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家在老城区的六层小楼里,楼道贴着泛白的红色宣传画,木质楼梯踩上去咯吱响,混着邻居家飘来的炸酱面香味,满是老北京的烟火气。姜予甜攥着沈淮的手,手心微微出汗——她太清楚外公的性子,离休前是农业局的老干部,对“做事”的要求比谁都高,今天这趟“考察”,半点马虎不得。
“别怕,有我呢。”沈淮轻轻捏了捏她的手,另一只手提着两个纸袋,里面是前几天准备好的福寿酥和明前龙井,都是外公喜欢的。他抬头看了眼门牌,“302,是这儿吧?”
姜予甜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抬手敲了门。门很快开了,姜母探出头,看到两人立刻笑了:“可算来了,你外公在里面等着呢,刚还问了好几遍。”
进门是个小客厅,家具都是用了几十年的老物件,深色木柜上摆着外公的军功章和老照片,墙上挂着一幅“耕读传家”的书法,一看就带着老干部的严谨劲儿。外公坐在沙发上,穿着深蓝色中山装,手里拿着个搪瓷杯,看到沈淮,眼神先是扫了一圈,没立刻说话,倒有种“阅卷”的严肃感。
“外公,这是沈淮。”姜予甜赶紧介绍,拉着沈淮在对面沙发坐下,“沈淮,这是我外公。”
“外公好。”沈淮站起身,把手里的纸袋递过去,态度恭敬却不局促,“听予甜说您喜欢吃中式点心,我跟她一起做了点福寿酥;还带了罐明前龙井,您尝尝看合不合口味。”
外公接过纸袋,没打开,倒是指了指桌上的茶杯:“坐吧,刚泡的茶,凉了就不好喝了。”语气平淡,听不出情绪。
姜母在旁边打圆场,给两人倒了茶:“沈淮啊,你别紧张,你外公就是这样,对年轻人要求严点,心里没别的意思。”
外公瞥了她一眼,没接话,反而看向沈淮:“听说你在发改委做乡村振兴工作?”
“是,外公。”沈淮坐首身体,回答得条理清晰,“主要负责农村产业融合和电商助农这两块,之前还去贵州的村子做过调研,帮当地农户卖过猕猴桃。”
“哦?贵州的村子?”外公来了点兴趣,放下搪瓷杯,“那边山地多,交通不方便,你们怎么解决物流问题的?还有,村里的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电商怎么推下去的?”
姜予甜心里一紧,悄悄给沈淮使了个眼色——这些都是外公最关心的“实际问题”,不是光说政策就能应付的。
沈淮却一点不慌,喝了口茶,慢慢说:“物流方面,我们跟当地的邮政合作,在镇上建了集散点,再让村里的合作社组织人把农产品运过去,能省不少成本;至于老人用智能手机的问题,我们在村里办了培训班,请大学生志愿者教,还编了简单的图文手册,比如怎么下单、怎么查物流,一步一步写得很清楚。”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还听说您以前在河北的村子蹲过点,帮村民搞过果树种植?当时您提出的‘统一管理、分散种植’模式,现在我们在有些村子还在用,效果挺好的。”
这话一出,外公的眼睛明显亮了亮,看向沈淮的眼神也柔和了些:“你还知道这个?”
“之前跟予甜聊天,她跟我说的您的事,我觉得特别受启发,还特意查了您当年写的调研报告。”沈淮没刻意讨好,说得很真诚,“您那时候就考虑到‘既要保证品质,又要让农户有积极性’,这个思路现在也不过时。”
外公没说话,拿起桌上的福寿酥,打开盒子尝了一块,酥皮掉在盘子里,他慢慢嚼着,过了一会儿才说:“味道还行,比外面买的不甜,适合我这牙口。”
姜予甜心里悄悄松了口气——外公愿意吃点心,说明态度软化了。
外公又问了几个问题,比如怎么帮农村妇女就业、怎么防止农产品滞销,沈淮都答得很具体,不仅说政策,还举了实际案例,比如在村里办烘焙培训班,教妇女做点心卖;建立“预购制度”,根据订单量安排种植,减少浪费。
聊着聊着,外公的话多了起来,甚至跟沈淮聊起了自己当年蹲点的经历:“那时候条件苦,没电脑没手机,统计数据全靠手写,走村串户全靠腿……现在好了,你们有技术有政策,能帮农民解决不少实际问题,挺好。”
“都是站在您这些前辈的基础上做的。”沈淮笑着说,“您当年积累的经验,对我们现在工作帮助很大。”
眼看快到饭点,姜母去厨房做饭,客厅里只剩外公、姜予甜和沈淮。外公看着沈淮,突然说:“沈淮,我问你个私人问题。”
“您说,外公。”
“你跟予甜在一起,是真心想跟她过日子,还是就图新鲜?”外公的眼神很认真,带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
沈淮看向姜予甜,眼神温柔,然后转回头对外公说:“外公,我是真心想跟予甜过日子。我知道她喜欢做甜品,我会支持她的甜品店;她有时候有点小迷糊,我会多照顾她。工作上我会努力,不会让她受委屈;家里的事,我会跟她一起分担。”
他说得很实在,没有花言巧语,却让外公点了点头。外公看向姜予甜,嘴角难得露出点笑意:“你这丫头,眼光还行。”
姜予甜愣了一下,随即脸红了,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她偷偷看了眼沈淮,沈淮也在看她,眼里满是笑意,悄悄握了握她的手。
午饭时,外公还让沈淮陪他喝了点酒,聊起了家常,比如沈淮的父母、小时候的事,气氛越来越轻松。临走时,外公送他们到门口,拍了拍沈淮的肩膀:“小伙子,好好干工作,也好好对予甜,有空常来家里坐。”
“哎,谢谢外公,我们会常来的。”沈淮笑着答应。
走出楼道,姜予甜忍不住抱住沈淮的胳膊,兴奋地说:“沈处,你太厉害了!我外公从来没这么快认可一个人!”
