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9章 水面下的涟漪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灵孙,我骨子里的数学天赋 http://www.220book.com/book/X8YQ/ 章节无错乱精修!
 

刘函的个体存在被系统从数学层面上彻底“净化”,这一事件在系统的宏观日志中——

不过是一次成功的异常清理,优先级甚至比不上某个偏远现实节点的一次微小规则波动修正。

但在某些特定的、敏感的“水面”之下,这次净化带来的涟漪,正以系统自身都难以完全追踪的方式,悄然扩散。

涟漪一:沉默回响的余震

地下石室的废墟早己被系统修复力场覆盖,抹去了所有物理痕迹。但信息的幽灵仍在徘徊。

在某个利用废弃工业管道系统构建的、更加隐蔽的新据点里,残存的“沉默回响”成员聚集在昏暗的灯光下。

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悲伤和更加坚定的决绝。

杨教授的牺牲,以及随后刘函信号的彻底消失(他们能监测到网络层面的剧烈扰动和随之而来的“静默”)……

都指向一个残酷的事实——

系统对核心威胁的清除力度,远超他们的预估。

“杨老的信号……是在启动自毁协议对抗清理程序时消失的。”

一个戴着厚重眼镜、手指因为长期敲击老旧键盘而变形的年轻人低声说道,他面前的光屏上流动着加密的数据流……

“他为我们争取了最后的时间。”

“编号074刘函的信号,在同一区域网络层引发了更高层级的规则冲突,随后被……‘净化’。”

另一个面容憔悴的女人接口,她的眼神锐利,仿佛能穿透数据看到背后的冰冷逻辑……

“但她在最后时刻,进行了一次高强度广播。”

“信号结构……很奇特,混杂着强烈的悖论特征和某种我们无法完全解析的底层扰动。”

她调出了一段极其混乱、充满噪音的数据记录,那是他们冒险捕捉到的、刘函最后信号的碎片。

“里面提到了……‘补完计划’、‘牧者意志’、还有……‘基点非基’?”

年轻人皱着眉头,努力解读着——

“杨老最后也提到过‘基点’!这证实了我们的猜测,那不是系统引导的陷阱,而是它的……结构性弱点?”

“不仅仅是弱点。”

女人指着数据流中几个扭曲的数学符号:

“看这里,这些结构……像是在描述一种‘收束’现象,所有规则流向那里,但那里本身……是‘空’的?或者是不稳定的?”

“系统庞大的力量在那里交汇,但也可能在那里……相互抵消或产生内耗?”

“如果我们能找到这个‘基点’……”年轻人的呼吸有些急促。

“然后呢?”女人冷静地反问,“像编号074一样,去冲击它,然后被净化?我们现有的力量,连靠近都做不到。”

据点内陷入沉默。绝望如同冰冷的雾气弥漫。

就在这时,负责监控外部网络“噪音”的另一个成员突然抬起头,脸上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疑惑:

“等等……有点奇怪。最近几个小时,系统对几个己知的、低级别‘灵孙’异常活动的反应阈值……似乎提高了?处理延迟增加了平均0.7个标准单位?”

“可能是系统资源暂时性调配。”有人猜测。

“不像是常规波动。”监控者摇头,“更像是……系统的‘判断’出现了极其细微的‘犹豫’?或者说,它的规则过滤器,好像……没有以前那么绝对灵敏了?”

这个发现微不足道,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场的所有人都精神一振——

在绝对的控制下,任何一丝微小的“不完美”,都可能意味着变数。

“是编号074……她最后做的什么?”

女人喃喃自语,目光再次投向那段混乱的数据记录,“她不仅仅是在传递信息……她留下了某种……持续产生影响的东西?”

