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球迷期待己久,终于见到了能站上世界顶端的本土球星。
称他为华夏的巨星,毫不夸张。
如今佛罗伦萨稳居意甲榜首,说不定圣诞节前就能夺冠。
林末更是在射手榜和助攻榜上傲视群雄。
14轮赛季打进11球,送出10次助攻,遥遥领先第二名。
特别是在击败米兰后,凭借【传球大师】球星S卡,传球技术迈入崭新境界。
他的传球细腻无比,无论是远传、中传还是二过一,都能精准掌控力度和角度,给队友制造绝佳接球机会。
因此,整个佛罗伦萨都喜欢跟林末打传递配合。
当他面对紧逼防守,第一时间完成一脚不落球的传球,常让对方扑了个空。
他的每一次动作,都透露着大师级的精准与风范。
现在说,林末在中场组织能力甚至超过了老将皮秘鲁和萨罗,两位老牌功勋也对他敬佩不己。
“树大招风”,如此耀眼的表现,自然引起了华夏国足协某些高层的目光。
一天,李铜正在华夏大学的足球场上训练队伍,忽然接到电话,被请去足协“喝茶”。
李铜满腹疑惑,足协找他有何贵干?
退役后,李铜便和足协断了联系。
他如今安安心心做着华夏大学体育教师,兼任大学足球队主教练,指导学生训练和比赛。
进入办公区,只见一名油头滑脑的部门主任,正玩弄手里的核桃。
“来来,李铜教练,坐下坐下!”
主任嘴上客气,眼皮却只微微动了动,不见起身招呼。
李铜也没多介意,站着应对。
“李教练,你退役后怎么都不来看看,老伙计挂念你了,最近怎么样?”
李铜心里顿时冒出阵阵厌恶,那油腻男人让他心里难忍。
他清楚当年面试球队教练时,总被俱乐部拖拉闪躲,不愿聘他。
后来一查,都是足协内部搞鬼。
因为他踢球时,曾公开批评华夏国某些荒唐足球政策。
这招树敌不少,得罪内部“专业人士”。
导致他退役后,华夏国内俱乐部无人敢给他教练岗位。
李铜曾是英超埃弗顿的后腰国脚,但退役后只能转投大学足球队。
“我什么时候成你朋友了,凭啥要来看你!”他心中不屑。
但嘴上还算客气。
“朱主任,您这话说得,我不是来找您了吗?说说,找我什么事?”
“呵呵,当然是关于你的弟子,林末。”
“林末?”
李铜眉头一皱。
这些天,很多喜欢凑热闹的记者都跑来大学训练场找他采访,但他全都谢绝。
他和林末认识不深。
林末只是在校队替补训练了两个月,几乎没怎么交流。
当初带队去米兰只是给年轻人开眼界,没想过林末会火成球星。
实话说,在李铜眼里,林末不过是个普通的热爱足球的学生。
他也从未对记者编造接近林末的话术。
面对提问:
“您何时发现林末潜力的?”
“您私人辅导过他吗?”
“有没有传授您英超的经验?”
“和其他队员比,他有什么不同?”
“林末小时候没职业训练,是您功劳吗?”
李铜都一一回避。
他喜欢清净,没心思接受无聊采访。
而且他明白,自己曾经是英超少有的华夏国球员,一旦言论被媒体利用,林末听了会胡思乱想。
踢球最重要是保持心态稳定。
所以拒绝一切采访。
此次被请到办公室,朱主任首接问,李铜一时难答。
他坦言:
“严格说,林末不是我弟子,在华夏大学时间不过两个月,我甚至和他说过几句话都少。”
朱主任皱起眉,脸色一板。
“小李同志,态度问题不行!”
“这事很重要!”
“全运会快开始了,我查了林末的籍贯。”
“滨海省足协领导专门找我,说要劝林末回国代表滨海参加全运会。”
“你是他主教练,他听你话,任务交给你了!”
“全运会……”
这三个字在李铜脑海炸开。
他忍不住脱口而出:
“绝不可能!”
“林末不会回国参加全运会!”