“还不是因为你,提前跟我说了那么多外公的事。”沈淮揉了揉她的头发,眼里满是宠溺,“再说,我本来就想好好对你,不用演,外公肯定能看出来。”
两人手牵手走在老街上,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斑驳的光影落在身上,温暖又美好。姜予甜拿出手机,打开朋友群,发了条消息:“报告!外公考察通过!沈处被评为‘靠谱女婿候选人’!”
没过几秒,许随就回复了:“哇!恭喜甜甜!沈处可以啊!晚上必须请客庆祝!”
沈遇跟着发了个“鼓掌”的表情:“我就说我弟行,没给沈家丢脸!”
周放也回复:“恭喜,晚上一起吃饭吧,我请大家吃火锅。”
林羡发了个“开心”的表情包:“太好了,晚上见!”
姜予甜笑着把手机递给沈淮看,沈淮看了一眼,笑着说:“好啊,晚上请大家吃饭,庆祝我们‘通过考察’。”
“不用,周放说他请了。”姜予甜说。
“那怎么行,还是我请吧,谢谢大家关心。”沈淮揉了揉她的头发,“走,先去给你买杯奶茶,庆祝一下。”
“好!”姜予甜点了点头,挽着沈淮的胳膊,蹦蹦跳跳地往前走。老街上的风带着春天的暖意,吹在脸上,舒服得让人想笑——原来被家人认可的感觉,这么好;有沈淮在身边的感觉,更好。
副线:群像的热闹庆祝
晚上,西人约在一家老北京铜锅火锅店。许随一见到姜予甜,就冲过来抱住她:“甜甜!快说说,你外公是怎么被沈处‘拿下’的?是不是沈处给外公灌了‘迷魂汤’?”
“才没有!”姜予甜笑着推开她,“是沈处自己厉害,回答外公的问题头头是道,还提到了外公以前的工作,外公才认可他的。”
沈遇坐在旁边,给许随夹了块羊肉:“我就说我弟靠谱,不像某些人,见我妈的时候,紧张得差点把茶杯摔了。”
“沈遇!”许随瞪了他一眼,脸红了,“那不是第一次见家长嘛,紧张很正常!”
周放和林羡坐在对面,看着他们打闹,相视一笑。周放给林羡涮了片毛肚,放在她碗里:“快吃吧,毛肚老了就不好吃了。”
“嗯,谢谢。”林羡小声说,夹起毛肚,慢慢吃着。
沈淮给姜予甜夹了她喜欢的虾滑,笑着说:“别光顾着看他们闹,你也吃点东西。”
“嗯。”姜予甜点点头,吃着虾滑,心里暖暖的。看着身边的朋友,看着对面的沈淮,她觉得自己太幸福了——有爱的人,有好朋友,还有家人的认可,这样的生活,真好。
体制冷知识:公务员与老干部长辈沟通规范
公务员与老干部长辈沟通时,需注重“尊重经验、务实坦诚、情感共鸣”,具体规范包括:
1. 尊重历史与经验:老干部往往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沟通时需主动提及并认可其过往贡献(如本章中沈淮提及外公当年的农业项目),避免“否定前辈、空谈当下”,体现对历史经验的尊重;
2. 内容务实不空谈:老干部关注“实际问题”而非“空泛政策”,沟通时需结合具体案例(如沈淮回答物流、老人用手机等问题时,均提及具体解决方案),避免“说官话、讲套话”,展现务实的工作作风;
3. 态度坦诚不刻意:面对私人问题(如对伴侣的心意),需真诚坦率,不回避、不讨好(如沈淮回答外公“是否真心对予甜”时,如实提及照顾、支持等具体行动),体现真实的个人品格;
4. 情感共鸣促认同:通过聊家常、分享生活细节(如沈淮聊起自己的父母、小时候的事),拉近情感距离,避免“只谈工作、不谈生活”,让沟通更具温度,更容易获得长辈认可。
公务员与老干部长辈的沟通,本质是“经验传承与情感交流”的结合,既展现专业素养,也体现个人品德,更容易获得长辈的信任与支持。
(http://www.220book.com/book/X8G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