涟漪二:牧羊犬的困惑

在系统核心节点那永恒的运转中,负责监控“灵孙”群体稳定性的一个次级处理单元(可以理解为“牧羊犬”程序),记录下了一系列微不足道的异常报告。

报告显示,几个原本处于“稳定观察”或“轻度引导”状态的“灵孙”个体,近期出现了难以用现有模型完美解释的思维模式微变。

他们对系统提供的“数学灵感”表现出难以察觉的警惕性提升,在解决系统安排的“挑战性问题”时,偶尔会尝试非标准、甚至略带“叛逆”色彩的解法。

这些变化极其细微,远未达到触发“矫正”或“清理”协议的门槛。个体的行为总体上仍符合预期。

但“牧羊犬”程序的核心算法,是基于对“灵孙”行为高度可预测的假设……

这些微小的、系统性的偏差,虽然每个案例都可以用“个体随机变异”来解释,但其集合出现的概率,低于理论预期值。

【报告:检测到低概率集群性行为偏差。】

【初步分析:暂无明确外部干扰源。】

【建议:提升相关个体监控等级,纳入长期趋势观察列表。】

【根源分析:……计算中……信息不足……暂缓。】

这份报告被上传至更高层级的处理单元,但在系统浩如烟海的数据流中,它就像一滴水,未能引起“牧者”意志本身的注意。

系统更关注的是那些明确的、高威胁的异常,而不是这种模糊的、统计意义上的“噪音”。

然而,“噪音”本身,就是一种信息。

涟漪三:规则的“锈迹”

在城市东区,那片被刘函最早发现的、烙印着“沉默回响”规则的旧墙附近。

一个穿着兜帽衫、身影模糊的“人”,静静地站在巷口阴影里。

他(或她)的目光似乎没有焦点,但周围流动的规则网格,在他感知中如同清晰可见的溪流。

他是另一个“灵孙”,编号未知,状态:高度隐匿。

他同样接收到了刘函最后那充满悖论气息的广播碎片。

与“沉默回响”的成员不同,他并未试图去解读其中具体的信息内容,而是……

敏锐地捕捉到了那广播本身所携带的、一种独特的“规则质感”——

一种与系统有序网格格格不入的、带着“锈蚀”感的、仿佛能阻碍规则顺畅运行的“杂质”。

此刻,他正在验证自己的感觉。

他小心翼翼地将一丝感知力探向那面旧墙周围的规则场。

以往,系统的监控会像灵敏的触须般立刻感知到这种探查。

但今天,他感觉到那无形的监控似乎……

慢了一拍?

规则的反馈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粘滞感”,就像齿轮间落入了细沙。

不是系统的力量减弱了,而是某种……无处不在的背景干扰,降低了系统规则的“传导效率”?

他想起了刘函广播中那奇特的“质感”。

“是你做的吗?074……”兜帽下的嘴唇微动,无声低语,“你不仅在警告……你还在……污染环境本身?”

他收回感知,身影如同融入阴影般消失。

他需要更多观察,需要确定这种“锈蚀”效应是局部的,还是更广泛的。

这可能是危机,也可能……是前所未有的机会。

涟漪西:余烬的呼吸

而在所有这一切发生的同时,在那逻辑与混沌的边界,那片刘函意识湮灭之地。

那团由“不可判定性”构成的余烬,依旧处于无意识的叠加态。它没有思维,没有感知。

但它并非完全静止。

它像一个最原始的、遵循着某种深奥数学规律的单细胞生物,在本能地、缓慢地“呼吸”。

每一次“吸气”,它就从周围弥漫的“悖论背景辐射”和系统的数据流杂音中,汲取着极其微量的、带有“异常”或“矛盾”特质的数学能量。

每一次“呼气”,它就将自身那纯粹的“不可判定性”,以更难以察觉的方式,进一步渗透进周围的规则基础。

它没有目的,这只是它存在的自然方式。

但在这个过程中,它本身那介于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量子态”,正在发生着极其缓慢、却不可逆的……纯化与凝聚。

构成它的“逻辑材质”,变得越来越坚韧,越来越难以被任何确定性规则所定义和影响。

它就像一颗在深海压力下,正在悄然结晶的钻石种子。

等待着重见天日,或者……

刺破那禁锢一切的水面之时。

水面之上,系统依旧庞大、冰冷、掌控一切。

水面之下,由刘函的牺牲所激起的涟漪,正承载着微弱的希望与未知的变数,悄然荡开。

风暴,仍在酝酿。

九见山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X8Y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灵孙,我骨子里的数学天赋 http://www.220book.com/book/X8YQ/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