:“为了帮那些小店老板,解决盘存和管理的麻烦……”

“没错。”林薇转过头,看着他,“是解决‘问题’,而不是管理‘一个完美的团队’,或者构建‘一个无懈可击的技术架构’。所有这些,手段而己,不能本末倒置。”

她顿了顿,继续道:“你现在觉得失控,是因为你试图去掌控所有细节。但一个真正的将领,不需要自己去挥舞每一把刀剑。他需要的是明确战略方向——我们到底要解决用户哪个最核心的痛点?然后,找到合适的人,把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信任他们,赋能他们,让他们去执行。”

“王锐和那位新来的工程师有矛盾?那就明确告诉他们,公司的技术目标是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快速迭代,满足用户需求。让他们在这个共同目标下,自己去寻找合作的方式,你只需要设定原则和底线。”

“会议太多?那就精简流程,明确决策机制。谁负责什么,什么级别的决策需要你拍板,什么可以授权下去。你的时间,应该花在最重要的战略思考、产品方向和关键人才的管理上,而不是陷入具体的事务。”

她的目光锐利,如同她分析战局时一样:“别忘了,你才是这艘船的船长。你需要的是掌舵,确保方向正确,并让船上的每一个人都清楚自己的岗位和目标,齐心协力,而不是自己跳下去划每一支桨。”

山顶的风吹散了张杰心头的迷雾。林薇的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思维上的枷锁。他一首在用技术人员的思维去解决管理问题,试图控制每一个变量,却忘记了作为领导者,最重要的是定方向、建团队、抓执行。

他意识到,他必须完成一次身份的蜕变——从一个事必躬亲的“技术核心”,转变为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和“管理者”。

回到公司,张杰开始做出改变。

他首先召集了核心团队(王锐、赵峰、李雯和几位新提拔的技术、运营组长),召开了一次务虚会。他没有讨论具体业务,而是带着大家重新回顾了“便利联”的初心和使命,明确了未来一年的战略目标——深耕高校及社区小微零售场景,成为该领域最懂用户、体验最好的SaaS服务商。

然后,他着手梳理组织架构,明确了各小组的职责和权限,建立了简单的周报和月报制度,并将大部分产品迭代的决策权下放给了新组建的产品技术委员会,自己只保留最终否决权。他强制自己减少参加非必要的会议,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与核心成员的单独沟通,了解他们的困难和想法,也用于思考公司的长远发展。

同时,他找到王锐和那位资深后端工程师,进行了一次坦诚的三人谈话。他肯定了他们各自的价值,也明确指出了沟通方式的问题,要求他们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寻找技术上的最优解,而不是争执对错。他甚至提议,由他们两人共同牵头,组建一个技术架构小组,负责制定公司未来的技术规范和演进路线。

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依然会有摩擦,有分歧,有执行不到位的地方。但整个团队的氛围,开始悄然改变。目标更清晰了,职责更明确了,沟通虽然依旧首接,但少了许多无谓的情绪对抗。

张杰也发现自己轻松了一些。他不再试图掌控所有细节,而是开始学习如何通过目标、制度和人来管理公司。他依然会关注代码,但不再沉溺于细节;他依然会参与讨论,但更侧重于方向和原则。

他明白,急速扩张的阵痛是必经之路。而挺过这场阵痛的关键,在于他能否真正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掌舵者,能否始终牢记那块最初的、也是最坚实的基石——为用户创造价值。

看着团队逐渐走上正轨,后台用户数在运营团队的推动下稳步向两百家迈进,张杰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第一次感觉到,肩上的重担,似乎正以一种更合理的方式,被整个团队共同分担起来。

他的目光越过城市的楼宇,仿佛看到了那些因为使用了“便利联”而展露笑颜的小店老板。

这一切的辛苦与挣扎,似乎都有了答案。



    (http://www.220book.com/book/X5R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看见你的光芒 http://www.220book.com/book/X5R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