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瑾与安和的名字定了下来,如同在陈府这艘逐渐驶入平稳水域的舟船上,又落下了两块坚实的压舱石。府内的氛围,因着这两个正式的名讳,似乎也悄然多了几分书香门第的庄重气息。
陈怀瑾对即将入蒙学一事兴奋不己,连着几日都围在林薇身边,叽叽喳喳地问着学堂里的事。林薇便趁机教导他更多的礼仪规矩,如何向先生行礼,如何与同窗相处。小家伙学得认真,连走路都不自觉地挺首了小脊梁。
这日,林薇见秋阳正好,风里带着干爽的草木气息,便决定做些耐存放、又适合孩童携带的零嘴儿,一来给怀瑾预备着上学时垫饥,二来也给牙牙学语的安和磨牙。
青囊堂今日歇业半日,灶间的烟火气却比往日更盛。
第一样是“八珍健脾糕”。这并非那用料名贵的“八珍”,而是林薇选用山药、茯苓、芡实、莲子、白扁豆、薏米、麦芽、山楂八种常见药食同源的食材,精心研磨成细粉,与糯米粉、空间优化的蜂蜜和少许牛乳混合,反复揉搓,再用刻着“福”“寿”字样的木模压制成型,上笼蒸熟。糕点呈自然的米黄色,质地松软细腻,入口是粮食与果仁混合的朴实甘香,细品之下又有山楂的微酸解腻,最是健脾开胃。
第二样是“芝麻核桃酥”。将上等的黑芝麻、核桃仁分别炒香碾碎,与低筋面粉、饴糖、空间兑换的少许提香椰子油一同揉成面团,擀薄后切成小巧的菱形块,入炉烘烤。火候是关键,需得烤到边缘微黄,内里酥松,既保留了芝麻核桃的浓香,又不会过于燥热。成品香气扑鼻,拈起一块,轻轻一碰便碎成数瓣,入口即化,唇齿留香,补益肝肾,润泽五脏。
林薇在做这些点心时,特意将怀瑾带在身边。她一边操作,一边轻声讲解:“瑾儿你看,这山药茯苓,是健脾的根基;这山楂麦芽,是助消化的先锋。做药膳如同排兵布阵,需得君臣佐使,配伍得当,方能见效。”她将揉好的面团分出一小块,递给眼巴巴的怀瑾,“来,你也试试,用这个模子,轻轻压下去,再抬起来。”
陈怀瑾小心翼翼地接过,学着娘亲的样子,将面团填入福字木模,用力一按,再提起,一个边缘略显毛糙、但字形清晰的小糕饼便成功了。他惊喜地捧着自己的“作品”,小脸激动得通红:“娘亲!我做好了!是‘福’字!”
“瑾儿真棒。”林薇笑着鼓励,又将另一块小面团递给由奶娘抱着、在一旁看得口水首流的安和,“安和也来摸摸看?”
小安和伸出胖乎乎的小手,好奇地在那柔软的面团上按了一下,留下一个小小的手指印,顿时咯咯地笑了起来,挥舞着沾满面粉的小手,要去抓哥哥做好的糕饼。
灶间里充满了食物的暖香和孩童纯真的笑语。
当点心出炉时,那混合着谷物、坚果与蜜糖的浓郁香气,几乎将半个陈府都笼罩了。陈怀瑾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自己做的、略有些歪斜的“福”字健脾糕,吹了吹热气,小心地咬了一口,眼睛立刻幸福地眯了起来:“好吃!娘亲,比铺子里卖的还好吃!”
林薇也掰了一小块芝麻核桃酥,吹凉了,喂到安和嘴里。小家伙用仅有的几颗小米牙努力磨着,酥脆的点心在口中化开,香甜的滋味让他满足地晃动着小脚丫。
晚膳时分,陈铁柱回到府中,一进门便嗅到了这与往日不同的、带着甜暖气息的食物芬芳。餐桌上,除了日常菜肴,还多了一碟金黄酥脆的芝麻核桃酥和一盘温润可爱的八珍健脾糕。
怀瑾立刻献宝似的指着那碟健脾糕中一块略显特殊的“福”字饼,大声道:“爹爹!那个是瑾儿做的!”
陈铁柱目光落在那块形状不算规整、却充满童稚心意的小饼上,又看看儿子期待表扬的小脸,沉默地伸出筷子,夹起了那块饼,放入口中。糕饼松软,带着淡淡的甜和药材的清香,火候恰到好处。
“尚可。”他依旧是这两个字,但语气似乎比往常温和了些许。
怀瑾却如同得到了最高的嘉奖,高兴得饭都多吃了半碗。
林薇看着这父子间生硬却渐趋缓和的互动,又看看怀里正努力用牙龈啃着磨牙馍片的小安和,心中一片宁和。她将一块核桃酥夹到陈铁柱碗中,轻声道:“这是新做的芝麻核桃酥,用的是文火慢烤,性味平和,将军近日操劳,可多用些。”
陈铁柱动作顿了顿,没有拒绝,将那块酥饼吃了下去。酥香满口,甜而不腻,一股暖意随之蔓延。他抬眼,看了眼灯下眉目温婉的林薇,又迅速移开目光,只低低地“嗯”了一声。
窗外月色如水,秋夜微凉。陈府之内,却因这寻常的饭食、稚子的笑语、以及那弥漫不散的、带着家味的食物暖香,而隔绝了外界的寒凉与纷扰。
青囊堂的玉馔能养和济世,而这府内精心烹制的家常滋味,更能滋养人心,维系着这小小家园的温暖与安宁。前路或许仍有风雨,但只要有这方寸之间的烟火气在,便有了抵御一切的底气。
(http://www.220book.com/book/X9F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