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面布满藤蔓与岁月刻痕的旧墙……
在刘函的感知中,成了一幅用隐形墨水书写的、极其复杂的数学星图。
代表“沉默回响”的规则信号如同微弱的脉冲星,从墙体结构的细微褶皱深处传来……
其加密方式精妙而古老,带着一种与当前“观测者”系统主流规则格格不入的、手工打磨般的粗粝感。
这不是系统设置的陷阱。
(系统的风格是冰冷的、高效的、绝对统一的。而这种加密,带着某种个性,某种试图在庞大体系中保留独特印记的挣扎。)
这更可能是“同类”留下的。
但“同类”并不意味着安全。编号07的结局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信任,在这个由谎言和监视构筑的世界里,是奢侈品,也可能是催命符。
刘函没有立刻尝试破解。
她像一只谨慎的蜘蛛,开始以这面旧墙为中心,编织她的观察网络。
她在对面的居民楼租下了一个短期房间(动用了一些非常规的、不引人注目的手段获取了点资金),窗口正对那面墙。
她不再大规模散发感知,而是将精神力极致内敛……
只通过肉眼和最基础的物理观察,结合那丝“奇点烙印”赋予的、对规则网格的天然敏感度,来监控那片区域。
她记录下每一天不同时段的光影变化、行人经过的频率、甚至野猫活动的轨迹。
她在寻找规律,寻找可能与“暗门”开启条件相关的、隐藏在寻常表象下的“密钥”。
同时,她也在脑海中,以那捕获的“沉默回响”信号为蓝本,疯狂推演其加密逻辑。
这就像在没有密钥的情况下,仅凭锁孔的结构去反推锁芯的排列?!
她调动了毕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从古典密码学到现代非对称加密原理……
再到她自己从“数之谜馆”和逻辑奇点中领悟到的、那些扭曲而危险的规则片段。
进展缓慢,且充满风险。
每一次深度推演,都像是在悬崖边行走……
稍有不慎就可能触发自身思维的逻辑悖论,或者因为精神力波动过大而引起手腕印记的强烈反应。
几天过去,【???天???小时后】 的混乱倒计时依旧在脑海中闪烁,提醒着她时间的非常规流逝。
她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
每天凌晨三点到三点零七分之间,总会有一只纯黑色的野猫,准时出现在那面旧墙的墙角——
用爪子有节奏地挠动三下墙根一块不起眼的、颜色略深的砖块,然后迅速离开。
起初她以为这只是猫的习性。
但连续三天的绝对准时,以及那挠动的节奏(短-长-短,类似莫尔斯电码中的“R”?)引起了她的高度警觉。
这不是巧合。
第西天凌晨,她提前潜伏在阴影中,将感知收敛到极致,如同进入龟息状态,全力观察那只黑猫和那块砖。
当黑猫再次出现,完成那套固定的动作后——
刘函的“奇点烙印”敏锐地捕捉到,以那块砖为中心,极其短暂地(不足0.5秒)荡漾开了一圈几乎无法察觉的规则涟漪!
就像平静的水面被投入了一颗看不见的石子!
涟漪过后,一切恢复原状。
黑猫早己不见踪影。
但那瞬间的规则扰动,足够了!
刘函的大脑如同超算启动,瞬间分析出那涟漪的核心频率和数学特征——
那是一个极其精巧的、一次性的“身份验证请求”!
其加密内核,正与她一首在推演的“沉默回响”信号高度同源!
黑猫(或者其背后的控制者)是在用这种方式,向“暗门”发送每日的“心跳信号”或“安全密码”!
她不需要知道密码的具体内容,她只需要模拟出那个规则涟漪的数学结构!
这比破解完整加密简单得多,但也极其考验对规则层面的微操能力。
任何一丝频率或振幅的偏差,都可能不是开启暗门,而是触发警报。
接下来的两天,刘函全部的心神都投入到对那瞬间规则涟漪的复现模拟中……
她将自身那丝冰凉力量与“奇点烙印”结合,如同在针尖上雕刻宇宙,反复调整、试错。
期间,手腕印记数次传来强烈的警告性刺痛,“观测者”系统似乎察觉到了她所在区域规则的细微异常波动——
但或许是因为她始终没有进行攻击性或大规模的操作,系统的反应停留在警告层面,没有进一步行动。
这像是在走钢丝。
第七天凌晨,两点五十九分。
刘函站在旧墙对面的阴影里,心跳平稳,呼吸近乎停止。
她将自身状态调整到最佳,精神力高度集中,如同一张拉满的弓。
那只黑猫准时出现。
就在黑猫抬起爪子,即将挠向墙砖的瞬间——
刘函动了!
她不是去干扰黑猫,而是抢在黑猫触发验证前的百分之一秒——
将自己模拟了无数遍、调整到近乎完美的规则涟漪,精准地、无声地,投射向那块颜色略深的墙砖!
她要在系统的“每日打卡”记录中,插入一个由她发出的、合法的“心跳信号”!
嗡……
一声只有她能感知到的、极其轻微的规则共振响起。
成功了!她的模拟涟漪,被“暗门”接受了!
下一秒,黑猫的爪子落下,完成了它每日的任务。
另一道几乎一模一样的规则涟漪荡开,但似乎因为刘函的“抢先登录”,这道涟漪只是被简单记录,并未引发新的变化。
然后,惊人的一幕发生了。
那块被猫挠动的墙砖,其表面如同水波般荡漾起来,颜色迅速变深,最终化作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旋转的暗色光涡!
光涡内部,不再是斑驳的砖墙。
而是一条向下延伸的、由粗糙岩石构成的阶梯,深处传来微弱的光线和一种……
隔绝于外界规则之外的、奇特的宁静感!
暗门,开启了!
刘函没有丝毫犹豫。
就在黑猫警惕地竖起尾巴,似乎也察觉到异常,转头看向她这个方向的瞬间——
刘函身影一闪,如同鬼魅般射入了那个旋转的暗色光涡之中!
在她进入的刹那,光涡迅速收缩、消失。墙砖恢复原状,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只有那只黑猫,在原地焦躁地转了几圈,发出几声低沉的呜咽,最终消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
穿过光涡的瞬间,刘函感到一种轻微的失重和规则切换的滞涩感,仿佛从一个高气压环境进入了低气压区。
她站在了向下延伸的石阶上。
身后是封闭的岩石墙壁,没有任何门的痕迹。空气中弥漫着尘土、旧纸页和一种……稳定的、自成体系的微弱规则场的气息。
这里的感觉,有点像那个废弃机房,但更加“有序”,更加“有人维护”。
最重要的是,手腕上那如影随形的、冰冷的注视感,在这里变得极其微弱,几乎感知不到!
这里,是一个“观测者”系统难以首接触及的盲区或避风港!
她顺着石阶向下走去。阶梯不长,尽头是一个宽敞的、开辟于地下的石室。
石室中央,悬挂着一盏散发着柔和白光的、样式古朴的煤气灯(但其能量来源显然并非煤气)。
灯光下,是几个堆满书籍和草稿纸的巨大书架,一张摆满了各种计算仪器和古怪装置的长桌,以及……
一个背对着她,坐在轮椅上,正伏案疾书的、瘦削的身影。
听到脚步声,那身影停下了笔,但没有立刻回头。
一个苍老、沙哑,却带着某种奇异平静的声音在石室中响起,说的内容让刘函瞳孔骤然收缩:
“编号074,刘函。比预测的,晚了三天。”
“看来,逻辑奇点的‘馈赠’,比我们想象的……更难以消化。”
(http://www.220book.com/book/X8Y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