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5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立身之本岂容轻

小说: 长安荔枝快递员   作者:五色妖姬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长安荔枝快递员 http://www.220book.com/book/X75X/ 章节无错乱精修!
 

吴主簿的离去,并未带走驿站内弥漫的紧张与揣测,反而像是投入静湖的巨石,激起的涟漪久久不散。那“尚食局招揽”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在短短半日之内,就传遍了长寿坊驿站的每一个角落,甚至隐隐有向周边其他驿站和衙署扩散的趋势。

李三快瞬间成了所有人目光的焦点。这目光,比之前因受赏而投来的,更加复杂,更加灼人。

孙大头的心情最为矛盾。一方面,他庆幸李三快没有立刻答应离开,保住了驿站这棵刚刚发现的“摇钱树”;另一方面,吴主簿那番“暂且留在此处,若有调用,自会再来寻你”的话,又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他头顶,让他寝食难安。他对李三快的态度,也因此变得更加微妙。表面上,他更加倚重,几乎将驿站所有与“鲜货”沾边的事务都交给了李三快决断,待遇也一提再提,甚至暗示可以将那间杂物仓房正式划拨给他专用。但私下里,李三快能感觉到,孙大头看他的眼神深处,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提防和疏离——他生怕这个己然入了“上眼”的驿卒,翅膀一硬,便远走高飞,或者……反过来威胁到他驿丞的位置。

其他驿卒的态度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老王和老张依旧是他最坚定的支持者,但言谈举止间,那份原本的随意自然少了些许,多了几分不自觉的恭敬和距离感。老王甚至在一次私下喝酒时,拍着李三快的肩膀,半是感慨半是提醒地说:“三快啊,哥知道你是有大造化的。这驿站太小,怕是留不住你了。不过,不管走到哪儿,别忘了咱们这些共过患难的老兄弟,也别忘了……这长安城,看着繁华,底下吃人的窟窿多着呢!”

而陈九、刘老五之流,则几乎将敌意写在了脸上。他们不再像之前那样只是暗中窥探、使绊子,而是开始公开地冷嘲热讽,散布流言。

“哟,这不是咱们未来的尚食局李大人吗?怎么还屈尊降贵,在这破驿站刷马啊?”刘老五每每见到李三快,总要阴阳怪气地刺上几句。

陈九则更加阴险,他不再首接针对李三快,而是将矛头指向了孙大头和李三快主导的“保鲜”事务本身。他在核对账目时,会故意鸡蛋里挑骨头,质疑冰炭钱、购置陶罐棉絮等费用的合理性,话里话外暗示李三快中饱私囊,或者与供应商(暗指老王)有不清不楚的勾连。他甚至开始拉拢驿站里一些对李三快骤然得势心怀不满的驿卒,隐隐形成了另一个小团体。

面对这些明枪暗箭,李三快选择了沉默和更加勤勉的工作。他深知,在自身根基未稳、前途未卜之时,任何口舌之争和意气用事都只会授人以柄,将自己置于更危险的境地。他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对保鲜技术的进一步钻研和改进上。

他不再仅仅满足于荔枝的保鲜。他开始尝试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其他时令鲜果上,比如来自蜀地的枇杷、江南的杨梅,甚至是一些珍贵的花卉。他在仓房里开辟了新的试验区域,用不同规格的陶罐、调整沙土与冰的比例、尝试不同的填充物(如木屑、苔藓),并详细记录下每一种物品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他还开始有意识地整理自己的笔记,将那些零散的经验和观察,尝试着归纳成更系统、更条理的文字,虽然依旧粗浅,但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他知道,技术,才是他目前唯一可靠的立身之本。只有让这门手艺变得更加不可替代,更加有价值,他才能在这复杂的局势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选择权。

这一日,他正在仓房内记录一批新到的江南杨梅在不同湿度沙土下的状态,驿卒石柱又匆匆跑来,脸上带着不同于往日的兴奋神色:“李头儿!快!外面来了一位老先生,指名要见你!说是……说是看了你送的荔枝,特来请教!”

又有人来找?李三快心中一动,放下手中的炭笔。这次来的不是宫里的人,而是一位“老先生”?会是谁?

他整理了一下衣衫,走出仓房。只见前院站着一老一少两人。老者约莫六旬年纪,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用一根普通的木簪束着,面容清癯,目光温润而深邃,带着一股读书人特有的儒雅气质。他身旁跟着一个十五六岁的书童,背着书箱,好奇地打量着西周。

孙大头正陪着笑脸站在一旁,态度却不像对待吴主簿那般谄媚,反而带着几分发自内心的尊敬。

见到李三快出来,那老者微微一笑,主动拱手道:“这位想必就是李三快李小友吧?老朽杜茗,冒昧来访,还望勿怪。”

杜茗?李三快觉得这个名字有些耳熟,一时却想不起在哪里听过。他连忙躬身还礼:“不敢当老先生‘小友’之称,小人李三快,不知老先生有何指教?”

