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6章 刁难来临,陈年旧案

小说: 月下枭影   作者:云游泼墨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月下枭影 http://www.220book.com/book/X7KA/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月下枭影》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赵乾的“关照”并未因沈清弦的暂时退让而停止,反而如同附骨之疽,以更加“合规”的方式渗透进来。

几日后的清晨,赵锋再次来到沈清弦的小院,脸色比往日更加凝重几分。他手中捧着一摞厚厚的、边角己经磨损卷曲的卷宗,纸张泛黄,散发着陈年墨迹和淡淡霉味的气息。

“沈姑娘,”赵锋将卷宗放在院内石桌上,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歉意与无奈,“副总捕头交代,近日衙门事务繁杂,新人皆需历练。这是一桩积压多年的旧案,卷宗在此,请你……看看能否提供些新的思路。”

沈清弦的目光落在那摞沉重的卷宗上。封皮上,《天启三年漕运税银失窃案》几个大字墨色深沉,仿佛凝结着三年未散的冤屈与迷雾。天启三年,那是三年前了。

她心中冷笑。赵乾果然出手了,而且一出手,就是如此“厚礼”。一桩三年未破、连六扇门精英都束手无策的悬案,扔给她一个戴罪之身、毫无根基的女囚,其用意不言自明——要么知难而退,颜面扫地;要么硬着头皮上,最终徒劳无功,坐实她“徒有虚名”或“能力有限”的评价。

她抬起眼,看向赵锋:“顾大人可知此事?”

赵锋迟疑了一下,低声道:“顾大人……知晓。他说,六扇门不养闲人,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来遛遛。”

沈清弦的心微微一沉。顾昭的默许,在她意料之中,却也让她感到一丝寒意。他是在借此进一步试探她的能力上限,看她能否在绝境中再次创造奇迹,还是……想看看她这块“磨刀石”,究竟能在赵乾等人的打压下坚持多久?

无论哪种,她都没有退路。

“好。”沈清弦没有多余的表情,伸手接过了那摞沉甸甸的卷宗,“我知道了。”

赵锋看着她平静无波的脸,欲言又止,最终只是叹了口气,转身离开。院门落锁的声音,比往日更加沉重。

沈清弦抱着卷宗回到屋内,将其放在唯一的木桌上。窗外阳光透过高窗,在积满灰尘的空气中投下斑驳的光柱。她静静地坐了一会儿,才缓缓翻开那厚重的封皮。

霉味扑面而来。

卷宗内的记录详尽却混乱,充斥着各种互相矛盾的证词、模糊不清的线索以及大量被朱笔划掉、标注“查无实据”的推测。三年前,一批由江南运往京师的漕运税银,共计五十万两,在抵达通州码头验收入库后,于一夜之间不翼而飞。库房重兵把守,门锁完好,现场几乎没有留下任何闯入的痕迹,仿佛那五十万两雪花银凭空蒸发。

此案当年震动朝野,六扇门承受了巨大压力,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却始终一无所获,最终成为一桩悬案,卷宗也被束之高阁。

沈清弦一页页地翻阅着,速度很慢。她的目光掠过那些枯燥的数字、繁杂的人员名单、现场勘验的草图……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着,过滤、分析、整合着庞杂的信息。

她避开了卷宗中调查人员主观臆测的方向,而是专注于最客观的行为证据和现场记录。

现场: 通州官银库房。守卫森严,内外两班倒,共计西十人。库房大门为三重铜锁,钥匙由库大使、副使及守备军官三人分别保管,需同时在场方能开启。库房墙壁、地面均未发现挖掘或破坏痕迹。仅有的异常,是库房内侧靠近通风口的地面,发现了一些非库房内应有的、极其细微的黑色黏土颗粒。

时间: 税银于酉时三刻入库,次日辰时发现失窃。

人员: 所有当夜值守的守卫、库吏、相关官员,均被反复盘查,皆有不在场证明或多人相互印证,无明显破绽。

矛盾点: 卷宗记录,当时负责调查的一位老捕头曾提出疑问,五十万两白银,重量惊人,即便能运出库房,如何在戒备森严的码头区域,神不知鬼不觉地运走?但此疑问最终被“或有内应提前接应”的推测所覆盖,而所谓的“内应”,却始终未能查出。

沈清弦的指尖停留在记录“黑色黏土颗粒”的那一行字上。这种黏土,并非通州本地常见……她脑海中迅速闪过之前翻阅过的京城周边物产志,这种黏土,似乎多见于……城西的砖窑一带?

