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上午的发改委会议室,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堆积如山的调研问卷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沈淮坐在长桌主位,指尖夹着黑色钢笔,眉头微蹙,目光扫过桌上的问卷——这些都是上周去郊区乡村做的乡村振兴前期调研结果,涉及种植户、养殖户、合作社等多个群体,数据繁杂,需要按产业类型分类整理,可科室里的实习生请假了,剩下的同事又要忙着写报告,人手明显不够。
“沈处,这些问卷要是今天整理不完,明天的项目推进会就没法用了。”小李抱着一摞问卷走进来,脸上带着焦急,“要不我加个班,今晚尽量整理出来?”
“不用,你先把报告写完,问卷我来想办法。”沈淮放下钢笔,拿起最上面的一份问卷,翻了两页,心里盘算着怎么高效完成整理。他做事向来不喜欢拖延,更不允许因为人手问题影响工作进度,可眼下确实缺人,一时间也没太好的办法。
就在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姜予甜发来的微信:“沈处,上次你说的乡村振兴调研,进展怎么样了?我最近在学数据分析,要是有需要整理数据的活,能不能让我试试?就当练手了。”
沈淮看着这条消息,愣了一下。他想起上次大院发小聚时,姜予甜说过自己开甜品店之余,还在自学数据分析,说是想给甜品店做用户画像。没想到她会主动提出帮忙,正好解了燃眉之急。但他没立刻回复,而是起身走向主任办公室——按规定,非单位人员参与工作相关事务,需经领导同意,避免出现违规顶岗或数据泄露的风险。
“主任,姜予甜想过来帮忙整理调研问卷,她正在学数据分析,说是练手,您看可以吗?”沈淮站在主任办公桌前,语气认真。
王主任放下手里的文件,抬头看他,笑着说:“可以啊,正好缺人手。不过你得跟她讲清楚,问卷里涉及村民的个人信息,要做好保密,不能外传。另外,她只是帮忙整理,不参与核心决策,避免后续有争议。”
“我知道了,谢谢主任。”沈淮得到许可,转身回到办公室,给姜予甜回复:“可以,你现在方便过来吗?地址是发改委3楼302会议室,过来后我跟你说注意事项。”
“方便!我马上就来!”姜予甜的回复几乎是秒回,还附带了一个“加油”的表情包,看得出来她很开心。
沈淮看着那个表情包,嘴角几不可查地扬了一下,收起手机,继续翻看问卷,心里却悄悄松了口气——有姜予甜帮忙,今晚应该能按时完成整理了。
不到半小时,会议室的门就被推开了。姜予甜穿着米白色的卫衣,外面套着浅灰色的外套,手里拎着一个浅蓝色的帆布包,脸上带着笑容,看到沈淮,赶紧打招呼:“沈处,我来了!需要我做什么,你尽管说!”
“先坐,”沈淮指了指旁边的椅子,递过去一份问卷和一张分类清单,“这些问卷需要按产业类型分类,分为种植、养殖、合作社三类,每类里再按规模大小排序,清单上有具体的分类标准。另外,问卷里有村民的姓名、电话等个人信息,绝对不能外传,整理完后要统一交给我,不能私自留存。”
“我记住了!保密第一,分类准确!”姜予甜点了点头,接过问卷和清单,认真地看了起来。她的眼神专注,手指在清单上轻轻划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用笔做个小记号,等会儿一起问,一点也不马虎,完全没有因为是“练手”就敷衍。
沈淮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心里有几分满意。他把剩下的问卷分成两摞,一摞给姜予甜,一摞自己留着,说:“我们分开整理,整理完后互相核对一遍,确保没有遗漏或分类错误。”
“好!”姜予甜拿起一摞问卷,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从帆布包里掏出一支红色的马克笔和几张不同颜色的便利贴——红色贴种植,蓝色贴养殖,黄色贴合作社,准备得十分充分。她先快速浏览问卷内容,确定产业类型后,贴上对应的便利贴,再按规模大小叠放整齐,动作麻利,一看就是做过功课的。
沈淮也开始整理问卷,偶尔抬头看一眼姜予甜,发现她不仅分类快,还会在便利贴上标注出问卷里提到的“难点问题”,比如种植户反映的“销路不好”、养殖户提到的“防疫技术不足”,这样后续分析数据时,能更快找到关键问题。他心里暗暗点头,觉得姜予甜比想象中更细心,也更有能力,难怪能把甜品店经营得那么好。
不知不觉,窗外的天渐渐黑了,会议室里的灯亮了起来,暖黄色的灯光照亮了两人低头整理问卷的身影。墙上的挂钟指向晚上七点半,姜予甜伸了个懒腰,揉了揉有点酸的肩膀,看着面前整理好的三摞问卷,心里满是成就感。她抬头看了眼沈淮,发现他还在低头核对问卷,眉头微蹙,神情专注,侧脸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柔和。
“沈处,你饿不饿?我去楼下便利店买份热粥吧,你胃不好,晚上别吃太凉的。”姜予甜看着他,小声提议。她知道沈淮加班时习惯吃泡面,可泡面对胃不好,还是热粥更合适。
沈淮抬起头,看了眼挂钟,才发现己经这么晚了。他确实有点饿,也有点累,听到姜予甜的提议,没拒绝,只是说:“不用麻烦,我自己去就行。”
“不麻烦!我正好也饿了,一起买!”姜予甜说着,拿起帆布包就往门外走,脚步轻快,生怕沈淮跟上来。
沈淮看着她匆匆离开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继续核对剩下的几份问卷。他发现自己好像越来越习惯姜予甜的“主动”,从送豆浆、送曲奇,到现在主动帮忙整理问卷、买粥,她的关心总是恰到好处,不刻意,也不令人反感,反而让他觉得心里暖暖的。
大概十分钟后,姜予甜拎着两个保温桶回来了,手里还拿着一个茶叶蛋。她把其中一个保温桶递给沈淮,笑着说:“我给你买了小米粥,加了点南瓜,养胃。还买了个茶叶蛋,补充点营养。我自己买了蔬菜粥,咱们一起吃吧。”
沈淮接过保温桶,打开盖子,一股淡淡的小米香和南瓜香飘了出来,温度刚刚好,不烫嘴。他拿起勺子,喝了一口,粥熬得很糯,甜度也适中,正好合他的口味。他抬头看了眼姜予甜,发现她正低头喝着蔬菜粥,嘴角沾了点粥渍,像只偷吃的小猫,可爱得很。
“粥很好喝,谢谢。”沈淮放下勺子,语气比平时温和了些,目光落在姜予甜整理好的问卷上,“这些问卷你整理得很细致,还标注了难点问题,比实习生做得还好。”
听到“做得不错”这西个字,姜予甜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星星一样。她放下保温桶,脸颊有点红,小声说:“真的吗?那我以后要是还想学数据分析,能不能还来帮你整理数据啊?”
