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阿尔卑斯山麓。
空气清冽得如同山涧泉水,吸入肺腑,带着松针和雪线的冷香。峰会所在的酒店坐落在山谷之中,巨大的玻璃幕墙将巍峨的雪山框成一幅流动的画卷。来自世界各地的医学精英、科研巨擘、资本大鳄汇聚于此,西装革履,谈笑风生,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精英阶层的、略带疏离感的热络。
我穿着沈司寒特意请人为我定制的礼服,并非华丽的晚装,而是一身剪裁利落、质感高级的深蓝色套装,颈间依旧戴着那枚星辰海浪玉佩。这身打扮既符合场合的庄重,又不失我本身的特质。沈司寒全程陪同在我身边,他穿着挺括的黑色西装,气场强大,无需言语,便己昭示着他的身份与存在。他从容地与上前寒暄的各路人物周旋,流利的英文,得体的举止,每一次都将我自然地引入话题中心,向那些好奇或审视的目光介绍:“这位是我的未婚妻,凌星辰医生,也是本次论坛的主讲人之一。”
他的介绍,平静而笃定,像是在陈述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
论坛当天,会场座无虚席。灯光聚焦在讲台上,台下是无数双来自不同国度、带着不同期待的眼睛。我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加速,掌心微微出汗。坐在前排的沈司寒对我微微颔首,眼神沉静,传递着无声的力量。
我深吸一口气,走上讲台。调整了一下麦克风,目光扫过台下,用练习了无数遍的、带着些许口音但清晰流利的英文开场: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站在这里,我代表的不是某种高深的医学理论,而是一门古老的智慧,和一次与死神的真实博弈。”
我没有急于展示复杂的图表或数据,而是从乐乐那张苍白瘦弱、却带着渴望眼神的照片开始。我讲述了他如何被现代医学宣判“极差预后”,他的家庭如何陷入绝望。然后,我切换到我手绘的脉象图、舌苔记录,以及那些看似普通、却经过精心配伍的草药图片。
“在西医看来,这是一系列冰冷的指标和基因缺陷。但在我的体系里,我看到的是‘正气亏虚’,‘毒邪内伏’,是身体内部平衡的彻底崩塌。”
我放出了治疗过程中,乐乐几次病危又转危为安的生命体征监测曲线,与我的施针穴位、用药时间点精准对应。
“我们采用的,并非对抗性治疗,而是‘唤醒’。用银针,像疏通堵塞的河道一样,疏通他淤堵的经络,激发他沉睡的免疫潜能。用草药,如同为将熄的火堆添上合适的薪柴,扶助他微弱不堪的正气。”
我展示了那套明朝九针的高清图片,讲述了它们的历史,以及我如何运用不同的针法,应对乐乐不同阶段的症状。“这不仅仅是金属,这是承载了无数代医者经验与信念的工具,是指引气机流转的媒介。”
我的语速不快,力求清晰。我没有使用太多玄奥的中医术语,而是用尽可能形象的语言去描述那种“气”的流动,“阴阳”的平衡。当我讲到乐乐第一次主动说“饿”,他祖父母喜极而泣时,台下原本有些疏离和质疑的目光,渐渐变得专注,甚至动容。
最后,我展示了乐乐近期面色红润、在院子里蹒跚学步的视频。
“他还没有完全康复,未来的路很长。但生命的力量,己经重新在他体内流淌。我今天站在这里,并非宣称中医可以解决一切,而是希望提供一个案例,一种思路。在面对现代医学暂时无法逾越的鸿沟时,或许,我们可以回望历史,从古老的智慧中,寻找到另一种可能性。医学的终极目标,无论东西,都是为了守护生命,创造奇迹。”
我微微鞠躬:“谢谢大家。”
短暂的寂静后,掌声如同潮水般响起,最初是礼节性的,随后变得越来越热烈,持久。我看到台下不少资深医学家们在点头,在交头接耳,眼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
提问环节,尖锐的问题接踵而来。关于作用机制,关于可重复性,关于标准化……我按照之前的准备,结合自己的理解,一一作答。不回避难点,不夸大效果,坦诚而自信。沈司寒在台下,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我,那里面充满了毫不掩饰的骄傲。
论坛结束后,我被许多人围住,交换名片,探讨合作的可能性。一位头发花白的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握着我的手说:“凌医生,你让我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维度的医学世界,令人惊叹!”
走出会场,阿尔卑斯山的夕阳正将雪峰染成瑰丽的玫瑰金色。沈司寒牵起我的手,握得很紧。
“累吗?”他低声问。
我摇摇头,迎着凛冽而清新的山风,只觉得胸腔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畅快与力量。“不累。”
他停下脚步,转过身,面对着我,深邃的眼底映着夕阳和我的身影。
“今天,在这里,凌星辰这个名字,不再需要任何前缀。” 他的声音低沉而清晰,落在寂静的山谷里,“你就是你,是独一无二,光芒万丈的凌医生。”
寻找的终点是守护,而此刻,在这世界之巅,守护开出了最绚烂的花。我用自己的医术和信念,赢得了属于我的尊重与舞台。未来的路,依旧漫长,但我知道,无论攀登怎样的高峰,我都有能力,也有勇气,去面对,去征服。而他的手,会一首在我身边,与我并肩,看遍这世间所有壮丽的风景。
(http://www.220book.com/book/XAW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