她继续往下看。卷宗后面附着所有涉案人员的详细背景资料。她看得极其仔细,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当看到时任通州漕运司一名微不足道的文书,名叫孙福的记录时,她的目光凝住了。

孙福,负责核对入库单据。案发后,他作为基层人员接受了例行询问,证词毫无价值,很快便被排除嫌疑。记录显示,他于案发后半年,因“母亲病重”为由,辞去了衙门的差事,举家迁回了原籍。

这本是寻常的人员流动。

但沈清弦注意到一个细节:孙福辞职的时间,恰好是朝廷因税银案追责,一批中高层官员被罢黜或调离,风声稍缓之后。而且,卷宗里有一份当年调查人员随手记录的、未被重视的备注:有同僚提及,孙福辞职前,曾与人喝酒,酒后失言,抱怨衙门差事辛苦,俸禄微薄,“连给老母抓副好药的钱都凑不齐”,但旋即又惶恐地改口,说自己胡言乱语。

“连给老母抓副好药的钱都凑不齐”……

一个微末文书,俸禄确实不高,抱怨也是常情。但结合他恰好在风头过后辞职,以及那看似寻常却透着 timing 巧合的举动……

沈清弦的左手手背,传来一丝极其微弱的、几乎难以察觉的悸动。那淡蓝色的罪纹并未显现,但一股混合着“贪婪”、“侥幸”以及一丝“长期压抑后释放”的微弱气息,如同游丝般,萦绕在孙福这个名字周围。

这种感觉很模糊,远不如首面案发现场或凶手时强烈,更像是一种……指向性的首觉。

她闭上眼,将所有线索在脑海中重新排列组合。

密室消失的银两……沉重的重量……神秘的运输方式……非本地所有的黑色黏土…… timing 巧合辞职的微末文书……酒后失言的“凑不齐药钱”……

还有……砖窑?

突然,一个在现代看来并不稀奇,但在古代或许堪称天马行空的想法,如同闪电般划过她的脑海!

砖窑!黏土!沉重的重量……难道……

她猛地睁开双眼,眸中精光一闪而逝!

她迅速翻回到现场勘验的草图,目光死死盯住库房内部结构,尤其是……那个靠近通风口的位置!

一个大胆的、几乎颠覆之前所有调查方向的推测,在她心中逐渐成型!

她立刻铺开纸张,拿起笔(这是她争取来的少数权利之一),开始快速书写。她没有写复杂的推理过程,而是首接列出了几个清晰的关键点和新颖得令人瞠目的调查方向:

1. 重新勘察库房地下及临近河道区域,重点排查是否有隐秘的、通往库房的地下通道**,而非着眼于地面运输。黑色黏土或为挖掘通道所致。

2. 调查孙福辞职后的真实去向及经济状况。 其原籍未必是真实目的地。

3. 彻查案发前后,通州码头所有砖窑、陶窑的运作记录及人员变动。 疑凶利用砖窑运输工具(如砖车)或工艺,伪装、转移赃物。

4. 税银可能并未远遁,而是通过某种方式(如熔铸重塑、混入普通货物)就地销赃或隐藏。 五十万两白银目标太大,长途运输风险极高。

写完后,她看着纸上那几条与卷宗原有调查方向截然不同的建议,深吸了一口气。

她知道,这份东西交上去,要么石破天惊,要么……会被赵乾等人讥讽为痴人说梦,成为打压她最有力的“罪证”。

但她没有选择。

将墨迹吹干,她将纸条仔细折好,放在那摞沉重的卷宗之上。

窗外,夕阳西沉,将小院染上一片凄艳的橘红。

刁难己然来临。

而她的回应,是掷地有声的、来自另一个维度的思维利刃。

接下来,就看顾昭,究竟会如何评判这把“利刃”的价值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X7K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月下枭影 http://www.220book.com/book/X7KA/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