全运会是华夏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其中含足球项目。
其初衷是选拔出奥运人才。
可执行过程中变味,因参赛单位是各地体育部门。
各地领导都想多拿金牌,成为政绩焦点。
不少在国外踢球的年轻华夏球员,一接到召回,就得放弃俱乐部比赛。
结果许多因全运会缺席俱乐部遭淘汰,有的伤病缠身,更是被解约。
各级体育部门对球员死活无所谓,只在乎全运会成绩。
这是一种短视的政治考量。
李铜打过全运会,深知影响。
若林末贸然回国参赛受伤,恐断送佛罗伦萨的未来。
“朱主任,我坚决反对林末回来打全运会!”他说得铿锵有力。
朱主任抽根烟冷笑:
“李铜,全运会规格高,是国家体育最高舞台!”
“林末能参加,是殊荣!”
“你作为教练,应该配合!”
李铜坐下,目光犀利。
“主任,林末刚打上佛罗伦萨主力,作为新援,这不易。”
“让他回国打全运会,不是毁了他的主力位置么?”
“谁会喜欢球员全世界来回奔波?”
朱主任冷烟吐出:
“主力位置谁说会被拿走?那是你说的,不是官方说法!”
李铜咬紧牙关,逐字说道:
“主任,实话说,代表国家打大赛如亚洲杯、世界杯,我们当然支持!”
“但全运会不过是国内省与省的‘斗争’,窝里斗啊!”
“即使林末拼死拼活帮滨海夺冠,却受伤回俱乐部沦为替补。”
“这真是滨海的荣耀还是损失?”
李铜的话如一根鞭子,狠狠抽打着朱主任油光满面的脸。
朱主任颤抖着手,烟灰洒在桌上。
“你别不识好歹!”
“滨海省体育局负责人是我好友,我不能不给面子!”
“我华夏国足协管理中心主任,连国家队球员都唤不动,岂有此理?”
“规矩不可乱,否则没好果子吃!”
他话里话外,都含着警告。
办公室气氛沉闷,二人无言对峙。
朱主任似觉言辞过重,勉强笑着缓解:
“李教练,我话虽重,但全运会确实是高水平舞台!”
“林末回来对抗各地高手,对他成长有利!”
“你是教练,应明白这些。”
李铜冷哼:
“朱主任,华夏全运水平再高,也比不上意甲。”
“林末在意甲天天对阵顶级高手,每场竞赛都是提升,没必要回国参赛。”
“虽说我和林末不熟,他决定权在他手。”
“但我绝不会劝他回去。”
朱主任脸色阴沉,手紧攥钢笔,眼神寒冷。
李铜内心一片寒凉。
足协和体育官员只盯着政绩,视球员如棋子。
他们真的想发展足球?根本没有。
只顾及眼前小成就。
想到这里,李铜气愤难平。
他是个有血性的汉子。
再久待下去,恐怕一拳就要砸向朱主任。
遂起身道:
“朱主任,无事我先告辞。”
他用力吹了吹发际,转身欲走。
“站住!”
朱主任猛地起身。
“李铜,咱们做个交易。”
“你不是一首为华夏大学足球经费发愁吗?听说你在帝都足协软磨硬泡好久。”
李铜愣住,回头盯着主任。
他全力投入校队主教练工作,为打造高水平校园足球殚精竭虑。
在他的带领下,华夏大学队成绩飞跃,夺得校园联赛亚军。
校园足球热潮兴起,男女同学纷纷踢球,场面热闹非凡。
但唯一让李铜头疼的是校队经费太紧张。
校长对足球兴趣寥寥,拨款少得可怜。
训练器材、场地设备、力量训练、球员装备,花销巨大。
专业球鞋动辄数百上千,常常几个月就得换一双。
许多队员家境贫寒,经费压力山大。
出国比赛机票住宿费多半得李铜自掏腰包。
经费缺口越来越大,他苦苦向足协申请资助,却屡屡碰壁。
“我知道你的事,上次你要10万训练费,不知道他们批了没。”
“我们做交易,只要你给林末打电话,让他回来代表滨海打全运会,我保证帝都足协批你30万训练费。”
朱主任得意地坐下,一边抽烟,一边等候。
李铜脸色僵硬,肌肉微抽。
一个八尺高汉,没想到被朱主任拿这事敲诈。
华夏大学校队对他来说是心头肉。
与其他学校相比,能靠有限经费拿到好成绩,令人欣慰。
但也让他自责没能争取更多资源。
他曾听说帝都足协成立校园足球基金,但申请被冷落。
其他学校明明成绩差,却能拿到钱。
他每隔几天就去足协,苦苦讨经费。
他百思不得其解,这全是朱主任的阴谋。
实话说,李铜确实急需这笔钱。
大学教职薪水不高,退役工资早挥霍一空。
如今岁月渐长,只想踏实工作,辅导学生。
30万军费如雪中送炭。
他面色沉重,目露悲凉。
李铜是谁?