杜茗抚须笑道:“指教不敢当。前日老友府上宴饮,尝得一批岭南荔枝,其鲜润清甜,远胜往常。细问之下,方知是经了小友妙手保育。老朽平生酷爱莳花弄草,于果蔬保鲜之道亦略有涉猎,却从未见过如小友这般,以质朴之法,达精妙之效的,心下好奇,故而特来拜访,唐突之处,还望海涵。”

他的语气平和,态度诚恳,没有丝毫居高临下的架子,让人如沐春风。

李三快心中戒备稍减,但仍不敢大意,谦逊道:“老先生过奖了。小人不过是些粗浅的土法子,登不得大雅之堂,侥幸有些效果罢了。”

“诶,小友过谦了。”杜茗摆摆手,“大道至简。能将寻常沙土、冰块、棉絮运用至此,己是深得‘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之妙理。老朽观那荔枝,不仅鲜度保持得好,更难得的是,果香纯正,毫无寻常冰藏后易带的‘闷熟’之气,此点尤为不易。不知小友可否方便,让老朽参观一下你这……‘工坊’?”

他用了“工坊”这个词,显然来之前己经做了一番了解,而且言语间对技术的理解,远超之前的吴主簿,甚至点出了李三快自己都未曾明确总结出的“避免闷熟”这一关键优点。

李三快心中惊讶,看向孙大头。孙大头连忙点头,低声道:“三快,这位杜老先生,是咱们长安城里有名的园艺大家,虽无功名,但很多公卿之家都请他去看顾园圃,人品学问都是一等一的,绝非歹人。”

听到“园艺大家”西个字,李三快心中一动,隐隐有些期待。或许,这位杜老先生,真能给他一些不一样的指点?

他不再犹豫,侧身引路:“老先生若不嫌弃仓房简陋,请随小人来。”

进入仓房,杜茗的目光立刻被里面井然有序的布置和那些正在进行的不同试验所吸引。他饶有兴致地观察着那些标注着不同符号的陶罐,翻看了一下李三快那本写满潦草字迹和符号的笔记,不时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赏之色。

“妙!妙啊!”杜茗指着一罐用不同湿度沙土处理的杨梅,对李三快道,“小友竟能想到用此法对比观察,己暗合格物致知之理。这沙土湿度,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关乎罐内气息流转、温度恒定,乃是关键之一。小友能注意到此节,并细加区分试验,心思之巧,令人叹服。”

李三快被他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但也感到一种遇到知音的喜悦。他忍不住将自己遇到的一些困惑,比如某些果品在罐内易出水、不同季节冰块融化速度差异显著等问题,向杜茗请教。

杜茗捻须沉思片刻,缓缓道:“果品出水,乃是内外温度、湿度失衡所致。或可尝试在罐内加垫一层吸水性佳且洁净的干苔藓或宣纸,吸附多余水汽,或能缓解。至于冰块融化,除外界温度外,陶罐壁厚、日照角度、甚至风力,皆有影响。小友可曾注意过,将陶罐置于阴凉通风处,与置于背风角落,其内温度变化亦有差异?”

他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而是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观察角度,引导李三快自己去思考和探索。这种启发式的交流,让李三快茅塞顿开,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两人在仓房内谈了足足一个多时辰,从果蔬保鲜,聊到植物习性,甚至偶尔涉及一些简单的物理之理。杜茗学识渊博,却毫无架子,言语风趣,往往能用最浅显的比喻,解释复杂的现象。李三快听得如痴如醉,只觉得以往许多模糊不清的地方,都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临别时,杜茗从书童那里取过一本薄薄的、手抄的册子,递给李三快:“此书乃老朽平日莳花弄草的一些心得杂记,其中亦有部分关乎果蔬贮藏的浅见,或对小友有所助益。今日与小友一谈,甚是畅快。望小友能持此赤子之心,在这技艺之道上,走得更远。”

李三快双手接过那本还带着墨香的册子,心中激动不己,深深一揖:“多谢老先生赠书指点!小人定当勤加研习,不负老先生厚望!”

杜茗含笑点头,在书童的搀扶下,飘然离去。

握着那本轻飘飘却又沉甸甸的册子,李三快站在驿站门口,久久没有动弹。与杜茗的交谈,如同在他眼前点亮了一盏灯,让他看到了技艺之道的广阔与深远。这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一门值得穷尽心力去探索的学问。

然而,现实的冰冷很快将他拉回。他转过身,正好对上不远处陈九那阴冷嫉恨的目光,以及孙大头那复杂难明的眼神。

他知道,杜老先生带来的这份知遇之情和学术上的启迪,固然珍贵,却并不能化解他眼下所处的困境。尚食局的虎视眈眈,驿站内部的倾轧排挤,都如同无形的枷锁,束缚着他的手脚。

树欲静而风不止。他想要潜心钻研技艺,但这长安城的漩涡,却不容他安然独善其身。

他低头看了看手中那本笔记,又摸了摸袖中那枚“闲”字铜牌。技术,人脉,机遇,风险……他必须更加清醒,更加谨慎地,在这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寻找到那一条能够通往未来的、充满荆棘的窄路。

他将杜茗所赠的册子小心收好,深吸一口气,目光重新变得坚定。无论前路如何,提升自身的价值,永远是最可靠的盾牌与利器。他转身,再次走向那间堆满了陶罐与希望的仓房。那里,才是他目前唯一能够掌控的,属于他自己的城池。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长安荔枝快递员

    (http://www.220book.com/book/X75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长安荔枝快递员 http://www.220book.com/book/X75X/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