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初的封龙山,漫山山桃花开得如云似霞,双龙寺玉皇殿的最后一片琉璃瓦被工人师傅稳稳盖在檐角。张强站在山门前望着崭新的殿宇——朱红门窗配着金黄瓦当,檐下新安装的榆木斗拱严丝合缝,阳光洒在上面泛着温润的光,从去年冬雪初融时接手寺院,到灵泉护泉、古窑寻艺,再到如今玉皇殿修缮完工,不知不觉己过去三个多月。“强子,咱这玉皇殿修得比民国时还气派!”瓦匠老周拍着他的肩膀,手里还攥着卸下来的脚手架卡扣,“你那‘找榫’的巧劲真邪乎,昨天那差半分的暗榫,你一拍就进去了,我干三十年瓦匠都没这本事!”
“周师傅您手艺扎实才是根本。”张强笑着递过烟,目光扫向寺外的种植园——张建军正带着媳妇刘梅给菠菜浇水,翠绿的菜叶上挂着水珠;草药园里的黄精苗长到半尺高,远志开着细碎的蓝花,一派生机勃勃。“对了强子,离三月十五庙会只剩半月了,得赶紧搭棚子备物料。”王师傅拄着拐杖走过来,手里捧着前住持留下的庙会账本,“往年就办个祈福法会、摆两个草药摊,今年你把陶艺、蔬菜都加进来,可得好好规划规划。”
“您放心,早就琢磨着呢!”张强指着寺前的空场地,“这边搭三个棚:一个陶艺体验棚,让冯大爷带徒弟教拉坯;一个农产展销棚,摆上菠菜、草药和刚烧好的侧柏釉陶罐;再搭个义诊棚,请赵伯来坐诊,顺便推广咱的草药茶。”正说着,李刚骑着电动车驮着砂石料回来,车斗里还装着几卷彩条布:“强哥,我按你说的买了砂石料,下午就把寺门口的坑填上,再搭个临时停车场,省得游客来了没地方停车。”王丽也举着手机跑过来,屏幕上还停留在首播界面:“强哥,首播间粉丝都炸锅了!说要组团来庙会,还有三十多个商家想租摊位卖山货,咱收不收摊位费啊?”
“收点意思意思,主要是规范秩序。”张强想了想说,“每个摊位收五十块卫生费,再送两罐咱的桑叶茶,既不伤和气又能推广产品。”正说着,张建军扛着锄头过来了,脸上沾着泥却笑得开心:“强子,这季菠菜又丰收了,惠民超市王经理刚打电话,说要加订三百斤,还问咱的黄精啥时候能采收。”刘梅跟在后面,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摘的菠菜:“强子你尝尝,这灵泉水浇的菠菜就是甜,比城里卖的嫩多了。”张强拿起一片嚼了嚼,清甜中带着泥土的鲜香,心里盘算着:“建军,以后种植园就全交给你俩,你管田间管理和采收,刘梅姐管育苗和记账,每月给你俩各开三千工资,年底再按利润分提成,咋样?”张建军两口子眼睛都亮了,刘梅赶紧说:“强子你放心,俺们肯定把地势弄好,绝不让你吃亏!”
解决了种植园的事,财务问题也提上日程。张强想起龙池村的李娟,她在镇上超市当收银员五年,算账又快又准,家里老人孩子需要照顾,正好能来寺里工作。当天下午他就去了李娟家,刚说明来意,李娟有些犹豫:“强子,我没管过公司账,就会记个流水,怕干不好。”“没事,咱刚开始简单,主要记收支明细、员工工资和供货台账。”张强递过准备好的账本和计算器,“每月工资三千五,比你在超市多五百,还能兼顾家里,你要是愿意,明天就来上班。”李娟的丈夫在旁边插话说:“娟子,强子做的是正经事,跟着他干放心!再说这活儿离家近,多好的机会。”李娟咬了咬唇,终于点头:“行,我明天就去,保证把账算得明明白白。”
傍晚,张强召集大家在孔子庙开碰头会——张建军、刘梅、李娟、李刚、王丽、冯守窑都来了,桌上摆着近期的盈利报表。王丽先开口:“陶艺作坊卖了五百二十个陶罐,收入两万八;菠菜和草药供货收入两万五;首播间打赏和预售定金一万二,总盈利六万五!”冯守窑看着报表,手里的旱烟杆都忘了点:“乖乖,这比我烧十年窑挣得还多!我这就把刻花模具都找出来,再烧两百个带龙纹的陶罐,庙会肯定能卖疯!”李刚接着说:“我明天去县工商局咨询公司注册,名字就叫‘封龙山生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种植、陶艺、文旅,顺便把商标也申请了。”
李娟拿着计算器快速算了算:“注册公司需要租赁合同、身份证明和注册资本,这些材料我来整理,下周就能提交申请。”张强看着眼前这群干劲十足的伙伴,心里暖洋洋的:“各位,咱这不是单打独斗,是一起把封龙山的好东西推出去。庙会是咱的第一个大场面,得让来的人都记住封龙山的山、水、手艺和人情味。”散会时,月光己经爬上玉皇殿的檐角,张强独自站在殿前,摸了摸怀里的拳谱石片——丹田处的灵气气旋沉稳有力,土行拳十三式己练得炉火纯青。他知道,农历三月十五的庙会不仅是双龙寺的新生,更是他们这群人的新起点,而封龙山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作者“封龙隐士”推荐阅读《我年逾五十开始修仙》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X9S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