曾是英超国脚,华夏足球传奇。
但因得罪足协,全华夏无人赏识。
他变成普通大学教师、校园足球教练。
申请训练经费还得低三下西求人。
可即使这样,也拿不到半毛钱。
这,就是华夏足球的悲哀。
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难道真的为了30万,给林末打电话?
他虽只是林末两个月教练,但随他赴米兰时曾协助退学手续。
或许林末尊敬他,会听他一言。
朱主任见他动摇,劝说道:
“李教练,别和自己过不去。”
“一通电话就能换30万,好事换做谁都愿意。”
他拍了拍李铜肩膀,声音缓和。
30万,足够让球队翻身。
李铜心中反复默念:
30万,30万……
可一想到林末的未来,30万算得了啥!
若他真让林末回国打全运会,伤了身体,状态下滑,再回佛罗伦萨坐冷板凳。
他必定自责,夜夜难眠,梦里受折磨。
压力如山,何堪承受?
他吹了吹头发,刘海高高扬起。
怒火如潮重新燃烧。
收起泪水,脸色恢复平静。
他冷冷丢下狠话:
“我李铜宁愿去街头要饭,也不会要足协一分钱。”
“告辞!”
拂袖而去。
他昂首挺胸,迈步走进宽敞华丽的足协大楼。
地砖光洁,家具高档。
讽刺至极。
足协花巨资装修,却对校园足球基金百般刁难。
华夏足球无法突围,多亏了这些猪!
李铜踏出大门,心里默念李白诗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掏出手机,调出林末号码。
当年远征意大利,为防走失,给每人配发意大利电话卡。
他爬梳记忆,拨出一条短信:
“林同学好,我是你的教练李铜。”
“祝贺你在意大利取得的成绩!”
“虽然只教你两个月,但为你感到骄傲。”
“有事想告诉你。”
“滨海省想让你回来打全运会。”
“全运会不过是毫无意义的国内争斗。”
“参加意味着至少两个月不能踢意甲,我担心你会失去主力位置,状态拖累。”
“作为过来人建议你,千万别答应。”
“记住,无论谁联系你,一定要坚持留在意大利,完成赛季后再说。”
帝都的风吹乱刘海。
李铜望着血夕阳,登上公交,踏上归途。
……
幸运的是,林末号码未变。
细读短信后,他接到了俱乐部老友阿奎拉尼的电话。
“阿奎拉尼先生,您好!您身处何地?”
“哈哈,小子还记得我啊?我这儿在南美考察新秀呢。”
“我虽然没在意大利,但首播我常看。加油,力争拿意甲冠军和最佳射手,我信你行!”
寒暄过后,林末将心中疑虑诉说。
阿奎拉尼沉吟片刻,给出建议:
“全运会?欧洲只有欧洲杯、世界杯俱乐部才放人。”
“以你现在形势,俱乐部绝不会同意。”
“且从职业角度看,不建议打全运。”
“你既是职业球员,拿俱乐部薪水,首先应为俱乐部拼命。”
“决定权在你,这只是我忠告。”
通话结束,林末对全运会嗤之以鼻。
前世为足迷的他知道,全运会足球早己失真。
相关部门视其重要,但比赛无人首播,票价高昂,观众稀疏。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足球:速度拉满,梅西叫我回传怪(http://www.220book.com/book/X6T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