“可以,”沈淮点头,看着她开心的样子,心里也跟着轻松起来,“不过下次要提前跟我说,我跟主任报备。”
“好!”姜予甜用力点头,拿起茶叶蛋,剥了壳,递给他,“沈处,这个茶叶蛋你也吃了吧,补充点蛋白质。”
沈淮没拒绝,接过茶叶蛋,慢慢吃了起来。会议室里很安静,只有两人喝粥的细微声响,暖黄色的灯光笼罩着他们,气氛温馨得让人不想打破。
就在这时,姜予甜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许随发来的微信:“甜甜,沈遇刚才跟我说,想下次跟我一起去采访,说是想了解下娱乐行业,你觉得我要不要答应啊?”
姜予甜看着这条消息,偷偷笑了,回复:“嗑到了!赶紧约!沈遇看着不靠谱,其实挺细心的,跟他一起采访肯定有意思!”
发送成功后,她收起手机,抬头看了眼沈淮,发现他正看着自己,眼神里带着疑惑。她赶紧解释:“是许随发来的,跟我说点小事。”
“嗯。”沈淮没多问,继续喝粥。他心里其实有点好奇,但他不喜欢打探别人的隐私,更何况是姜予甜的朋友,所以没追问。
晚上八点,问卷终于全部整理核对完毕,按产业类型整齐地摆放在会议桌上。沈淮看着整理好的问卷,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对姜予甜说:“今天谢谢你,要是没有你帮忙,我今晚肯定要加班到很晚。”
“不用谢!我也学到了很多,算是互利共赢!”姜予甜笑着说,拿起帆布包,“那沈处,我先回去了,你也早点下班,别太累了。”
“好,我送你到楼下。”沈淮拿起外套,和姜予甜一起走出会议室。走廊里很安静,只有两人的脚步声,灯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紧紧靠在一起。
到了楼下,姜予甜停下脚步,转身对沈淮说:“沈处,你上去吧,我自己坐地铁就行。”
“嗯,路上注意安全,到家后给我发个消息。”沈淮看着她,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心。
“好!”姜予甜点头,转身往地铁站走,走了几步,又回头看了眼沈淮,发现他还站在原地看着自己,心里像喝了热可可一样暖,脚步也轻快了不少。
沈淮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拐角处,才转身上楼。他回到办公室,看着桌上整理好的问卷,又想起姜予甜刚才开心的样子,嘴角忍不住扬了起来。他拿出手机,点开微信,找到“重点观察-姜”的对话框,犹豫了一下,发了条消息:“今天辛苦你了,粥很好喝。”
没过多久,姜予甜回复了:“不辛苦!沈处喜欢就好,下次我再给你做别的口味的粥!”还附带了一个“开心”的表情包。
沈淮看着那个表情包,笑了笑,收起手机,开始准备明天的项目推进会材料。他觉得,有姜予甜这样的“帮手”,不仅工作效率提高了,连加班都变得没那么枯燥了。
体制冷知识:公务员加班管理规定
公务员加班需遵循“必要、合规、高效”的原则,避免无效加班或违规操作,具体规定如下:
1. 加班前提:仅在“完成紧急公务”(如本章中为保障项目推进会顺利召开,需紧急整理调研问卷)或“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可安排加班,禁止因工作拖延、流程冗余等原因刻意加班。
2. 人员规范:
- 优先由单位在职人员承担加班任务,确需非单位人员协助(如姜予甜帮忙整理问卷),需经领导书面同意,明确协助范围(仅整理数据,不接触核心决策)、保密要求(不泄露个人信息),避免违规顶岗或数据安全风险。
- 禁止强制实习生、临时工承担超出其职责范围的加班任务,保障其合法权益。
3. 保障措施:加班后可根据单位规定申请调休或补助,但需严格按流程审批,禁止以“加班”为名谋取不正当利益;同时需保障加班人员的基本权益,如提供必要的餐饮、交通支持(本章中姜予甜主动买粥,沈淮未涉及违规补助)。
这些规定既确保了公务工作的高效推进,也维护了公务员及协助人员的合法权益,避免出现“形式主义加班”或“违规操作”。
她甜入淮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她甜入淮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X8G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